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替代心臟支架,我國成功研發首個冠脈分叉藥物球囊

科技日報記者 郝曉明

“介入無植入”作為一種新的介入治療理念, 正被越來越多的臨床醫生和患者所接受。 日前, 由我國自主研發的國際首個用於冠狀動脈分叉變病的藥物球囊在大連問世。 它在完成對病變血管的治療後, 能夠“及時”撤出體外不“殘留”, 大大減輕了患者血管內膜炎症反應, 為患者後續治療提供了更多機會。

目前, 治療冠心病的主要手段是植入藥物心臟支架, 也是俗稱的“下支架”。 患者“下支架”後, 需要長期口服抗血栓藥物並影響後續的治療。 而由遼寧垠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藥物球囊表層因載有防止血栓和血管狹窄的藥物,

使患者通過介入治療後仍能有效維持血管的正常解剖結構。 同時, 患者服用雙聯抗血小板凝聚藥物的時間, 也由藥物支架的12個月以上縮短到1-3個月, 極大地降低了患者出血和藥物不適的風險。

治療時, 醫生通過患者手腕或大腿根2毫米的微小創口送入細導管和藥物球囊後, 而後用30-45秒的時間擴張球囊並把藥物貼粘至心臟冠狀動脈的病變部位進行一次給藥, 靶向釋放, 隨後即將球囊和導管撤出體外, 患者體內不留任何異物。

“與目前治療冠心病的主要臨床手段——藥物心臟支架植入相比, 這種治療方式能夠有效抑制血管平滑肌細胞增殖, 避免植入支架後出現血栓的風險,

彌補了藥物支架的臨床治療短板, 為不適合服用抗凝藥物的患者和不願植入支架的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療方法, 極大地降低了傳統藥物支架使用的臨床風險。 ”遼寧垠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技術負責人董何彥介紹。

據悉, 這是該公司繼研發出我國第一個國產無載體心臟藥物支架後的又一創新成果, 填補了國內在該項技術和產品方面的空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