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我國研製出世界首例犛牛流產衣原體滅活疫苗

科技日報西寧1月12日電“降低了犛牛空懷率和流產率, 提高了犢牛的成活率, 保障了犛牛養殖產業的穩定發展, 該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準。 ”1月11日, 專家對青海省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等單位共同完成的《犛牛衣原體滅活疫苗研究與示範》專案如是評價。

這是青海省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與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獸醫研究所合作成功研製出的世界範圍內首例犛牛流產衣原體滅活疫苗, 疫苗經區域性示範, 年經濟效益產出1656萬餘元。 此舉對“世界犛牛之都”青海省以及我國牧區經濟社會發展、農牧民增產增收及藏區動物疫病防控意義重大。

青海省存欄犛牛占世界犛牛的三分之一多, 犛牛是該地區牧民最主要的生產資料和主要經濟來源, 是牧區的支柱產業。 然而近年來, 一種地方流行性接觸性傳染病——犛牛衣原體病在青海牧區逐漸高發,

妊娠母牛大量流產、早產、產死胎, 造成巨大經濟損失, 已成為嚴重威脅犛牛養殖業發展的主要疫病。 2013年, 該省貴南縣塔秀鄉發生犛牛爆發流產現象, 採集流產犛牛血清檢測陽性率高達58.5%, 牧戶經濟損失慘重。 《犛牛衣原體滅活疫苗研究與示範》專案技術負責人、青海省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蔡金山說:“根據衣原體病的感染和危害日趨嚴重的情況, 亟待開展衣原體病防治, 但是世界範圍內沒有犛牛衣原體病防控疫苗。 ”

在此背景下, 《犛牛衣原體滅活疫苗研究與示範》專案在該省科技廳正式立項, 青海省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獸醫研究所等單位成立的專案組歷時5年, 在專案區開展了犛牛衣原體病流行病學調查。 首次確定導致青海省犛牛衣原體性流產的病原為流產衣原體, 測定並解析了犛牛流產衣原體的全基因組序列, 同時首次研究成功犛牛流產衣原體滅活疫苗, 疫苗對示範地犛牛的免疫保護率達100%, 無副作用和不良反應,

安全可靠。

據悉, 該專案撰寫發表SCI論文3篇、核心期刊雜誌5篇、公開刊物7篇, 申請發明專利1項, 制定發佈了《犛牛衣原體病防治技術》地方標準, 培訓農牧民1630多人。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