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科大發明海上原油“清道夫”

據合肥日報報導 記者日前從中科大獲悉, 該校俞書宏教授課題組在高黏度浮油吸附材料設計上取得突破性進展, 他們首次將焦耳熱效應引入多孔疏水親油吸油材料中, 設計並研製出可快速降低水面原油黏度的石墨烯功能化海綿組裝體材料和連續收集環境中洩漏原油的收集裝置, 大幅提高了吸油材料對高黏度浮油的吸附速度, 顯著降低了浮油清理時間。

海上原油洩漏所產生的水面浮油具有面積大、油層薄、黏度大等特點, 難以採用傳統技術和材料有效處理。 多孔疏水親油材料因具有成本低、油水分離效率高、操作簡單、環境友好等諸多優勢,

逐漸受到研究人員重視。 然而, 多孔疏水親油材料僅對低黏度油品具有較高的吸附效率。

據悉, 俞書宏團隊自2012年以來, 持續開展高性能碳基組裝體吸油材料的設計與製備方法研究。 他的課題組首次將石墨烯的焦耳熱效應和石墨烯的疏水親油特性集成到多孔吸油材料上, 設計出具有原位加熱和油水分離功能的石墨烯功能化海綿, 在保持較高油水分離效率的情況下, 大幅提高了多孔疏水親油材料對高黏度浮油的吸附速度。 他們研究發現, 在這種經石墨烯功能化後的海綿上施加電壓後, 產生的焦耳熱會迅速增加與其接觸的原油溫度, 有效降低了與之接觸的原油黏度,

從而提高原油在海綿內部的擴散係數, 最終使這種海綿能快速吸附水面高黏度原油。

該研究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世界著名期刊《自然·納米技術》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