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離開高郵70年想回家看看 85歲臺灣老人托媒體尋親

昨日, 高郵姓氏文化研究會的徐學林告訴記者, 有一位元臺灣同胞托他向本報尋求幫助, 尋找老家高郵的親人。 隨後, 記者聯繫上了這位元名叫金志強的臺灣同胞, 並根據他提供的線索, 委託高郵的志願者於昨天下午前往龍虯鎮紅橋村尋訪。

遺憾的是, 該村唯一的金姓人家與金志強提供的線索並不相符。 目前尋訪活動仍在繼續, 歡迎知情人士提供線索。

生於高郵, 幼時與家人失散

金志強告訴記者, 要尋人的是他的父親金貴發, 今年85歲, 離開故鄉高郵已經整整70年了。 “我父親說, 他出生在揚州高郵大紅橋龍繡莊,

因為小時候祖輩們都說老家附近的河中有龍, 每年莊裡人都必須清理淤泥, 用來當肥料供奉這條龍, 所以村莊取名為‘龍繡莊’。 ”金志強說, 近些年他自己也查看過揚州地圖, 但始終沒找到高郵大紅橋龍繡莊這個地方。

“我也多次托人尋找, 據高郵老人回憶, 有兩種說法, 一種是我父親出生的地方可能是龍虯莊, 因為讀音接近, 加上年代久遠, 老人可能把龍虯莊記成了龍繡莊;第二種說法是以前好像是有個龍繡莊, 位於現在的龍虯鎮附近。 無論根據哪種說法, 目前基本能確定我父親的出生地就是在龍虯鎮一帶。 ”

“據父親回憶, 他的父親名叫金保玉, 母親謝氏, 他的叔叔名為金保朝(音)。 在家中, 我父親排行老二,

有個哥哥叫金貴才, 大約年長6歲, 弟弟叫金貴銀, 還有個妹妹是後母所生。 ”金志強介紹, “我父親的生母在他七歲的時候就去世了, 10歲時我父親曾在揚州的廟裡住過三年。 15歲時, 祖父帶著父親逃亂至鎮江, 在這期間父親與祖父走失。 後來父親便來到臺灣, 一直生活至今, 如今居住在臺灣新北市淡水區。 ”

離家70年, 依然心系故土

金志強說, 從他有記憶時起, 便時常聽父親講起故鄉的事, 說起那裡的水土, 說起那裡的親人。 “父親說, 他剛到臺灣的時候, 曾給老家的親人寫過信, 但是信寄出去之後便如石沉大海, 沒有了音訊, 他也沒有收到親人的回信。 後來, 因為各種原因, 父親與故鄉斷了聯繫。 直到上世紀九十年代, 父親再次托人前往故鄉打聽親人的消息,

可惜打聽的人回來說, 父親要找的人已經不在當地了。 ”

“隨著年紀越來越大, 父親提起故鄉的次數也越來越多, 我們做子女的看在眼裡, 難受在心裡。 這一次我們委託揚州晚報幫忙尋親, 希望能完成父親的心願。 ”金志強說, “父親常說, 一定要在有生之年回故鄉看一看。 所以我們決定近期帶父親回故鄉, 希望在這之前, 我們能聯繫上故鄉的親人, 讓父親與他們見上一面。 ”

請知情人士提供線索

接受金志強的委託後, 記者立即和尋親志願組織取得聯繫, 希望得到專業人士的幫助。 有當地人士表示, 現在龍虯鎮政府所在地就是以前的大紅橋, 過去這裡有個龍虯莊, 但是沒有“龍繡莊”, 由於“虯”字和“繡”字在高郵話裡讀音相近,

他們懷疑是老人記錯了。

根據這一線索, 志願者瞭解到龍虯鎮紅橋村有一戶姓金的人家, 和金志強提供的資訊比較接近。 昨天下午2點多, 志願者來到紅橋村進行調查。 令人遺憾的是, 該戶金姓人家的情況和金志強的描述有很大差別。

“這位金姓村民說, 紅橋村只有他家一戶姓金, 所以基本可以排除這裡了。 我們需要尋找新的線索。 ”志願者告訴記者。

昨晚7點多, 記者再次接到志願者的電話, 經過數小時的尋訪, 他從一位高郵老人處得到一個積極的線索, 臺灣老人的老家可能在現在的高郵鎮, 而不是龍虯鎮。

“尋親的臺灣老人說到他的父親和叔叔是‘保’字輩的, 他本人和兄弟們則是‘貴’字輩的。 這位高郵老人告訴我,

高郵鎮有一處村莊, 姓金的很多, 且字輩也有‘保’和‘貴’, 去這裡尋找成功的幾率較大。 ”

尋訪活動仍在進行中, 本報將繼續關注, 如果有讀者瞭解更多的資訊, 請撥打電話96496與本報聯繫。 記者 宮鋆煜 劉旺 文/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