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沒有“自帶成長說明書”

《這樣愛你剛剛好》

主編:朱永新、孫雲曉、劉秀英

“孩子是上天賜予父母的禮物, 但他沒有自帶成長說明書。 ”幾乎每一位家長, 都曾遭遇過這樣的苦惱:愛得過多會淪為溺愛;管得太嚴,

孩子又會抵觸甚至產生逆反心理。

如何愛你的孩子?《這樣愛你剛剛好》全面涵蓋了孩子從孕育到大學各個年齡段成長經歷的一些變化、需要注意的一些問題。 特別是, 該書針對新生代父母的難點和疑點, 解疑釋惑, 建言獻策, 為中國新生代父母成長提供科學的指導。

教育的意義本就在於, 尊重人性規律並因勢利導。 在本書看來, 許多家長之所以陷入迷茫, 問題往往在於過於看重自己的經驗, 以為抱著為了孩子好、讓孩子少走彎路的美好願望, 就一定能夠讓孩子更加優秀。 然而結果卻是種瓜得豆, 收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不說, 慢慢還會在家長與孩子間築起一道日益厚實的心牆。

書中提出的許多解決方案, 並不是指導家長如何去教孩子, 而是如何改變家長。 有人說過,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 如果你想讓孩子比你自己更加優秀, 那麼你最應該做的, 不是讓孩子如何聽你的話, 而是讓孩子能夠充分表達自己的思想, 哪怕是那些咿呀學語的幼童。 許多看似嚴厲的教育, 最終不是激發孩子的創造性思維, 而是掐滅了他們勇於探索的星星之火。

幾乎每個孩子都會經歷叛逆期, 令許多家長頭疼不已。 其實, 叛逆並不完全是壞事, 有時叛逆代表的是對陳規舊序的突破, 同時可看成競爭意識的啟蒙。 為此, 本書提供的解決方案, 不是讓家長如何去說服孩子, 而是當好孩子的聽眾, 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的思維,

共同探討一些他們所關心的話題。 某種意義上, 孩子的叛逆期也是孩子眼中家長身份悄然變化的時期。 現實生活中, 那些與孩子溝通順暢的家長, 正是能夠積極適應這一變化, 進而與孩子推心置腹, 從而建立另一種人生關係——朋友關係的家長。 要知道, 孩子們心裡想什麼不一定會告訴家長, 但很可能對朋友說。

面對孩子的異想天開和奇思怪想, 有的家長覺得這些想法與學習無關, 因此要麼不太耐煩, 要麼生硬地呵斥。 而本書提供的解決方案恰恰相反, 認為耐心傾聽並循循善誘非常重要。 我們常說, 想像有多遠就能走多遠。 如果一個孩子沒有想像, 那他離變成一台學習機器也為期不遠。 縱使他能夠在短期內考個高分,

但從長遠角度看, 將來適應社會尤其是適應變化的能力堪憂。

揠苗助長和越俎代庖的現象是當代家庭教育中的弊病之一。 這兩種現象有相當的關聯性, 前者巴不得孩子什麼都學, 所以常常報了許多興趣班。 殊不知, 重壓之下, 縱使孩子真有興趣也難以應付。 後者常常表現為, 一些家長對孩子的日常生活大包大攬, 看似對孩子關懷備至, 實際上抹殺了從日常生活細節方面鍛煉孩子的機會。

由於現今許多孩子是缺乏同齡朋友的獨生子, 所以他們每天最盼望的是一位“志同道合”的朋友, 而不是說教。 前不久與一位朋友聊起孩子的作業問題, 這位家長感歎, 孩子不太聽話, 作業又多, 每次做作業太慢。

後來他試著改變了方法, 即為了讓孩子做作業, 他同孩子一起做, 一起讀書背書。 雖然他感到有些累, 但孩子做作業的積極性明顯高了。 是的, 你不能期望孩子瞬間就能改頭換面, 改變本來就是潤物細無聲。

這套叢書主基調定位於“愛”, 實際上是就家長對孩子“錯愛、溺愛”等現象的逐一厘清。 這套書提供的解決方案對於各個年齡段的孩子頗有借鑒意義, 但也應注意的是, 不宜過於機械套用這些做法, 畢竟每個孩子有每個孩子的個性特點。 關鍵在於, 家長站在孩子角度看問題, 也只有抱著與孩子一同成長的心態, 才可能化解代溝之間的結實心牆。

來 源丨《四川政協報》2018年01月09日第04版

圖文編排丨董 彥

責任編輯丨李 維 葦、胡 萍

終 審丨餘 泳 忠

終 審丨餘 泳 忠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