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以品牌建設引領高品質發展

黃綠

“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 ”這是黨的十九大對我國經濟發展方位的基本判斷。 年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再次重審“推動高品質發展, 是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 是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必然要求, 是遵循經濟規律發展的必然要求。 ”這既是對發展規律的尊重, 更是在複雜變化的背景下對未來我國經濟發展的深刻警示——推動品質變革是唯一出路, 沒有第二條路。

向高品質發展階段邁進,

推動品質變革, 關鍵是瞄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 以提高供給體系品質為主攻方向, “推動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品質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 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 既是要求產品生產導向的轉變, 也是要求產品生產理念、內涵向品質品質的實質性轉變。 因而, 在推動品質變革、實現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的過程中, 努力推動品牌建設自然有其特殊的意義。

品牌是產品理念、價值及企業家精神的展示, 是產品核心競爭力的表現, 也是企業乃至國家競爭力的綜合標誌, 代表著供給結構和需求結構的升級方向。 年前, 由世界品牌實驗室(WorldBrandLab)編制的2017年度《世界品牌500強》排行榜揭曉,

美國擁有500強中的233席, 幾乎獨佔半壁江山;法國和英國分別有40個和39個品牌上榜, 分列二、三位;日本、中國分別以38個、37個品牌名列四、五位。 這個品牌榜, 一方面表明世界經濟體大國無一例外的都是品牌強國, 而另一方面也顯示出我國所擁有的“世界品牌500強”數量與其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及其悠久的歷史文化還不相稱, 彰顯出我國建設品牌的現實性與緊迫性。

品牌建設的重要意義自不待言, 而歷史經驗與教訓表明, 品牌建設的過程卻絕不會一帆風順。 特別是在國家大力提倡發揮品牌引領作用推動供需結構升級和各地紛紛實施商標品牌戰略中, 必須牢記古人“靡不有初, 鮮克有終”的警訓, 既不能違背品牌建設的規律,

揠苗助長、急於求成, 更不能盲目地一哄而上到最後半途而廢、有始無終。

品牌建設堅持市場主導, 其最核心的是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和市場充分競爭的天性, 聚集企業家精神, 按照市場需求和市場規律創新品牌、設計品牌、經營品牌、鍛造品牌。 品牌的好壞由市場來檢驗, 由時間來檢驗, 由廣大的消費者來檢驗。 其中一個品牌的成功與否, 其市場佔有率、品牌忠誠度、領導力、影響力、覆蓋區域及消費者的喜愛度就足以說明一切, 既無需“政府認定”, 也不是由某個組織、機構授予, 更不是花錢就能買來。 實踐表明, 市場競爭與獨立的企業精神才是品牌的靈魂。

品牌建設堅持政府引導, 其最重要的是發揮政府的基礎服務作用,

為企業發揮獨立自主的品牌建設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 諸如完善品牌建設的相關法律法規、制定有效的激勵政策、清除體制制約因素、淨化市場環境、推行更高品質標準、切實加強品牌保護等, 都是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 特別需要提醒的是, 政府一定管住“有形之手”, 消除人為干擾品牌建設的非市場因素。 去年, 國家工商總局“叫停”地方政府認定著名商標、知名商標評選, 對於著名商標認定背後的地方保護主義、市場扭曲、權力尋租乃至利益輸送、貪污腐化的嚴厲批評, 就是最好的例證。

品牌建設是一項需要凝聚社會價值、創新理念、企業精神、文化底蘊、誠信品德等因素的系統工程, 需要獨具匠心、著眼長遠、放眼世界的思維。

品牌, 沒有廣泛的社會價值, 就無法得到社會的普遍認可;沒有創新的理念, 就會缺失應有的個性;沒有企業精神, 就會難以長久支撐;沒有文化底蘊, 就會缺乏內涵魅力;沒有誠信品德, 就會出現“信不足焉, 有不信焉”的社會效應。

“事難成而易敗, 名難立而易廢。 ”品牌建設更是如此, 沒有持之以恆、久久為功的努力和市場風雨的無數蕩滌, 品牌建設就是一句空話, 向高品質邁進也就失去了引領。 據瞭解, 前不久公佈的2017年“世界品牌500強”的平均年齡為100.19歲。 所以說, 恒心與毅力才是品牌建設的真諦。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