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2018武漢兩會勝利閉幕,省企促會各領域領頭人積極參政議政

1月13日上午, 為期5天(1月9日-13日)的2018武漢市兩會在順利完成各項議程後勝利閉幕。

兩會期間, 湖北省企業家聯合發展促進會(以下簡稱省企促會)會長、華人集團董事局主席鄺遠平,

省企促會副會長、武漢力龍數碼資訊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吳余龍, 省企促會副會長、武鋼興達經濟發展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葉天長, 省企促會副會長、武漢好人圈圈主侯立新, 省企促會副會長、武漢華天園林藝術有限公司董事長范雙濤, 省企促會副會長、千里馬機械供應鏈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楊義華, 省企促會副會長、中盛興建設集團總經理左國良, 省企促會副會長、京倫集團董事長方昭暉, 省企促會副會長、武漢鴻華服飾有限公司董事長范紅華等領導作為武漢市政協委員出席了兩會各項議程。 他們不負重托, 用優質的提案、建議為武漢市經濟發展、創新驅動、對外開放、城市生態、社會文化、教育衛生、文化體育、社會治理等多個方面發展建言獻策。

會議間隙, 鄺遠平等領導還接受了新華網、中新社、鳳凰網、湖北日報、湖北電視視台、湖北人民廣播電臺、武漢電視臺、長江日報、楚天都市報等多個省市媒體的聯合採訪和單獨專訪, 獲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鄺遠平:新時代, 營商環境的不斷改善, 海歸經濟力量不可忽視!

湖北日報在兩會專題文章《實處幹起, 為實績點贊!》提到, 在這一年裡, 鄺遠平委員又多了一重身份——武漢市招商大使, 他見證著武漢如何一步步站上新時代的風口。 全市率先出臺政策措施, 掀起新民營經濟發展熱潮, 招商引資民企到位資金4339億元, 民間投資願望大幅回升。 鄺遠平說:“隨著營商環境的不斷改善, 看好並落戶武漢的企業家越來越多, 而且不少北上廣的企業都選擇了回流。 ”

在長江日報刊發的《兩會好聲音丨加強校企合作完善就業結構》文章中, 鄺遠平就“武漢百萬大學生留漢政策落實”的問題提出建議,

鄺遠平說,武漢地區高校眾多,專業種類齊全,但是企業就業結構性矛盾還比較突出,導致很多企業需求與大學畢業生不匹配。 因此,他建議進一步加強校企合作,相關用人單位和企業應主動加強與武漢高校的合作交流,不斷完善就業結構。 相關園區也應依託區內科技創業,形成富有特色、專案高端的大學生自主創業孵化園集群,通過甄選出符合武漢現代產業需求的大學生創業專案,將武漢地區高校的優秀人才和優質專案留在武漢。 企業還應積極為高校學生提供實習就業機會,形成良性的互動關係,定向培養適合本土產業發展需求的大學畢業生。 同時,鄺遠平還建議整合完善區級、街道和園區人力資源市場,以高校畢業生為重點群體服務物件,為畢業生營造良好的求職創業環境。

在楚天都市報的兩會專欄中, 鄺遠平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 在去年提案辦理過程中, 武漢市交委、交管、城管等相關部門都與他進行了溝通, 他也看到武漢在共用單車管理方面的努力, 比如, 出臺了共用單車管理辦法、控制共用單車總量、約談並引導共用單車企業加強停車管理, 以及將共用單車停放秩序納入大城管考核等。

鄺遠平在接受武漢廣電採訪時就今年的提案透露, 建議製作一個專門服務大學生APP, 讓大學生的困難、要求都能在網上解決, 讓大學生真正轉變為建設武漢的新生力量, 加快“三化大武漢”的進程。 對於海外企業家招商引資的問題, 鄺遠平委員提道:海外企業家其實非常關注武漢的發展,我們也把海歸經濟這種力量當成一個主要抓手。如何把海外的華人華僑感召回來呢?軍運會的召開正是一個很好的契機,能夠吸引越來越多海外的人才、資金參與到武漢的建設中。

範雙濤:進一步發掘東湖綠道的文化特色和商業價值,更好地建設美麗武漢

在長江日報刊發的文章《城建|代表委員支招怎樣提升東湖綠道文化內涵》中,范雙濤委員認為,應該進一步發掘東湖綠道的文化特色和商業價值,更好地建設美麗武漢:"一定要先把設計做好,調研透,可以找一些節點來做文化,研究楚文化,研究與東湖相關的文化。第二方面,研究文化的同時,要做好商業化的運作。這對市民是有用的,外來的旅遊人群也能夠參與進來,不僅能夠享受,也能夠為武漢做貢獻。"扎實推進美麗武漢建設,努力提升更多優質生態產品,範雙濤認為東湖三期綠道的建設應該把重點放在設計上,通過一些截點,通過文化提升,通過商業運作,可以讓這個綠道更有內涵,同時讓這個綠道在今後的維護當中,不跟政府增加包袱,使它真正成為一個對老百姓、對社會、對政府都是有利的專案。

侯立新:讓"好人圈"的事蹟走進學校、社區、企業等城市的每個地方

長江日報刊文《這位市政協委員將再次為"武漢好人圈"打call》,提到,近幾年,"武漢好人圈"家喻戶曉,作為武漢市一張特殊的城市名片,多次在全國引起轟動。侯立新委員說,2017年,武漢再次獲得"文明城市"稱號,這不僅是對整個城市的肯定,而且給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標準。近些年,武漢湧現了一批精神文明建設的楷模,吳天祥、黃旭華、王爭豔、孫東林、董明、楊小玲等代表,他們都是好人圈的一分子。目前,"武漢好人圈"的"圈友"遍佈各行各業、各個地區,有企業家、海外華僑、公務員、普通工人、學生等,甚至還有曾受到幫助的困難戶。讓"好人圈"的事蹟走進學校、社區、企業等城市的每個地方,也是為文明城市的"保鮮"提供強有力的支援。因此,"好人開講"課堂在全市推廣顯得尤為重要,這也是他此次參會帶來的主要建議。

吳余龍:用車位元大資料解決“停車難”問題

吳余龍委員在接受鳳凰網湖北記者採訪時表示,隨著私家車的普及,停車成了一大難題。附近有沒有停車位,停車位在哪裡,為了解決這些停車難題,長期關注大資料與數位經濟領域,吳余龍呼籲:武漢在全國範圍內率先採用北斗全球網格編碼標準,給每一個車位一個全球的唯一客觀編碼,形成全市的車位元地圖,統一服務車位元共用與車位元精准服務。

吳余龍透露,今年提案主要是圍繞大資料的整合與數位經濟而展開。一個提案是宏觀層面的,希望武漢市能夠在黨的十九大精神指導下,重視大資料的共用價值,迅速開展政務大資料的深度整合,進一步推動經濟的升級轉型。數位經濟的基礎是大資料,如何用體制上的創新整合政務資料資源,這是我思考的第一個問題。第二個提案是比較具體,是希望在全國率先利用北斗位置編碼技術對全市車位元進行編碼,從而進一步解決目前民生關注的“停車難”問題。

11日下午,鄺遠平與吳余龍還應邀參加了市長與政協委員協商座談會,圍繞政府工作報告向武漢市長萬勇積極建言,他們分別就武漢“海歸經濟”發展推進與用車位元大資料解決武漢“停車難”問題等方面積極建言,獲得了萬勇市長的讚賞和點評。萬勇對鄺遠平委員每年在市長與政協委員協商座談會上積極建言表示讚賞與感謝。他說,鄺遠平委員是傑出僑領,海歸人才融合了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有語言優勢和人脈優勢,是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國家人才,也是武漢建設國際化大都市的特殊人才,武漢一定要把海歸人才用好,下大力氣做好武漢市“海歸經濟”的招商和招才工作。萬勇對吳余龍委員提到的問題表示,都是市政府高度關注和大力推進的問題,市政府將積極爭取,努力解決吳余龍委員反映的問題。政府部門將積極吸納和研究吳余龍委員提出的建議。

展望未來:弘揚企業家精神,繼續為經濟發展建言獻策

鄺遠平會長與范紅華副會長合影

對於今年兩會,鄺遠平表示,過去一年,復興大武漢新征程全面開啟,“三化”大武漢建設的宏偉藍圖已經展開。一系列創新舉措要深化推進,我們企業家更要有開拓精神,做能發現機會、整合資源、勇於創新、敢於拼搏、愛國敬業的企業領導人、帶頭人,抓住民營企業發展新機遇,弘揚企業家精神,為武漢市的發展、為企業的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今年,希望政協工作繼續加大對委員提案的跟蹤與落實辦理力度。會後,省企促會將發揮平臺優勢本次會議的精神宣傳好、貫徹好、落實好。在接下來的工作中,圍繞兩會精神加強學習,爭取多提出更有全域性、建設性的優質提案,提升履職建言能力,帶動更多企業家參與到為政府決策做好參謀,擴大會員對公共事務的參與度,推薦更多優秀的會員、企業家、會領導到各地參政議政,開拓工作領域,打造新亮點,協助政府做好溝通、協調與服務工作,多為政府提供合理化建議,為經濟發展建言獻策,在中共武漢市委的堅強領導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開拓創新,奮發作為,為決勝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復興大武漢美好未來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鄺遠平委員提道:海外企業家其實非常關注武漢的發展,我們也把海歸經濟這種力量當成一個主要抓手。如何把海外的華人華僑感召回來呢?軍運會的召開正是一個很好的契機,能夠吸引越來越多海外的人才、資金參與到武漢的建設中。

範雙濤:進一步發掘東湖綠道的文化特色和商業價值,更好地建設美麗武漢

在長江日報刊發的文章《城建|代表委員支招怎樣提升東湖綠道文化內涵》中,范雙濤委員認為,應該進一步發掘東湖綠道的文化特色和商業價值,更好地建設美麗武漢:"一定要先把設計做好,調研透,可以找一些節點來做文化,研究楚文化,研究與東湖相關的文化。第二方面,研究文化的同時,要做好商業化的運作。這對市民是有用的,外來的旅遊人群也能夠參與進來,不僅能夠享受,也能夠為武漢做貢獻。"扎實推進美麗武漢建設,努力提升更多優質生態產品,範雙濤認為東湖三期綠道的建設應該把重點放在設計上,通過一些截點,通過文化提升,通過商業運作,可以讓這個綠道更有內涵,同時讓這個綠道在今後的維護當中,不跟政府增加包袱,使它真正成為一個對老百姓、對社會、對政府都是有利的專案。

侯立新:讓"好人圈"的事蹟走進學校、社區、企業等城市的每個地方

長江日報刊文《這位市政協委員將再次為"武漢好人圈"打call》,提到,近幾年,"武漢好人圈"家喻戶曉,作為武漢市一張特殊的城市名片,多次在全國引起轟動。侯立新委員說,2017年,武漢再次獲得"文明城市"稱號,這不僅是對整個城市的肯定,而且給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標準。近些年,武漢湧現了一批精神文明建設的楷模,吳天祥、黃旭華、王爭豔、孫東林、董明、楊小玲等代表,他們都是好人圈的一分子。目前,"武漢好人圈"的"圈友"遍佈各行各業、各個地區,有企業家、海外華僑、公務員、普通工人、學生等,甚至還有曾受到幫助的困難戶。讓"好人圈"的事蹟走進學校、社區、企業等城市的每個地方,也是為文明城市的"保鮮"提供強有力的支援。因此,"好人開講"課堂在全市推廣顯得尤為重要,這也是他此次參會帶來的主要建議。

吳余龍:用車位元大資料解決“停車難”問題

吳余龍委員在接受鳳凰網湖北記者採訪時表示,隨著私家車的普及,停車成了一大難題。附近有沒有停車位,停車位在哪裡,為了解決這些停車難題,長期關注大資料與數位經濟領域,吳余龍呼籲:武漢在全國範圍內率先採用北斗全球網格編碼標準,給每一個車位一個全球的唯一客觀編碼,形成全市的車位元地圖,統一服務車位元共用與車位元精准服務。

吳余龍透露,今年提案主要是圍繞大資料的整合與數位經濟而展開。一個提案是宏觀層面的,希望武漢市能夠在黨的十九大精神指導下,重視大資料的共用價值,迅速開展政務大資料的深度整合,進一步推動經濟的升級轉型。數位經濟的基礎是大資料,如何用體制上的創新整合政務資料資源,這是我思考的第一個問題。第二個提案是比較具體,是希望在全國率先利用北斗位置編碼技術對全市車位元進行編碼,從而進一步解決目前民生關注的“停車難”問題。

11日下午,鄺遠平與吳余龍還應邀參加了市長與政協委員協商座談會,圍繞政府工作報告向武漢市長萬勇積極建言,他們分別就武漢“海歸經濟”發展推進與用車位元大資料解決武漢“停車難”問題等方面積極建言,獲得了萬勇市長的讚賞和點評。萬勇對鄺遠平委員每年在市長與政協委員協商座談會上積極建言表示讚賞與感謝。他說,鄺遠平委員是傑出僑領,海歸人才融合了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有語言優勢和人脈優勢,是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國家人才,也是武漢建設國際化大都市的特殊人才,武漢一定要把海歸人才用好,下大力氣做好武漢市“海歸經濟”的招商和招才工作。萬勇對吳余龍委員提到的問題表示,都是市政府高度關注和大力推進的問題,市政府將積極爭取,努力解決吳余龍委員反映的問題。政府部門將積極吸納和研究吳余龍委員提出的建議。

展望未來:弘揚企業家精神,繼續為經濟發展建言獻策

鄺遠平會長與范紅華副會長合影

對於今年兩會,鄺遠平表示,過去一年,復興大武漢新征程全面開啟,“三化”大武漢建設的宏偉藍圖已經展開。一系列創新舉措要深化推進,我們企業家更要有開拓精神,做能發現機會、整合資源、勇於創新、敢於拼搏、愛國敬業的企業領導人、帶頭人,抓住民營企業發展新機遇,弘揚企業家精神,為武漢市的發展、為企業的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今年,希望政協工作繼續加大對委員提案的跟蹤與落實辦理力度。會後,省企促會將發揮平臺優勢本次會議的精神宣傳好、貫徹好、落實好。在接下來的工作中,圍繞兩會精神加強學習,爭取多提出更有全域性、建設性的優質提案,提升履職建言能力,帶動更多企業家參與到為政府決策做好參謀,擴大會員對公共事務的參與度,推薦更多優秀的會員、企業家、會領導到各地參政議政,開拓工作領域,打造新亮點,協助政府做好溝通、協調與服務工作,多為政府提供合理化建議,為經濟發展建言獻策,在中共武漢市委的堅強領導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開拓創新,奮發作為,為決勝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復興大武漢美好未來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