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希望把中國審計經驗帶回家鄉”——審計留學生眼中的“中國審計”新名片

作者:楊學嘉、韓潔

冬日的北京, 寒風中透著絲絲涼意。 而來自斐濟審計署的杜思聰, 正和他的同學們體驗著令人振奮且溫暖的“感知中國·審計文化之旅”。

“能夠拜訪中國審計署、參觀故宮博物院非常榮幸。 ”杜思聰說。

這並非杜思聰第一次中國首都行。 2017年5月, 他便作為斐濟代表團成員赴北京參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

正是因為立足“一帶一路”倡議, “中國政府審計獎學金”專案應運而生, 也讓杜思聰與中國審計結下不解之緣。

2016年10月, 南京審計大學作為承辦單位, 迎來了4大洲35國最高審計機關的50名留學生。

他們將在這裡度過為期2年的全額獎學金留學生活, 杜思聰便是其中之一。

中國審計署國際合作司司長姜海鷹告訴記者, 2016年6月, 審計署與教育部合作設立“中國政府審計獎學金”專案, 資助亞非拉及太平洋地區部分發展中國家的優秀青年, 在中國高校攻讀審計專業碩士學位。

“中國速度”助力打造“中國審計”新名片。 “這個項目實現當年提出、當年設立、當年招生, 可以看出中國審計在國際上的吸引力。 ”薑海鷹說。

近年來, 中國審計不斷提升國際話語權。 2013年至2016年, 中國審計署審計長擔任世界審計組織主席期間, 積極引領世界審計組織重塑戰略定位和創新發展, 主持修訂制定世界審計組織章程和戰略規劃。

2017年4月, 世界審計組織大資料工作組第一次會議在南京召開。

中國審計署於2016年12月大資料工作組成立時擔任主席, 並致力於將此打造成各國最高審計機關大資料審計交流的平臺, 科學推動大資料審計實踐。

“不久前, 胡澤君審計長率團出席世界審計組織理事會第70次會議期間, 國際審計組織再次對中國審計表示了高度認可。 ”薑海鷹透露, 會議確定了將於2019年召開的世界審計組織第23屆大會兩項主議題, 全體代表一致推薦中國審計署擔任“公共管理發展中的資訊技術應用”主議題主席, 領導有關大資料、電腦審計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國際社會對“中國審計”的認可, 也在留學生身上得到體現。

在南京審計大學, 包括杜思聰在內的留學生們正忙著準備碩士論文,

“中國審計經驗”成為他們共同的選題。

記者在校園見到杜思聰時, 他剛剛聽完中國審計署副審計長袁野所作的“大資料時代的中國審計實踐”專題講座。

杜思聰對中國的大資料審計特別感興趣, 這與他所從事的資訊技術審計工作較為相通, 也因為目前大資料審計在斐濟尚未開展, 屬於新的領域。

開展大資料審計需要做好哪些積極準備工作?引進哪些新的資訊技術工具?制定哪些配套制度, 保證運用大資料的安全性……伴隨在中國的學習和實踐, 杜思聰心中的很多疑問逐步有了答案。

“中國大資料審計中的經驗和挑戰給我帶來很多啟發, ”杜思聰激動地說, “希望把中國審計經驗帶回我的家鄉,

學習中國經驗, 將説明我們回國後更好服務國家審計工作。 ”

來自蒙古審計署的畢力功, 是剛剛入學不久的2017級留學生。 開學之際, 中國審計署副審計長秦博勇作了“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專題講座, 對他的啟發很大。

“蒙古也是資源大國, 我對開展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 特別感興趣。 ”畢力功告訴記者。

“來留學後發現中國在開展經濟責任審計, 通過審計, 促進領導幹部守法守規守紀盡責。 ”畢力功說, “我希望更多地學習中國審計經驗, 等回國後推廣這方面的知識。 ”

“中國政府審計獎學金”項目為中國與其他發展中國家和地區架起了一座友好交流的橋樑。

“不同國家的政治制度、經濟制度差別很大,

而幾乎所有國家都有審計制度, 這是大家可以交流的地方。 ”南京審計大學黨委書記晏維龍說。

行走在中國廣袤的土地上, 中國的變化讓杜思聰印象深刻。

“對中國的印象跟之前是完全不一樣的, ”杜思聰說, “一帶一路”建設不僅向世界展示了“中國審計”新名片, 也讓包括南太平洋島國在內的更多國家和地區近距離感知中國文明和發展的魅力。

(責任編輯:郭相淮 石敏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