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法在身邊」夫妻當街吵架動了手 看客拍攝視頻遭起訴

點擊標題下「法治中原」可快速關注

前言:一名看客隨手拍下某夫妻當街打架的視頻並傳到網上,經過各大視頻網站及網路新聞頭條播放。 為此,妻子多次產生輕生念頭。 於是,夫妻二人以被侵犯肖像權、嚴重損害名譽為由,將拍攝者告上法庭。

隨著手機的普及, 當今社會已經進入以個人傳播為主的自媒體時代, 人人都有麥克風、人人都是“記者”、人人都是傳播者, 越來越多的人加入“拍客”行列, 隨手拍攝各種照片和視頻, 並自行發佈到微信朋友圈或者互聯網平臺和各種論壇。

那麼, 這種在公共場所隨手拍攝並在網路上進行傳播的行為, 是否會侵犯他人的權利呢?如果被拍者因“被拍上網”, 而導致工作和生活受到影響, 是否有權利來要求“拍客”對其損失進行賠償呢?“拍客”與被拍者的責權利邊界又該如何依法界定呢?

最近, 廣東省汕頭市濠江區人民法院審結的一起一般人格權糾紛案,

就對其中的法律問題進行了闡釋。

夫妻當街吵架動了手 看客拍攝視頻遭起訴

2016年6月2日下午, 廣東省汕頭市濠江區一條馬路上, 突然傳來陣陣女人的尖叫聲, 坐在摩托車上的陳某正跟站在旁邊的丈夫林某激烈爭吵, 丈夫隨後對妻子連扇了幾個耳光。 妻子被打之後情緒失控, 跳下摩托車對丈夫大聲指責, 而當妻子試圖轉身離開時, 又被丈夫強行拉住……兩口子當街吵架還動了手, 引來不少人圍觀。 這一幕恰好被圍觀的蔡某用手機拍攝下來。 後來, 蔡某又將視頻上傳到網路, 並在網上引起一定反響。

視頻上網後, 給這對被拍攝夫妻的工作和生活帶來很大的影響。 於是, 夫妻二人找到蔡某,

要求其交出用於拍攝該視頻的手機並將該視頻刪除, 但是蔡某拒絕配合。 由於該視頻在互聯網上迅速傳播, 導致被丈夫當街扇打耳光的妻子在無法忍受社會輿論與“人肉搜索”的情況下, 多次產生輕生念頭。 為了不讓這段視頻在網上繼續擴散, 夫妻二人向公安機關報了案。 在派出所民警的詢問下, 蔡某承認其所為, 並寫下了《澄清書》, 表示同意刪除視頻, 讓視頻不再傳播。

原本事情到此可算告一段落。 然而, 隨後事態的發展, 卻大大出乎雙方的意料。

同年6月24日, 安徽衛視公共頻道以《實拍女子遭男友連扇巴掌》為題對該視頻進行了播報。 節目一出, 該視頻再度被全國各大視頻網站及網路新聞頭條播放, 網站最高點擊量達到6193.4萬余次,

成為當時的一個輿論熱點和焦點, 對被拍攝夫妻的名譽、隱私、工作、生活及精神造成嚴重影響。 “拍客”與被拍者雙方的矛盾由此再次被激化升級。

法官辨法析理定責權 “拍客”道歉並賠償

2016年8月, 汕頭市濠江區人民法院開庭審理此案。

法院經審理認為, 原告林某、陳某雖系夫妻關係, 但丈夫林某在公共場所公然使用暴力扇打妻子陳某的臉部, 林某的行為具有違法性, 且已侵害了陳某的人格尊嚴。 被告蔡某對林某的上述不法暴力行為進行拍攝並予以公佈, 應屬其作為公民行使其言論自由的一種方式。

對於原告林某認為被告蔡某的行為侵犯其名譽權的訴求, 法院認為, 林某並沒有證據證明蔡某的行為已導致其社會評價降低,

且蔡某的行為也不屬於侮辱、誹謗等行為, 故林某上述主張沒有事實及法律依據, 法院不予支持。

對於原告林某主張被告蔡某侵害其合法權益的主張, 因原告林某在公共場所公然使用暴力侮辱他人的行為本來就屬違法, 為法律所禁止, 蔡某對林某的該違法行為進行拍攝並公佈, 屬於其作為一名公民對社會違法行為予以非議、譴責的正當行為, 並無不妥, 而且該視頻也只是顯示了林某的背面, 一般人並不能判斷出其系林某本人, 且蔡某將該視頻上傳於互聯網也並無獲利, 所以, 蔡某的行為並沒有侵害原告林某的合法權益。 原告林某的主張沒有事實及法律依據, 法院不予支持。

法院同時認為,對於陳某而言,其在公共場所被他人暴力扇打臉部,其人格尊嚴本已受到侵害,而蔡某在沒有對視頻中的陳某的容貌及形象進行隱蔽處理的情況下,對該視頻進行公佈,導致視頻在安徽衛視公共頻道上播放,顯然蔡某的行為已造成陳某人格尊嚴受侵害所造成的不良利影響得以擴大,給陳某造成更大的精神壓力。法院認為,蔡某的上述行為已明顯超過了其行使言論自由權的必要限度,侵害了陳某的人格尊嚴,且蔡某實施上述行為時其主觀上存在過錯,故其應承擔相應的侵權責任。

法院認為,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應當承擔侵權責任。公民的人格尊嚴受到侵害的,有權要求停止侵害、消除影響、賠禮道歉,並可以要求賠償損失。被告蔡某將涉訴視頻通過互聯網進行公佈並被安徽衛視公共頻道播放,致該視頻至今仍存在于安徽衛視網站上,原告陳某要求被告蔡某進行賠禮道歉,符合法律規定。

法院最終判決被告蔡某應在判決生效後十日內通知安徽衛視公共頻道刪除其網站中存在的《實拍女子遭男友連扇巴掌》的視頻;被告蔡某應在判決生效後十日內向法院提交對原告陳某的道歉書,道歉書的內容由法院核定;被告蔡某在判決生效後十日內賠償原告陳某精神損害撫慰金1000元;駁回原告林某的訴訟請求。

我國憲法第五十一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權利的時候,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受訪專家認為,權利主體在行使自由權時,以不侵害他人的合法權益為基本前提。因此,拍客在表達言論自由權的時候,也要有屬於自己的“邊界意識”,也要守住法律的底線,合法地做到“路見不平,拔刀相助”。

文章來源於《公民與法》(綜合版)2017年12月刊

《公民與法》(綜合版)是經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批准,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的省級期刊。2017年2月,雜誌進行了全新改版。

改版後的雜誌秉承“普及法律知識,弘揚法治精神,服務法治建設”的辦刊理念,唱響主旋律,凝聚正能量,突出體現思想性、知識性、史料性、趣味性、可讀性,貼近大眾,貼近實際。致力於打造成為法治宣傳的重要陣地,政法幹警的得力幫手,人民群眾關注法治與德治的必讀刊物。

雜誌目前分為熱點、理論、人物、文化、故事、動態、副刊七大板塊20多個子欄目。

《公民與法》(綜合版)每月一期,每期6元,歡迎隨時訂閱。

同時,也歡迎社會各界根據欄目設置惠投稿件,並請附上姓名、簡介、工作單位和具體聯繫方式。

投稿與訂閱電話:0371-58557359 69521332

郵箱:gongminyufa2009@126.com

郵編:450018

傳真:0371-55130373

地址:鄭州市金水東路19號河南省法學會《公民與法》(綜合版)編輯部

附:《公民與法》(綜合版)具體欄目設置

雜誌分七大板塊20多個主要欄目:一、熱點:法治頭條、法治聚焦、法治時評、平安河南;二、理論:法學前沿、決策探索、以案說法、法律實務;三、人物:會長風采、法學家風采、法治人物、一線人物;四、文化:法史春秋、法學文化;五、故事:親歷、員警故事、警鐘長鳴、曝光台、法在身邊、德行天下、高牆內外、視覺故事;六、動態:權威發佈、圖片新聞、政法速覽;七、副刊:家風、散文、詩歌、小小說、美術、書法等作品。

法院同時認為,對於陳某而言,其在公共場所被他人暴力扇打臉部,其人格尊嚴本已受到侵害,而蔡某在沒有對視頻中的陳某的容貌及形象進行隱蔽處理的情況下,對該視頻進行公佈,導致視頻在安徽衛視公共頻道上播放,顯然蔡某的行為已造成陳某人格尊嚴受侵害所造成的不良利影響得以擴大,給陳某造成更大的精神壓力。法院認為,蔡某的上述行為已明顯超過了其行使言論自由權的必要限度,侵害了陳某的人格尊嚴,且蔡某實施上述行為時其主觀上存在過錯,故其應承擔相應的侵權責任。

法院認為,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應當承擔侵權責任。公民的人格尊嚴受到侵害的,有權要求停止侵害、消除影響、賠禮道歉,並可以要求賠償損失。被告蔡某將涉訴視頻通過互聯網進行公佈並被安徽衛視公共頻道播放,致該視頻至今仍存在于安徽衛視網站上,原告陳某要求被告蔡某進行賠禮道歉,符合法律規定。

法院最終判決被告蔡某應在判決生效後十日內通知安徽衛視公共頻道刪除其網站中存在的《實拍女子遭男友連扇巴掌》的視頻;被告蔡某應在判決生效後十日內向法院提交對原告陳某的道歉書,道歉書的內容由法院核定;被告蔡某在判決生效後十日內賠償原告陳某精神損害撫慰金1000元;駁回原告林某的訴訟請求。

我國憲法第五十一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權利的時候,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受訪專家認為,權利主體在行使自由權時,以不侵害他人的合法權益為基本前提。因此,拍客在表達言論自由權的時候,也要有屬於自己的“邊界意識”,也要守住法律的底線,合法地做到“路見不平,拔刀相助”。

文章來源於《公民與法》(綜合版)2017年12月刊

《公民與法》(綜合版)是經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批准,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的省級期刊。2017年2月,雜誌進行了全新改版。

改版後的雜誌秉承“普及法律知識,弘揚法治精神,服務法治建設”的辦刊理念,唱響主旋律,凝聚正能量,突出體現思想性、知識性、史料性、趣味性、可讀性,貼近大眾,貼近實際。致力於打造成為法治宣傳的重要陣地,政法幹警的得力幫手,人民群眾關注法治與德治的必讀刊物。

雜誌目前分為熱點、理論、人物、文化、故事、動態、副刊七大板塊20多個子欄目。

《公民與法》(綜合版)每月一期,每期6元,歡迎隨時訂閱。

同時,也歡迎社會各界根據欄目設置惠投稿件,並請附上姓名、簡介、工作單位和具體聯繫方式。

投稿與訂閱電話:0371-58557359 69521332

郵箱:gongminyufa2009@126.com

郵編:450018

傳真:0371-55130373

地址:鄭州市金水東路19號河南省法學會《公民與法》(綜合版)編輯部

附:《公民與法》(綜合版)具體欄目設置

雜誌分七大板塊20多個主要欄目:一、熱點:法治頭條、法治聚焦、法治時評、平安河南;二、理論:法學前沿、決策探索、以案說法、法律實務;三、人物:會長風采、法學家風采、法治人物、一線人物;四、文化:法史春秋、法學文化;五、故事:親歷、員警故事、警鐘長鳴、曝光台、法在身邊、德行天下、高牆內外、視覺故事;六、動態:權威發佈、圖片新聞、政法速覽;七、副刊:家風、散文、詩歌、小小說、美術、書法等作品。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