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求職路上的“套路貸”:應聘不成 求職者莫名背負貸款

每年這個時候, 都是大學生的求職旺季。 為了能找到一份好工作, 不少大學生選擇了海投戰術, 在網路上頻繁投遞自己的簡歷。 可是您知道嗎?在電腦另一端 等待他們的, 很可能並不是用人單位的垂青, 而是精心設計的圈套。 近日, 多名求職大學生向記者反映, 一場面試後, 他們工作沒找到, 反而給招聘公司倒交了不少 錢。 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幾個月前, 求職者小李在求職網站上, 看到一家科技公司的招聘資訊, 優厚的待遇讓小李有些心動, 結果面試之後, 不僅沒有得到想要的工作, 還向這家公司交了將近兩萬塊錢。

記者:他們為什麼收你錢啊?

求職者 小李:就說因為沒有什麼工作經驗, 要進行一個崗前的培訓, 但是這個崗前培訓是需要有學費的。

對不熟悉業務的新員工進行必要的培訓, 是個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可卻很少有還要收學費的。

為了體現公司的正規, 這家公司還拿出了一份合同, 要求小李簽署。

這就是公司要求簽署的合同, 是一份“崗前孵化”協議, 其中寫明, 公司“對大學生及優秀社會人員組織技能培養”, 提供“系統的網路課程”, 培訓學費18800元。

記者注意到這樣一個細節, 在這份協議中,

求職者簽名的身份並不是員工, 而變成了學員, 這家公司的身份也從用人單位變成了培訓機構。 也就是說, 求職者和這家公司簽訂的只是一個培訓合同, 並不是雇傭關係合同。

交了高額的所謂崗前培訓費, 結果培訓完成了, 公司卻不要他們。 於是小李再次找到了這家公司。 沒想到, 這個時候, 公司的工作人員閉口不談招聘工作的事, 只是反復告訴她, 想要回培訓費, 沒門。

包就業高薪酬?求職陷阱套路深

用人單位, 一下子變身成了“培訓機構”, “崗前培訓”變成了“收費課程”。 短時間內上演了如此反轉, 那麼這家所謂的科技公司, 究竟在從事怎樣的業務?又是什麼樣的誘惑讓求職者紛紛參加了培訓呢?

一位元求職者告訴記者,

面試時這家公司聲稱, 能在培訓後包他們找到工作:要麼直接來這家公司, 要麼被送進其他公司。 還願意把“保證就業”、“月薪不低於8000元”寫進合同裡。 找工作心切的他們, 就簽了合同。 為了瞭解更多情況, 記者決定跟隨一位元求職者再次前往這家公司。

對於公司用招聘資訊招攬學員, 來搞培訓, 這位工作人員並不否認。 但是他們並不認為這有什麼問題, 原因是公司的確能幫求職者解決就業難題, 眼前的這些求職者找不到工作只是極個別的情況。

求職者小李:就這樣問你們吧, 通過你們公司你給多少學生解決了就業呢?

工作人員:我知道的, 目前趙森、蘇某……

事實真的如此嗎?記者聯繫到這位元工作人員所說的找到了工作的“趙森”。

記者:你的工作是他們幫你找的嗎?

趙森:我可以說他們這個是一派胡言, 根本就沒有替我們找任何工作。 全是我們自己去網上投簡歷。 尋求幫助他們就一句話, 我們已經給你推薦了, 你等著就行, 無限期地拖著。

而這家公司工作人員提及的另外一位已經就業的蘇某,也矢口否認公司幫她找了工作。

沒錢也能培訓 求職者莫名背負貸款

科技公司做起了培訓業務,承諾的“包就業”又被學員接連否認。正當這家公司飽受質疑之時,另一個爭議又開始發酵。隨著調查的深入,我們的記者發現,為了讓這些還沒完全踏上社會的大學生,能交得起將近兩萬元的培訓費,這家公司甚至打起了貸款的主意。

提到如何交款,這些求職者向記者展示了他們手機中的一款叫做“宜學貸”的軟體,按照這家公司的要求,他們就是在這款軟體上貸款,交的培訓費。

記者看到,在軟體上,趙森選擇的貸款18800元,收款方是培訓的凡德公司,目前需要償還本息約22000元。沒有找到工作,根本談不上“從工資”裡扣錢,這些求職者每個月都要自掏腰包,償還貸款。

記者嘗試下載了這款軟體。這是一款面向教育機構和個人推出的軟體,説明學生解決資金壓力。而這款產品的特色就是:在職、在校及無業人員均可申請,只需要身份證、銀行卡就可以線上申請。

那麼,一旦個人跟教育機構發生糾紛,軟體方是否可以終止貸款?記者跟隨一位元求職者來到了這家貸款機構。

求職者李某:我們覺得他們(培訓機構)是有欺騙的,想問一下這個事情怎麼處理?

宜學貸工作人員:不能因為您和培訓機構的糾紛拒絕還款。這個還款是跟你們個人征信掛鉤的,有逾期什麼的,將來你們都會受影響。

這裡的工作人員表示,軟體僅僅是一個連接起培訓機構和學員的橋樑,並不承擔任何責任,在使用服務協定當中,記者看到這樣的條款:課程培訓品質與本公司無關,需保證在任何情況下履行按時還款義務。但與此同時,貸款機構與培訓機構也的確存在合作關係。

宜學貸工作人員:因為現在我們去做這個這個模式的話,我們從中間也是有資金服務費能拿到,就是肯定也是會有一個利益關係。

辦貸款交培訓費 “培訓貸”防不勝防

應聘不成,憑空多出了三四千元的利息。雖然這樣的騙術並不高明,但這些受過高等教育的大學生卻頻頻上當,為什麼這些年輕人會輕易落入培訓招聘的圈套呢?在北京通州的一個面試現場,我們的鏡頭記錄下了整個過程。

北京浩特互聯網科技有限公司,位於北京通州。得知這家公司的求職者也遭遇了培訓貸之後,記者聯繫到了其中一位元求職者,一同進入了面試現場。

在這位面試官的描述中他們公司大有可為。簡單交談後,她給求職者開了一張實訓的試崗通知單。但是對於這個實訓到底是實習還是培訓,她卻避而不談。

第二天一大早,記者跟隨求職者再次來到北京通州的這家互聯網公司。今天的面試官是負責實訓的專案經理。她告訴求職者,這個實訓沒有工資,但只要正式入職,情況就大不一樣了。

北京浩特互聯網科技有限公司 項目經理:想學個美髮美甲還得半年一年當學徒沒有薪資,所以說先苦後甜了,兩到三個月之後我們正式工作,那我們的薪資呢,達到一個半年的話,你6到8K是沒有問題的,那麼一年以上的話達到市場的標準,市場的標準薪資是8K到10K。

可不一會兒,專案經理就話鋒一轉,大談培養人才給公司帶來的煩惱,向求職者提出了收費。

北京浩特互聯網科技有限公司 項目經理:我就給你培養這些人,培養完以後,公司還沒等怎麼用就都跳槽了。所以說這樣一來的話,公司損失會很大,那老闆你要老闆和咱換位思考一下,你要是老闆肯定也是不願意的,對吧?後期呢,我們也有一個技術服務返還的一個(費用)。防止咱們後期就是說老是跳槽,這種損失太大。

對於這筆費用,專案經理沒有描述成培訓費,而是換了一個委婉的名詞“技術服務返還費”。緊接著,專案經理就讓求職者下載一款名叫“課棧”的手機APP。

在專案經理的描述中,這款APP只是為了分期把錢轉帳給公司。可是打開這個APP的官網就會發現,它其實就是一個為學生提供無擔保、無抵押的學費貸款服務的平臺。但是專案經理卻一再否認辦貸款交培訓費的事實。

教會求職者註冊貸款APP後,這位專案經理拿來了一份孵化協議,希望求職者當天就立即簽署。

專案經理:就是說咱們(培訓學費)總共是22800。

記者:兩萬多呀?

專案經理:這還多嗎?關於互聯網這是最少的了。

多種“套路貸”頻發 如何監管?

近年來,一大批套路貸款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美容貸、整形貸層出不窮。而套路的背後都離不開這些在網路上放款的小額貸款公司。那麼,針對越來越多的貸款陷阱,網路小額貸款公司應當如何監管?放款行為又應如何規範呢?

長期研究網路金融的胡濱,在瞭解了記者採訪的案例之後,告訴記者,新出現的“培訓貸”其實就是過去校園貸的最新變種,在2016年監管部門叫停網貸公司的校園貸之後,教育類貸款平臺開始尋找新的出路。

社科院金融所副所長胡濱看了這些“培訓貸”公司的貸款流程之後,一下子提出三個疑問:有沒有對借款需求的審核?有沒有嚴格履行這樣一個貸款的審核,盡職調查程式?對貸款的個人信用評價有沒有調查清楚?

而 對於這些宣傳“極速”“一小時到賬”的網貸公司來說,顯然有些困難。2017年12月,針對網路小貸的監管檔正式下發,檔(《小額貸款公司網路小額貸 款業務風險專項整治實施方案》)明確表示:“嚴格網路小額貸款資質審批,規範網路小額貸款經營行為,嚴厲打擊和取締非法經營網路小額貸款的機構。”

培訓貸的利率一般較高,為了高額利潤,貸款平臺願意鋌而走險,由此帶來的危害和風險則需要培訓學員甚至全社會一起買單。而這些層出不窮的“金融亂象”可能需要多個部門的共同監管。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長 胡濱: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所提到,通過行為監管的方式來打擊各種類似的金融亂象。既要我們從對於貸款公司的小貸公司的監管方面加強監管,同時要從工商管理,虛假廣告宣傳市場秩序等方面,採取一種綜合執法的方式來抑制這種非法的這種貸款亂象的出現。

而這家公司工作人員提及的另外一位已經就業的蘇某,也矢口否認公司幫她找了工作。

沒錢也能培訓 求職者莫名背負貸款

科技公司做起了培訓業務,承諾的“包就業”又被學員接連否認。正當這家公司飽受質疑之時,另一個爭議又開始發酵。隨著調查的深入,我們的記者發現,為了讓這些還沒完全踏上社會的大學生,能交得起將近兩萬元的培訓費,這家公司甚至打起了貸款的主意。

提到如何交款,這些求職者向記者展示了他們手機中的一款叫做“宜學貸”的軟體,按照這家公司的要求,他們就是在這款軟體上貸款,交的培訓費。

記者看到,在軟體上,趙森選擇的貸款18800元,收款方是培訓的凡德公司,目前需要償還本息約22000元。沒有找到工作,根本談不上“從工資”裡扣錢,這些求職者每個月都要自掏腰包,償還貸款。

記者嘗試下載了這款軟體。這是一款面向教育機構和個人推出的軟體,説明學生解決資金壓力。而這款產品的特色就是:在職、在校及無業人員均可申請,只需要身份證、銀行卡就可以線上申請。

那麼,一旦個人跟教育機構發生糾紛,軟體方是否可以終止貸款?記者跟隨一位元求職者來到了這家貸款機構。

求職者李某:我們覺得他們(培訓機構)是有欺騙的,想問一下這個事情怎麼處理?

宜學貸工作人員:不能因為您和培訓機構的糾紛拒絕還款。這個還款是跟你們個人征信掛鉤的,有逾期什麼的,將來你們都會受影響。

這裡的工作人員表示,軟體僅僅是一個連接起培訓機構和學員的橋樑,並不承擔任何責任,在使用服務協定當中,記者看到這樣的條款:課程培訓品質與本公司無關,需保證在任何情況下履行按時還款義務。但與此同時,貸款機構與培訓機構也的確存在合作關係。

宜學貸工作人員:因為現在我們去做這個這個模式的話,我們從中間也是有資金服務費能拿到,就是肯定也是會有一個利益關係。

辦貸款交培訓費 “培訓貸”防不勝防

應聘不成,憑空多出了三四千元的利息。雖然這樣的騙術並不高明,但這些受過高等教育的大學生卻頻頻上當,為什麼這些年輕人會輕易落入培訓招聘的圈套呢?在北京通州的一個面試現場,我們的鏡頭記錄下了整個過程。

北京浩特互聯網科技有限公司,位於北京通州。得知這家公司的求職者也遭遇了培訓貸之後,記者聯繫到了其中一位元求職者,一同進入了面試現場。

在這位面試官的描述中他們公司大有可為。簡單交談後,她給求職者開了一張實訓的試崗通知單。但是對於這個實訓到底是實習還是培訓,她卻避而不談。

第二天一大早,記者跟隨求職者再次來到北京通州的這家互聯網公司。今天的面試官是負責實訓的專案經理。她告訴求職者,這個實訓沒有工資,但只要正式入職,情況就大不一樣了。

北京浩特互聯網科技有限公司 項目經理:想學個美髮美甲還得半年一年當學徒沒有薪資,所以說先苦後甜了,兩到三個月之後我們正式工作,那我們的薪資呢,達到一個半年的話,你6到8K是沒有問題的,那麼一年以上的話達到市場的標準,市場的標準薪資是8K到10K。

可不一會兒,專案經理就話鋒一轉,大談培養人才給公司帶來的煩惱,向求職者提出了收費。

北京浩特互聯網科技有限公司 項目經理:我就給你培養這些人,培養完以後,公司還沒等怎麼用就都跳槽了。所以說這樣一來的話,公司損失會很大,那老闆你要老闆和咱換位思考一下,你要是老闆肯定也是不願意的,對吧?後期呢,我們也有一個技術服務返還的一個(費用)。防止咱們後期就是說老是跳槽,這種損失太大。

對於這筆費用,專案經理沒有描述成培訓費,而是換了一個委婉的名詞“技術服務返還費”。緊接著,專案經理就讓求職者下載一款名叫“課棧”的手機APP。

在專案經理的描述中,這款APP只是為了分期把錢轉帳給公司。可是打開這個APP的官網就會發現,它其實就是一個為學生提供無擔保、無抵押的學費貸款服務的平臺。但是專案經理卻一再否認辦貸款交培訓費的事實。

教會求職者註冊貸款APP後,這位專案經理拿來了一份孵化協議,希望求職者當天就立即簽署。

專案經理:就是說咱們(培訓學費)總共是22800。

記者:兩萬多呀?

專案經理:這還多嗎?關於互聯網這是最少的了。

多種“套路貸”頻發 如何監管?

近年來,一大批套路貸款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美容貸、整形貸層出不窮。而套路的背後都離不開這些在網路上放款的小額貸款公司。那麼,針對越來越多的貸款陷阱,網路小額貸款公司應當如何監管?放款行為又應如何規範呢?

長期研究網路金融的胡濱,在瞭解了記者採訪的案例之後,告訴記者,新出現的“培訓貸”其實就是過去校園貸的最新變種,在2016年監管部門叫停網貸公司的校園貸之後,教育類貸款平臺開始尋找新的出路。

社科院金融所副所長胡濱看了這些“培訓貸”公司的貸款流程之後,一下子提出三個疑問:有沒有對借款需求的審核?有沒有嚴格履行這樣一個貸款的審核,盡職調查程式?對貸款的個人信用評價有沒有調查清楚?

而 對於這些宣傳“極速”“一小時到賬”的網貸公司來說,顯然有些困難。2017年12月,針對網路小貸的監管檔正式下發,檔(《小額貸款公司網路小額貸 款業務風險專項整治實施方案》)明確表示:“嚴格網路小額貸款資質審批,規範網路小額貸款經營行為,嚴厲打擊和取締非法經營網路小額貸款的機構。”

培訓貸的利率一般較高,為了高額利潤,貸款平臺願意鋌而走險,由此帶來的危害和風險則需要培訓學員甚至全社會一起買單。而這些層出不窮的“金融亂象”可能需要多個部門的共同監管。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長 胡濱: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所提到,通過行為監管的方式來打擊各種類似的金融亂象。既要我們從對於貸款公司的小貸公司的監管方面加強監管,同時要從工商管理,虛假廣告宣傳市場秩序等方面,採取一種綜合執法的方式來抑制這種非法的這種貸款亂象的出現。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