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讓“綠色”成為發展主色調——酒泉市生態文明建設綜述

中國蘭州網1月15日消息 酒泉市近年來不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在改革與奮進中, 用新作為譜寫了生態文明建設的新篇章, 讓“綠色”成為全市發展主色調。

聚焦生態建設

酒泉市地處河西走廊最西端, 從東到西有近千公里的風沙線, 沙漠、戈壁及荒漠化土地面積達1.91億畝, 是全省乃至全國沙漠化最為嚴重的地區之一。 長期以來, 酒泉市把生態環境建設作為重中之重常抓不懈, 人居環境得到極大改善。

近年來, 酒泉市進一步加大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力度, 先後實施“三北”五期建設、退耕還林建設、防沙治沙建設、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城市生態系統功能建設、敦煌生態治理、水土保持重點治理、污染防治、百萬畝土地整治等重點生態工程,

逐步走上了一條符合酒泉經濟社會發展實際的綠色崛起之路。

《關於加強生態保護的實施綱要》《酒泉市生態環境保護和治理規劃》《關於禁止無序開墾荒地資源的決定》《酒泉市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畫工作方案(2013—2017年)》……在出臺實施一系列政策的同時, 酒泉市成立專門的領導小組, 建立起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機制。

“三條紅線”“四項制度”全面推動落實, 全面貫徹落實國家“氣十條”“水十條”“土十條”……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 全市最嚴格的生態保護、污染防治、水資源管理制度框架基本形成,

為當地生態文明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

築牢生態屏障

“酒泉綠色植物少, 天氣乾燥。 我每年都參與植樹, 也經常培養孩子植樹造林的意識。 ”酒泉市政協委員武興明認為, 為子孫後代留下一片綠色是每個酒泉人的責任。

2017年4月12日, 位於金塔縣城南防護林帶的植樹現場人頭攢動、熱鬧非凡。 酒泉市直機關幹部職工與駐酒部隊官兵、酒泉青年志願者等共計3000餘人參加的“保護生態·共用綠色·軍民共建萬畝連心林”治沙造林活動拉開了序幕。

每年春天, 在酒泉大地上都會開展植樹造林活動, 一名名“綠色使者”不斷用行動將綠色酒泉變為現實。

酒泉市堅持“南護水源、北拒風沙、中建綠洲”的總體思路, 以水源涵養、森林濕地保護、水土保持、流域綜合治理和荒漠化防治為重點,

堅持規劃引領、優化空間佈局, 實施生態扶貧, 加快建立現代能源體系, 堅持綠洲外大面積封灘育林, 著力實施“三北”防護林工程和防沙治沙、平原綠化等林業重點工程, 加快移民區的生態環境建設步伐, 大力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和人居生產生活環境。 “十三五”期間, 酒泉市計畫完成人工造林40萬畝, 森林面積達1212.3萬畝, 森林覆蓋率達5.66%, 森林蓄積量達217.8萬立方米。

呵護藍天白雲

全市累計完成污染減排治理項目158個, 城區大氣環境主要污染因數PM10年均濃度同比下降5.5%, 空氣優良天數289天,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濃度全部達標……這一組組資料的背後, 是酒泉市推進污染減排, 落實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

全力打好環境品質提升攻堅戰的艱辛努力。

呵護藍天碧水、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 為實現大氣優良天數達到85%、地表水水質全面達到功能區劃標準, 實現天常藍、水常清的目標, 酒泉市將持續改善區域環境品質, 抓好污染減排工作, 按照“十三五”污染減排規劃, 細化分解任務目標, 強化分析考核。 嚴格執行新《大氣污染防治法》, 按照“控排放、控揚塵、控煤質、控車輛、嚴管理”的要求, 加強部門協同聯動。 進一步推進水污染防治工作, 突出城鄉飲用水源保護, 加快第二汙水處理廠建設進度, 確保飲用水水質達成率100%, 地表水水質全面達到功能區劃標準。 繼續實施好“土十條”, 逐步建立完善縣域及農村土壤環境監測體系。

全力保障環境安全, 堅持嚴格執法, 鐵拳治汙。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