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一邊為奴,一邊求解!

01/

閨蜜夫妻做國際貿易, 出國七天, 期間孩子作業基本胡亂潦草交差, 完全不肯用心做, 更是丟三落四, 總是弄錯要帶的課本。

老人在旁一催,

小朋友雲淡風輕地說:“以前作業都是爸爸媽媽陪同做的, 書包這些都是他們整理的, 我一個人怎麼做呀?”

欲哭無淚間反省, 才意識到這些年對孩子過度溺愛, 每次對孩子的要求總是禁不住一再地妥協:

作業陪著做, 有時候來不及就幫著抄;

每天, 孩子的書包, 媽媽代替收拾;

老師需要孩子完成的事, 媽媽全替孩子操勞著。

直接包辦代勞的後果是導致孩子的意識產生了偏差, 把作業學習這些直接和大人綁在了一塊。

這些看著溫情款款的故事, 廉價的感動後都是冰冷的現實:無限付出的父母, 無限索取的孩子。

父母過度的溺愛包辦最終可能會導向一場不得善終的親子困局:

這是對孩子成長中自我功能的剝奪,

降低了孩子的自我效能感, 讓孩子在日漸習慣中疏忽了自己的責任。

總之, 每一個依賴性過重的孩子背後都站著一個溺愛型的父母。

全民熱議談笑間, 父母更應該反省的是要如何糾正溺愛, 改變為奴般的教養模式。

02/

中國的家庭時常是這樣幾個大人,

圍繞著一個小太上皇轉動, 這種典型畫面, 屢見不鮮。

吃飯孩子自己不會吃麼?紙巾自己不會擦嘴嗎?鞋帶自己不會系嗎?

被眾星拱月般環繞著長大, 長大了又會如何呢?

隔壁小林的媽媽, 這麼多年來一直把生活的重心放在兒子身上, 傾其所有地付出。 雖然家境一般, 但他媽媽還是把多年的收入全部用來給小林學習開支花銷。

就是我們時常看到的熟悉場景:

上班再辛苦, 回到家也是各種忙碌, 給孩子做可口的飯菜, 幫孩子整理各種雜物, 孩子懶散, 一切隨他意, 他不鬧就好。

哪怕經濟不寬裕, 自己勤儉節約常年素衣素菜, 孩子各種需求總是無條件的滿足:各種玩具, 零食, 學習培訓, 夏令營等等, 他開心就好。

砸鍋賣鐵出錢出力找關係,

也領著孩子擠進好點的學校, 他肯去就好。

小林太小的時候, 她擔心孩子無法完成自己可以做的事情, 於是幫他做了很多孩子本應該做的事情。

想著等到幼稚園會好點, 後來幻想著小學會好點, 然後一拖又拖, 光陰飛逝, 孩子已成大人, 獨立的能力卻始終停留在孩童時代。

如今小林已經畢業兩年, 最大的愛好就是在家打遊戲, 完全沒自理能力, 也從不擔心工作, 問他今後怎麼辦, 他就意興闌珊地來句:在家嘍。

看到他的一些同學工作蓬勃發展, 生活態度熱情向上, 他媽媽對比著小林頹廢不堪的樣子擔憂不已。

自己在日漸老去, 以後可如何辦?明明無法養他一生, 卻為什麼從小做孩子的奴僕嬌慣他多年?

這是誰惹的禍?

表面上, 媽媽付出很多, 愛有多溫暖, 可是就是這種過度地無限滿足的愛, 其實也無形中剝奪了孩子對於未來的選擇權。

延緩了孩子的心理發展, 導致成年後還無法承擔起自己這個階段的人生責任, 完全想著依賴父母。

這個向著家人肆無忌彈索取啃老的果, 不是憑空出現的, 而是有跡可循的因。

它的根源在於父母從小的溺愛, 在於父母心甘情願為奴的教養方式。

03/

朋友吐槽自己一年級的女兒甚至刷牙的時候自己都不肯擠牙膏,因為小時候當孩子嘗試擠牙膏好奇好玩的時候,朋友總是擔心擠出來,直接幫孩子擠好了。

當孩子曾經幫忙掃地的時候,朋友說:你別幫倒忙了,把家里弄得更亂了。

當孩子挑戰社區的運動建材的時候,朋友總在一旁焦慮地大呼小叫:小心,摔倒就危險了,別玩了。

擔憂孩子過度,又怕惹出麻煩,三三兩兩就幫孩子弄好了。

以致現在孩子在家裡儼然太上皇性格肆意勇猛,到了學校卻柔順如小綿羊,帶著年紀不符合的懦弱,很多事都不敢嘗試不敢開口。

如今朋友只有重新開始求助學習矯正。

上個階段本該完成的任務在這個階段耗盡心力彌補,雖然難度加大,但是好在,亡羊補牢,未為晚矣。

那麼在意識到溺愛的嚴重後果後,她應該怎麼糾正呢?

1.設定不可讓步的底線。

家長要尊重孩子,以平和的方式和孩子解釋清楚原因,然後制定合理的規則。

譬如作業,整理,按時睡覺,吃飯不挑食,玩具不亂買,有些想要的不能依靠哭鬧輕易滿足等,都是孩子個體的任務,家長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卻不能包辦妥協。

初期以為正面強化為主,讓孩子逐步適應。當規則被內化成自然的時候,驚喜會陸續發生。

2.重建親密關係

被溺愛過度的孩子通常有些已經養成了在家叛逆的個性特徵,一味的指責與失望只會造成進一步的惡性循環。

家長需要意識到自己的溺愛是一種變相的控制,更要從自我成長做起,改進自己,也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內在感受,重新修復彼此的關係。

當情感得以順暢流動的時候,教育就輕鬆自如。

3. 重視孩子的獨立需求

日常生活中停止以孩子為中心的模式,在安全的前提下,聆聽孩子的獨立需求,家長學會放手。

引導孩子做他們想做的事情,少一點擔憂,多一點鼓勵,讓孩子慢慢體驗到被接納的積極回饋,相信孩子可以從小事情開始逐步地找回信心。

當孩子意識到自己是有能力獨立的時候,勇氣會伴隨而來。

世界上所有的愛都以為聚合為最終目的,只有一種愛以分離為目的,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

父母最成功的愛,就是讓孩子儘早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從你的生命中分離出去,這種分離越早,你就越成功。

我們早知,總有一天,我們終要要目送著他們離開我們的視線,不必追,也無法追,陪得了一時,也伴不了一生。

想擁有孩子,也更想孩子擁有全世界。

那麼早點學會放手,學會得體的退出,讓他們學會獨立,投身現實的洪流裡成長,去擁抱這個遼闊世界的殘酷與溫柔。

當我們垂垂老去,也惟有在愛而不溺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才會懂得不辜負這世間來自父母的浩瀚深情。

03/

朋友吐槽自己一年級的女兒甚至刷牙的時候自己都不肯擠牙膏,因為小時候當孩子嘗試擠牙膏好奇好玩的時候,朋友總是擔心擠出來,直接幫孩子擠好了。

當孩子曾經幫忙掃地的時候,朋友說:你別幫倒忙了,把家里弄得更亂了。

當孩子挑戰社區的運動建材的時候,朋友總在一旁焦慮地大呼小叫:小心,摔倒就危險了,別玩了。

擔憂孩子過度,又怕惹出麻煩,三三兩兩就幫孩子弄好了。

以致現在孩子在家裡儼然太上皇性格肆意勇猛,到了學校卻柔順如小綿羊,帶著年紀不符合的懦弱,很多事都不敢嘗試不敢開口。

如今朋友只有重新開始求助學習矯正。

上個階段本該完成的任務在這個階段耗盡心力彌補,雖然難度加大,但是好在,亡羊補牢,未為晚矣。

那麼在意識到溺愛的嚴重後果後,她應該怎麼糾正呢?

1.設定不可讓步的底線。

家長要尊重孩子,以平和的方式和孩子解釋清楚原因,然後制定合理的規則。

譬如作業,整理,按時睡覺,吃飯不挑食,玩具不亂買,有些想要的不能依靠哭鬧輕易滿足等,都是孩子個體的任務,家長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卻不能包辦妥協。

初期以為正面強化為主,讓孩子逐步適應。當規則被內化成自然的時候,驚喜會陸續發生。

2.重建親密關係

被溺愛過度的孩子通常有些已經養成了在家叛逆的個性特徵,一味的指責與失望只會造成進一步的惡性循環。

家長需要意識到自己的溺愛是一種變相的控制,更要從自我成長做起,改進自己,也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內在感受,重新修復彼此的關係。

當情感得以順暢流動的時候,教育就輕鬆自如。

3. 重視孩子的獨立需求

日常生活中停止以孩子為中心的模式,在安全的前提下,聆聽孩子的獨立需求,家長學會放手。

引導孩子做他們想做的事情,少一點擔憂,多一點鼓勵,讓孩子慢慢體驗到被接納的積極回饋,相信孩子可以從小事情開始逐步地找回信心。

當孩子意識到自己是有能力獨立的時候,勇氣會伴隨而來。

世界上所有的愛都以為聚合為最終目的,只有一種愛以分離為目的,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

父母最成功的愛,就是讓孩子儘早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從你的生命中分離出去,這種分離越早,你就越成功。

我們早知,總有一天,我們終要要目送著他們離開我們的視線,不必追,也無法追,陪得了一時,也伴不了一生。

想擁有孩子,也更想孩子擁有全世界。

那麼早點學會放手,學會得體的退出,讓他們學會獨立,投身現實的洪流裡成長,去擁抱這個遼闊世界的殘酷與溫柔。

當我們垂垂老去,也惟有在愛而不溺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才會懂得不辜負這世間來自父母的浩瀚深情。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