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冰花男孩”背後的故事更辛酸,“寒門”如何再出“貴子”?

1月9日, 網路上的一張照片被廣泛轉載, 來自雲南邵通的一名小學生, 步行了近一個多小時趕到學校時, 頭髮已經完全被冰霜染白, 網友稱其為“冰花”男孩。

圖片中, 瘦小的他只穿了兩件衣服, 凍得紅腫的小臉表情有些窘萌, 後面的同學們也是笑的四仰八叉。 頭上全是冰霜的他看起來像個白髮的老爺爺, 如此厚重的冰霜, 我們可以想像一下, 如果孩子當天沒有洗頭, 這麼多的冰霜都是孩子走路身體蒸發的水汽, 這一路上, 他可能是又冷又熱吧。

每天步行一小時上學, 雙手都已皴裂

據人民日報記者採訪核實, “冰花”男孩是魯甸縣新街鎮轉山包小學三年級的學生, 這張照片是班級老師在期末考試那天拍的, 拍完發給校長付恒流傳到了網上, 引起轉發熱潮。 據校長介紹說男孩是一名留守兒童, 父母外出務工, 其他的兄弟姐妹都是留守兒童, 上學的路他每天都要步行一個多小時。

這位男孩名叫王富滿, 還有一個姐姐, 一家人擠在一個破舊的土坯房裡。 姐弟倆穿著單薄, 雙手都是凍瘡, 他說已經有幾個月沒有見到爸爸了。

隨後被附上的還有孩子凍紅的雙手的照片, 皴裂的雙手和磨損的衣袖,

又一次戳中了人們的痛點, 很多網友表示心疼, 不少人也深受感動, 有網友評論:你吃的苦會照亮你未來的路;有網友鼓勵:努力讀書改變命運。

讀書是“冰花”小孩們的唯一出路

據瞭解, 男孩的班上一共有17名同學, 這些孩子或遠或近地來到學校, 但單從小學的大門不難看出學校的基礎設施很一般,

教學條件十分有限, 而校長也說, 學校並無取暖設施。

據瞭解,轉山包小學距離魯甸縣城50多公里,生源來自轉山包16個自然村,距學校最遠的學生要早上五點半起床,步行三小時山路上學。 校長付恒說,轉山包小學海拔2850米,

入冬早、氣溫低, 冰淩天氣多。 當地孩子的學習生活環境相對艱苦, 他們也早早地接觸到了生活的苦難。

“冰花”男孩成了“小網紅”後, 鋪天蓋地的勵志、溫情的背後, 值得思考的問題還有很多。 比如城鄉差距在縮小, 為什麼農村孩子的上學路還是那麼漫長?為何取暖製冷設備為何遲遲到不了農村學校?

照片中其他大笑的孩子他們看到滿頭冰霜的他, 意識不到這“好笑”的背後是生活給予的窘迫, 也意識不到這就是生活的苦難。

因為彼此的條件和處境都差不多,孩子們意識不到我們看到的辛酸,他們的生活被固定,他們的視野被限制,他們的未來被影響,他們的榜樣可能只有自己的老師,動畫片裡的人物,以及課本上的英雄。後期在其他媒體記者的採訪下,我們得知這個孩子連自己的村莊都沒有出去過,試問,沒有出過村莊的孩子如何能真切地感受到讀書改變命運這句話?

而如何趕走與新時代格格不入的“標配”,讓偏遠山區的孩子不再“冰花”“水浸”,這是“冰花男孩”們賦予這個社會的思考。

本文部分資訊來源於人民日報

因為彼此的條件和處境都差不多,孩子們意識不到我們看到的辛酸,他們的生活被固定,他們的視野被限制,他們的未來被影響,他們的榜樣可能只有自己的老師,動畫片裡的人物,以及課本上的英雄。後期在其他媒體記者的採訪下,我們得知這個孩子連自己的村莊都沒有出去過,試問,沒有出過村莊的孩子如何能真切地感受到讀書改變命運這句話?

而如何趕走與新時代格格不入的“標配”,讓偏遠山區的孩子不再“冰花”“水浸”,這是“冰花男孩”們賦予這個社會的思考。

本文部分資訊來源於人民日報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