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花高額學費去英國留學,以後很可能得回國找工作,這樣有意義嗎?

很多人認為英國碩士“短平快”, 一年時間就可以取得碩士學位, 讓人很難信任它的含金量。 短短一年的學習卻要支付高昂的學費和生活費, 且畢業之後很可能會回國工作(不過剛剛公佈了新政, 留學生可以拿到半年工簽了), 但是僅僅從這個方面否定英國留學的意義, 我覺得有失偏頗。 我剛從曼徹斯特大學畢業, 問了問身邊幾個朋友, 有沒有意義, 仁者見仁。

Howe, 男生, 23歲:

本科畢業之後不想找工作啊哈哈哈, 也想升級一下學歷, 所以選擇了出國留學。

本科學的是英語, 但是家裡人都說英語只能算是個工具, 金融應該以後比較容易就業, 所以去英國學了金融。 換專業一開始挺難的, 完全學不懂聽不懂, 後來在同學的幫助下才慢慢好起來。 平時會指導我做作業, 跟我解釋理解起來有困難的題目, 也會一起泡圖書館。

這一年學到了很多會計金融方面的知識。

銀行的, 英企的, 企業管理的, 經營的, 還有財務報表, 這些都是之前完全沒有接觸過的。

我覺得大家留學生都挺不容易的, 很多苦只有自己知道。 這段經歷確實刻骨銘心。

(如果能重新選擇一次的話, 你還會選擇去英國留學嗎?)

會。

Kelly, 女生, 24歲:

我對自己的本科學校沒什麼信心, 如果申請其他地方的學校, 比如美國, 其實也不能申請到很好的學校。 所以我選擇了學制短, 花銷比較低的英國, 節約時間和金錢。

因為個人興趣, 我從金融轉專業讀了社會學。 其實過程並不容易。 我申請的其他學校, 像愛丁堡和 UCL, 拒絕的原因都是沒有相關學術背景。

這一年裡我學到的最重要的東西是, 人永遠不能失去學習的能力。 能重新選一次的話還是想留學,

是很難得的可以完全逃避國內家庭捆綁的一段時間, 很自由。

Catherine, 女生, 23歲:

我覺得留學這件事, 有沒有必要等於有沒有錢。 沒錢就沒必要, 有錢就有必要。

我覺得國內的學習跟英國的學習是不一樣的。

在國內的學習狀態, 我覺得其實並不算學習, 不過也可能只是我們學校啦。 重點老師都會劃出來, 學起來基本沒有什麼學習的感覺。 如果是寫論文的考試, 老師也不是根據論文打分而是根據和老師的關係打分, 就很沒有意思。 有錢的話, 出國感受一下另一種學習方法肯定是比較好。

本科學的是新聞, 但去英國讀的是人類學。 因為我覺得新聞最終會指向人類學。 新聞是紀錄此刻的人類的現狀, 也就是 the human conditions。 人類學是紀錄過去的人和此刻的其他地方的人的狀態。

研究人本身就很有意思。

學習方面, 學到最珍貴的東西是一種人類學的思維方法, 還有自學能力。 重點就是要一直有好奇心。 生活方面最珍貴的就是朋友們哈哈哈。

(如果能重新選擇一次的話, 你還會選擇去英國留學嗎?)

當然會啊, 選一萬次都會。

Yve, 女生, 24歲:

出國之前的日子對我來說其實是很痛苦的。 非常不喜歡自己的大學, 同學大多都是農村來的貧困學生, 和我的生活方式有很大的不同。

因為成長環境不同, 所以我很難遇到談得來的朋友, 有時候還會受到其他同學的排擠。 本科讀的軟體工程我並不喜歡, 反而很喜歡電影專業, 但是通過考研來轉專業又太難了, 於是想到了出國。 我基本上從一開始上大學就鐵了心要出國。 一是可以相對容易地轉到自己喜歡的專業, 二是可以與跟自己成長環境相似、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學習。

轉專業並沒有遇到太多困難。 因為一心想要出國學電影, 當時就怕自己因為背景不夠好申不上學校, 或者開始讀電影專業以後跟不上,所以本科時花費了大量的時間看書看電影,一下課就去泡圖書館,一直待到圖書館關門才走,看了很多專業書籍。後來真正開始學習電影專業,感覺還是比較得心應手,非常感謝當時努力的自己。

在英國的大學裡,第一次看到電影專業的老師站在面前的時候,我偷偷哭了。覺得自己終於成了一名學電影的學生,不用再偷偷去蹭課,不用上課的時候偷偷摸摸地看電影,終於把愛好變成了自己的專業。當時覺得好幸福啊,這麼多年的夢想和目標終於實現了。

在英國學到的最重要的東西我覺得是 critical thinking。其實經過很長時間我才搞懂了 CT 這個東西的意義,通過在碩士課程的 research 過程中的運用,又讓我對 CT 的理解更加深刻。CT 讓我覺得,對於任何事情你都有懷疑和推翻它的權利,讓我有了更強的努力思考的能力。這種能力不被中國的教育所重視,但是我認為在這個時代 CT 應該是一種不可缺少的能力。

我們現在所處的這個時代,接收到的資訊比以往任何一個時代都更為巨大。而且現在是自媒體時代,對於同一件事情,每一個公眾號都會有不同的看法,所以掌握這種 CT 的能力,自行判斷提取有用的資訊是非常重要的。這個是在中國的學校很難學到的,但會讓我受益終身的能力。

(如果能重新選擇一次的話,你還會選擇去英國留學嗎?)

當然會!

其實在英國經歷的不全是好事,也有不少事情讓我感受到人世間的酸甜苦辣,同時也改變了我。比如這次帶父母來參加畢業典禮,他們開始處處需要我照顧,讓我感受到了我和父母之間一種角色上的調換,我成了可以保護他們的角色。離家在外,我開始飛快地長大,個人的性格和世界觀也有了很大的改變。

Shawn,女生,23歲:

我可能是唯一一個無法篤定地說出,重新再選一次,我還會去英國留學的人。我在國內讀大學的時候,一度過得十分痛苦,眼前沒有未來,只有黑暗與屏障,似乎除了出國,再也沒有第二條路可以選。

但是現在再讓我回到那個時間點,我能看到無數種未來。

我可以在國內考研,可以找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哪怕收入少一點,心中的歡愉卻是無價的。即使找的工作不喜歡,網路上亦有浩如煙海的教材,公開課,學術文獻…任何一個我所鍾情的領域,都能找到學習的入口。

這顆坦蕩而開闊的心,也許就是這一趟留學之旅,最重要的收穫。

因為留學,我見到了許多與我活得不同的人:親切儒雅的學者,自由散漫的地下藝術家,工作十幾年又重返象牙塔的“老學生”…同學與老師來自世界各地,每個人都懷揣著對知識的熱情和信仰。

我見到了更廣闊的世界,一寸一寸地拆掉了曾經擋在我眼前的那堵厚重的牆。

留學到底是為了什麼?有人說,是學更多的知識,找一份更好地工作。以我的本科背景,其實留學經歷,並不會使我能找到的工作有什麼質的提升。學到的知識固然珍貴,但老師所教所講,只不過是牽我入門的繩子,是無涯學海中的一粟。我所看重的,是更虛一些的東西。這段經歷確確實實改變了我,使我成為了一個更獨立的人——既是生活中的獨立,也是思想和人格上的獨立。

留學確實很貴。說得俗一點,三十萬可以買一輛奧迪 A4,可以交一套小公寓的首付。家境只能算是小康的我曾經也有過困惑,為什麼要用這筆錢去上學,而不是改善家中的物質條件。

當我因為留學而走遍了歐洲的許多國家,才想明白問題的答案。因為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這片土地,變化實在是太快了。我上學的那座城市,至今仍大量保留著工業革命時期的建築,走在其中仿佛穿越了時空,回到那些遙遠而光榮的歲月。

但在中國,哪怕是在我出生與成長的西南邊陲,也已經高樓林立,日新月異。一度對這個國家有諸多不滿的我,從出國以後才開始相信,也許我們的國家,真的會通往不一樣的未來。

而未來,是我們誰都無法預估的。就像三十年前,誰也無法知曉今天的中國會是什麼模樣;對今天的我們而言,未來依然是一個毫無頭緒的謎團。但只要歷史的齒輪在持續運轉,世界在繼續向前發展,教育就一定是有意義的。教育也是一種投資,是我們以不變的姿態,應對這個變化萬千的世界的方式。

對出國前的我來說,去英國是最簡單方便的選項,雅思考試是最容易的,再加上學校和英國有接軌專案,安全、可靠度都有保障。如果重新選一次,現在的我也許會有自信,去做難度更高的選擇,比如考 GRE,比如從頭學一門小語種,比如考研。

但是這份自信,恰恰是英國留學的經歷賦予我的。它讓我站在一個更高的平臺上,看待自己和世界。倘若讓我失去這份經歷再重回原點,那麼除了去英國,我別無選擇。

—— END ——

你有更多關於 “ 花費高額學費去英國留學,但是以後很可能得回國找工作,這樣的留學有意義嗎?” 的想法?

歡迎在文章下給我們留言,你的評論可能會被我們選中,採用在知乎回答中,我們會支付相應稿費哦~

對留學還有疑惑?

添加我們的小助手微信“ palmdrivezhihu ”,備註“一百問”免費諮詢。

也可以關注我們的知乎機構帳號“棕櫚大道”,有任何疑問都可以在知乎上私信我們或者邀請我們回答問題~

或者開始讀電影專業以後跟不上,所以本科時花費了大量的時間看書看電影,一下課就去泡圖書館,一直待到圖書館關門才走,看了很多專業書籍。後來真正開始學習電影專業,感覺還是比較得心應手,非常感謝當時努力的自己。

在英國的大學裡,第一次看到電影專業的老師站在面前的時候,我偷偷哭了。覺得自己終於成了一名學電影的學生,不用再偷偷去蹭課,不用上課的時候偷偷摸摸地看電影,終於把愛好變成了自己的專業。當時覺得好幸福啊,這麼多年的夢想和目標終於實現了。

在英國學到的最重要的東西我覺得是 critical thinking。其實經過很長時間我才搞懂了 CT 這個東西的意義,通過在碩士課程的 research 過程中的運用,又讓我對 CT 的理解更加深刻。CT 讓我覺得,對於任何事情你都有懷疑和推翻它的權利,讓我有了更強的努力思考的能力。這種能力不被中國的教育所重視,但是我認為在這個時代 CT 應該是一種不可缺少的能力。

我們現在所處的這個時代,接收到的資訊比以往任何一個時代都更為巨大。而且現在是自媒體時代,對於同一件事情,每一個公眾號都會有不同的看法,所以掌握這種 CT 的能力,自行判斷提取有用的資訊是非常重要的。這個是在中國的學校很難學到的,但會讓我受益終身的能力。

(如果能重新選擇一次的話,你還會選擇去英國留學嗎?)

當然會!

其實在英國經歷的不全是好事,也有不少事情讓我感受到人世間的酸甜苦辣,同時也改變了我。比如這次帶父母來參加畢業典禮,他們開始處處需要我照顧,讓我感受到了我和父母之間一種角色上的調換,我成了可以保護他們的角色。離家在外,我開始飛快地長大,個人的性格和世界觀也有了很大的改變。

Shawn,女生,23歲:

我可能是唯一一個無法篤定地說出,重新再選一次,我還會去英國留學的人。我在國內讀大學的時候,一度過得十分痛苦,眼前沒有未來,只有黑暗與屏障,似乎除了出國,再也沒有第二條路可以選。

但是現在再讓我回到那個時間點,我能看到無數種未來。

我可以在國內考研,可以找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哪怕收入少一點,心中的歡愉卻是無價的。即使找的工作不喜歡,網路上亦有浩如煙海的教材,公開課,學術文獻…任何一個我所鍾情的領域,都能找到學習的入口。

這顆坦蕩而開闊的心,也許就是這一趟留學之旅,最重要的收穫。

因為留學,我見到了許多與我活得不同的人:親切儒雅的學者,自由散漫的地下藝術家,工作十幾年又重返象牙塔的“老學生”…同學與老師來自世界各地,每個人都懷揣著對知識的熱情和信仰。

我見到了更廣闊的世界,一寸一寸地拆掉了曾經擋在我眼前的那堵厚重的牆。

留學到底是為了什麼?有人說,是學更多的知識,找一份更好地工作。以我的本科背景,其實留學經歷,並不會使我能找到的工作有什麼質的提升。學到的知識固然珍貴,但老師所教所講,只不過是牽我入門的繩子,是無涯學海中的一粟。我所看重的,是更虛一些的東西。這段經歷確確實實改變了我,使我成為了一個更獨立的人——既是生活中的獨立,也是思想和人格上的獨立。

留學確實很貴。說得俗一點,三十萬可以買一輛奧迪 A4,可以交一套小公寓的首付。家境只能算是小康的我曾經也有過困惑,為什麼要用這筆錢去上學,而不是改善家中的物質條件。

當我因為留學而走遍了歐洲的許多國家,才想明白問題的答案。因為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這片土地,變化實在是太快了。我上學的那座城市,至今仍大量保留著工業革命時期的建築,走在其中仿佛穿越了時空,回到那些遙遠而光榮的歲月。

但在中國,哪怕是在我出生與成長的西南邊陲,也已經高樓林立,日新月異。一度對這個國家有諸多不滿的我,從出國以後才開始相信,也許我們的國家,真的會通往不一樣的未來。

而未來,是我們誰都無法預估的。就像三十年前,誰也無法知曉今天的中國會是什麼模樣;對今天的我們而言,未來依然是一個毫無頭緒的謎團。但只要歷史的齒輪在持續運轉,世界在繼續向前發展,教育就一定是有意義的。教育也是一種投資,是我們以不變的姿態,應對這個變化萬千的世界的方式。

對出國前的我來說,去英國是最簡單方便的選項,雅思考試是最容易的,再加上學校和英國有接軌專案,安全、可靠度都有保障。如果重新選一次,現在的我也許會有自信,去做難度更高的選擇,比如考 GRE,比如從頭學一門小語種,比如考研。

但是這份自信,恰恰是英國留學的經歷賦予我的。它讓我站在一個更高的平臺上,看待自己和世界。倘若讓我失去這份經歷再重回原點,那麼除了去英國,我別無選擇。

—— END ——

你有更多關於 “ 花費高額學費去英國留學,但是以後很可能得回國找工作,這樣的留學有意義嗎?” 的想法?

歡迎在文章下給我們留言,你的評論可能會被我們選中,採用在知乎回答中,我們會支付相應稿費哦~

對留學還有疑惑?

添加我們的小助手微信“ palmdrivezhihu ”,備註“一百問”免費諮詢。

也可以關注我們的知乎機構帳號“棕櫚大道”,有任何疑問都可以在知乎上私信我們或者邀請我們回答問題~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