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高牆框是山西省大同市陽高縣一個600年來名不見經傳的小山村

舊村撤銷 “網路村莊要咋辦”

文/李生明

選稿:中鄉美駐寧夏創作室主編 李茂林

文圖編輯:丁錄年 柳絲青青

高牆框是山西省大同市陽高縣一個600年來名不見經傳的小山村, 可近二年來卻一鳴驚人, 那就是因了一張全村《世系圖》以及一系列的留住鄉愁活動。

2004年這個村就因扶貧攻堅而率先實施了整村移民搬遷。 不過這次搬遷只是由溝壑縱橫的丘陵轉移到平川地帶, 由土裡土氣的窯洞換成一戶一院的磚瓦房, 然而, 人均1畝沙板地還是難以維生。 為了整個家庭及後代兒孫的長遠計, 遷到多個村集中安置點(移民村)後不久,

這個村除了老弱病殘, 多數人又輾轉通過遷移、外嫁、求學、當兵、打工等途徑, 到大同市郊或呼市、朔州、運城一直河南、重慶等地自謀生路去了。 經過十多年艱苦打拼, 在外的人不僅安居樂業, 而且生活年年有起色, 普遍過上了蓋(買)新房、娶新娘、養孫郎的小康日子, 或直接過上了城市生活, 而留守在新村的建檔立卡戶也全部脫貧。

“樹挪死, 人挪活”, 享受著“新生活”, 但留住家世村史的責任感卻並未淡去。 每年清明節回舊村梁頭溝坡上墳時, 面對業已撤銷了行政村名稱的舊村, 人們無不唏噓感慨:生活了幾百年的“老窩”沒了, 村人四散八方, 如果不能編纂一本村史留住鄉愁, 那麼, 後世對祖輩的生活印記便漸漸地漫漶無人知。 巧得很, 國家重點工程建設專案, 給原高牆框村人帶來了天賜良機。 2015年11月18日, 大張高鐵(大同—張家口)項目正式開建。 因高鐵紅線覆壓原高牆框村李氏祖墳, 李氏家族在集中遷墳之際, 以在墓瓦上發現的“道光元年十一月”朱砂字樣及歷代墓瓦所留姓名等資料為依據,

又從本村識文斷字的95歲老人等口中搶救史料, 兩個月便理清了本家族19代600餘年的代際傳承關係。 繼之, 召集“諸代會”(即全村各家族代表會議), 結果又用3個月時間便征編完成全村11姓氏14家族的《世系圖》。 這張1米×0.6米的精美銅版壓膜《世系圖》, 不僅能一目了然地看清各家族數百年的傳承關係, 而且在說明和附錄部分選編3500字左右的村史、人物(如革命烈士、各級勞模、歷任村幹部、小學老師)、實物(如大廟、大院)、位置圖等內容, 可謂“一張世系圖道盡全村歷史”。

緊接著, 2016年清明節前的一天, 在丘陵舊村廢墟的一塊梯坪地上, 搭棚唱戲吹嗩呐, 500多位從全國各地歸來的鄉親們, 隆重舉行“高牆框人留住鄉土記憶暨《全村各家族世系圖》發放並諸氏祖先公祭儀式”。 此後又建立起150多人的《“高牆框”在召喚》微信群, 並借助微信群舉辦了兩期共80多天的培訓班, 專講本村人的故事。 2017年清明節前, 以《世系圖》為核心的《留住我們共同的根》6分鐘網路公祭視頻, 在家鄉電視臺播放。

其後不久還推出“崇學、斂行、明理、致公”八字網路村訓。 在2018年元旦來臨之際, 這個村又組織發起100多人自願參與的微信接龍AA制團聚大會, 一位全國知名書法家應邀為該村人即興賦詩“舊村未終結, 鄉愁攏萬心。 居行山海遠, 血脈溯窯根”書寫成大紅條幅, 以表達鄉親們的心意。

鄉愁是一種緣起于農耕社會的傳統文化, 高牆框“網路村莊”人的團聚, 是全國因扶貧攻堅而移民搬遷的無數鄉村的一個典型縮影, 彰顯了一種濃濃的鄉土文化。 讓消失的鄉村“復活”成一個觀念上牢不可破、現實中時散時聚的無形村莊, 培育一個可持續聯繫的熟人社會, 讓散居在各地的鄉親們有一個精神上的依託和歸屬, 高牆框人提供了一個“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可複製的樣板。 振興鄉村,不光是物質上,更是在精神上。

李生明:山西省大同市。

本文為中國鄉間美文原創作品,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振興鄉村,不光是物質上,更是在精神上。

李生明:山西省大同市。

本文為中國鄉間美文原創作品,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