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故事>正文

在人類的城市裡,烏鴉是怎麼生活的?

先來講兩個關於烏鴉的小故事。

1

十年前, 我還在上中學的時候, 學校離家有20分鐘騎車路程。 冬天的清晨, 騎車上學的時候, 每天都能看到一小群一小群的烏鴉從城裡往城外飛。

在萬物皆往城裡湧的早高峰, 能看到這麼一波往城外運行的生靈, 實在是十分清奇。 更奇妙的是到了放學時間, 這些烏鴉又跟約好了似的從城外飛回城裡。

來來回回的烏鴉看多了, 我就開始思考一個十分高端的問題:這些烏鴉為啥每天城裡城外的折騰?

2

北京師範大學南門附近有條著名的“天使路”。 冬日的黃昏到清晨, 這裡路邊的樹上會停滿烏鴉, 黑壓壓一片;樹下的路上則是白花花一片——那些就是天“使”(屎)了。 傳說, 沒有被天“使”砸中過, 就不算上過北師大。

近兩三年北師大的烏鴉群有所移動和分散, 不像以前那樣集中在“天使路”, 不過在北師校園裡(以及隔壁的北郵)總數仍然不少。

冬季在北師大活動的烏鴉, 大致有一萬隻左右, 差不多相當於北師大的在讀本科生總數。 那麼, 除了北師大, 還有哪兒能看見這種活動規律的烏鴉群?這些烏鴉的活動跟我們的生活以及本地的環境變化又有什麼樣的關係呢?

今天, 我們就來探索一下城市越冬烏鴉的秘密。

四九城的烏鴉

北京地區叫烏鴉且羽色全黑的鳥有三種:大嘴烏鴉、禿鼻烏鴉和小嘴烏鴉。 其中, 大嘴烏鴉和禿鼻烏鴉主要見於郊區;而北京城裡集大群過夜的烏鴉, 絕大部分是小嘴烏鴉。

小嘴烏鴉在國內除了青藏高原腹地之外基本全都有分佈, 不過黃河以北更為常見。 北方的小嘴烏鴉一部分是留鳥, 不怎麼遷徙, 也有一些冬季會南遷到華東甚至華南。 冬日北京城的一大堆小嘴烏鴉裡, 既有夏季在西北山區繁殖的, 也有從東北南遷過來體驗帝都之冬的。

一隻烏鴉的日常

第二天清晨日出前後,這些在市中心夜宿的小嘴烏鴉們在會三三兩兩地飛出城,個別比較懶的在日出一個多小時後才晃晃悠悠地動起來。它們白天出城的目的地又是哪兒呢?

是城外的垃圾場。

烏鴉是雜食性鳥類——這是比較高雅的說法。真相是,烏鴉什麼都吃,尤其喜歡食腐。所以,從垃圾堆裡的有機垃圾裡找吃的,是烏鴉們最喜歡的活動之一。

北京有兩千多萬人,這麼多人產出的垃圾量,是一個天文數字。這些垃圾絕大多數都被運到郊區的幾處垃圾處理場填埋,而填埋場所又大多是開放的,對烏鴉們來說,這裡就是擁有無限大餐的天堂。

為什麼白天要走出天堂?

對小嘴烏鴉來說,既然郊區有這麼多垃圾場都是天堂,那就在天堂裡吃、天堂裡睡得了,幹嘛還要跑城裡來?要知道,從市中心到最近的垃圾處理場至少也得飛十幾公里,更多的垃圾場則遠在昌平密雲這類地方。一天往返城裡城外幾十甚至上百公里,圖啥?

“天堂”裡的烏鴉。這位攝影師把烏鴉吃垃圾拍得十分清新脫俗。

因為——天堂冷啊。相比之下,城裡就暖和多了。大家都喜歡在暖和的地方睡覺,烏鴉當然也不例外。

和郊區相比,城市有更高密度的建築、交通和人口,更高效率的冬季供熱系統。這樣的設計,使得城市的溫度明顯高於附近郊區,也就是傳說中的“城市熱島”現象。

越是大城市的市中心,城市熱島越明顯,且熱島現象在夜間會更強一些。比如北京,冬季夜間的城區可以比郊區氣溫高3℃左右。

這是北京市區2002年熱島強度的小時級波動,縱軸是熱島強度,橫軸是時間,從00:00到23:00。很明顯,晚上18:00以後到第二天早上08:00以前是熱島效應最強的時候

對烏鴉而言,城市的另一處吸引力在於樹。大量高大的喬木被種植在城市公路邊、公園、校園裡,而郊區絕大部分地方則是以農田為主,樹都被砍得差不多了。

烏鴉喜歡集群停在樹上睡覺。更多的樹意味著能容納更多的烏鴉停歇,這樣使得鴉群能夠及時發現危險(比如接近樹木的貓或者黃鼬);還能充分滿足烏鴉們的集群社交欲望——它們在睡前特別喜歡吵嚷一番。

在枯樹上集群休息的烏鴉可以很容易地發現任何接近的危險。所以呢,烏鴉大量進城,和所謂生態環境改善並沒有什麼直接關係。

烏鴉之城

不止是北京,華北和東北的很多地方冬季都有小嘴烏鴉集中夜宿現象。比如天津、河北還有遼寧的一些大城市。而且,這種事兒國外也不罕見。比如芬蘭的小嘴烏鴉;再比如美國加州的短嘴鴉,都會找城市越冬。

在東京,每年冬季有大約十萬隻大嘴烏鴉選擇進城夜宿。當地研究發現近二十年來進城的烏鴉數量顯著增加,很可能跟食物來源愈發豐富有關。

很多大城市裡,都有關於烏鴉的故事。

太多的烏鴉確實會造成一些困擾,比如住在烏鴉夜宿地附近的朋友會覺得吵;而且大量的烏鴉意味著無數的鳥糞,要是樹下有條路,那麼清潔工作就會十分令人頭大,萬一路邊停了輛車,那這車就徹底悲劇了。過多的烏鴉在市中心聚集,還會有一些衛生防疫方面的潛在問題。

此外,有的烏鴉會把翻垃圾的習慣帶進城裡。國內還好,垃圾桶夠結實,經得起折騰。但是像日本這種地方,各家會把垃圾袋統一擱在門口或者垃圾站,於是就經常會有烏鴉過去把垃圾袋拆掉然後大吃一頓(吃完並不負責收拾)。比如東京的十萬隻大嘴烏鴉就十分熱衷於幹這種事兒。

把垃圾袋拆得亂七八糟的烏鴉,場面十分壯觀。

日本人的解決方法是減少塑膠垃圾袋的使用,推廣編織網和金屬柵欄,這樣烏鴉就啃不動了。當然,並非全日本的垃圾站都有這種設施,所以烏鴉們仍然能在社區裡找到可以拆的垃圾袋。

不過,能在大城市的市中心看見這麼多鳥還是挺不錯的——一座城市要是只有密密麻麻的人和建築而沒有其他活物,那也太可怕了。

一隻烏鴉的日常

第二天清晨日出前後,這些在市中心夜宿的小嘴烏鴉們在會三三兩兩地飛出城,個別比較懶的在日出一個多小時後才晃晃悠悠地動起來。它們白天出城的目的地又是哪兒呢?

是城外的垃圾場。

烏鴉是雜食性鳥類——這是比較高雅的說法。真相是,烏鴉什麼都吃,尤其喜歡食腐。所以,從垃圾堆裡的有機垃圾裡找吃的,是烏鴉們最喜歡的活動之一。

北京有兩千多萬人,這麼多人產出的垃圾量,是一個天文數字。這些垃圾絕大多數都被運到郊區的幾處垃圾處理場填埋,而填埋場所又大多是開放的,對烏鴉們來說,這裡就是擁有無限大餐的天堂。

為什麼白天要走出天堂?

對小嘴烏鴉來說,既然郊區有這麼多垃圾場都是天堂,那就在天堂裡吃、天堂裡睡得了,幹嘛還要跑城裡來?要知道,從市中心到最近的垃圾處理場至少也得飛十幾公里,更多的垃圾場則遠在昌平密雲這類地方。一天往返城裡城外幾十甚至上百公里,圖啥?

“天堂”裡的烏鴉。這位攝影師把烏鴉吃垃圾拍得十分清新脫俗。

因為——天堂冷啊。相比之下,城裡就暖和多了。大家都喜歡在暖和的地方睡覺,烏鴉當然也不例外。

和郊區相比,城市有更高密度的建築、交通和人口,更高效率的冬季供熱系統。這樣的設計,使得城市的溫度明顯高於附近郊區,也就是傳說中的“城市熱島”現象。

越是大城市的市中心,城市熱島越明顯,且熱島現象在夜間會更強一些。比如北京,冬季夜間的城區可以比郊區氣溫高3℃左右。

這是北京市區2002年熱島強度的小時級波動,縱軸是熱島強度,橫軸是時間,從00:00到23:00。很明顯,晚上18:00以後到第二天早上08:00以前是熱島效應最強的時候

對烏鴉而言,城市的另一處吸引力在於樹。大量高大的喬木被種植在城市公路邊、公園、校園裡,而郊區絕大部分地方則是以農田為主,樹都被砍得差不多了。

烏鴉喜歡集群停在樹上睡覺。更多的樹意味著能容納更多的烏鴉停歇,這樣使得鴉群能夠及時發現危險(比如接近樹木的貓或者黃鼬);還能充分滿足烏鴉們的集群社交欲望——它們在睡前特別喜歡吵嚷一番。

在枯樹上集群休息的烏鴉可以很容易地發現任何接近的危險。所以呢,烏鴉大量進城,和所謂生態環境改善並沒有什麼直接關係。

烏鴉之城

不止是北京,華北和東北的很多地方冬季都有小嘴烏鴉集中夜宿現象。比如天津、河北還有遼寧的一些大城市。而且,這種事兒國外也不罕見。比如芬蘭的小嘴烏鴉;再比如美國加州的短嘴鴉,都會找城市越冬。

在東京,每年冬季有大約十萬隻大嘴烏鴉選擇進城夜宿。當地研究發現近二十年來進城的烏鴉數量顯著增加,很可能跟食物來源愈發豐富有關。

很多大城市裡,都有關於烏鴉的故事。

太多的烏鴉確實會造成一些困擾,比如住在烏鴉夜宿地附近的朋友會覺得吵;而且大量的烏鴉意味著無數的鳥糞,要是樹下有條路,那麼清潔工作就會十分令人頭大,萬一路邊停了輛車,那這車就徹底悲劇了。過多的烏鴉在市中心聚集,還會有一些衛生防疫方面的潛在問題。

此外,有的烏鴉會把翻垃圾的習慣帶進城裡。國內還好,垃圾桶夠結實,經得起折騰。但是像日本這種地方,各家會把垃圾袋統一擱在門口或者垃圾站,於是就經常會有烏鴉過去把垃圾袋拆掉然後大吃一頓(吃完並不負責收拾)。比如東京的十萬隻大嘴烏鴉就十分熱衷於幹這種事兒。

把垃圾袋拆得亂七八糟的烏鴉,場面十分壯觀。

日本人的解決方法是減少塑膠垃圾袋的使用,推廣編織網和金屬柵欄,這樣烏鴉就啃不動了。當然,並非全日本的垃圾站都有這種設施,所以烏鴉們仍然能在社區裡找到可以拆的垃圾袋。

不過,能在大城市的市中心看見這麼多鳥還是挺不錯的——一座城市要是只有密密麻麻的人和建築而沒有其他活物,那也太可怕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