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不慣三氣、不幫三忙、不交三友”,這才是教好孩子最關鍵的點!

愛孩子, 是父母的本能, 不需要教, 也不需要思考, 這是一種渾然天成的力量。 可就是這樣的愛之深, 使得家長對孩子的‘成長、學習、生活’一鍋抓, 緊密把控, 生怕哪個環節脫了手, 孩子就落人一等了。 教育的道路且阻且長, 有一些道理, 老師不會告訴孩子, 但作為家長的你, 必須教給孩子!

孩子之間的相處是很單純的, 他們有著“拜把子”的情義, 特別注重有福同享有難同當, 就連闖禍撒謊也是一鍋背。 朋友帶兒子歡歡喜喜的回老家探親, 卻鬱鬱寡歡的回家。 原來樂樂在鄉里交了好幾個朋友, 和那些孩子一起玩泥巴捉小魚,

每天都過的很開心。 可是有天晚上, 幾個孩子一起放煙花, 把村名遠處存放的小草堆給點燃了, 那可是別人用來燒飯的柴火, 朋友氣的對樂樂就是一頓暴打。 打完孩子, 問是誰放的煙花, 樂樂一口也不說, 還口口聲聲嚷著“說了就不是朋友了”, 可把朋友氣得不輕。 包庇朋友不受懲罰傷害, 確實算得上真朋友, 可為人處事, 犯了錯就必須得有人承當。 知錯能改, 善莫大焉, 真為一個人好, 就不能縱容他犯錯。

抄作業的忙不幫

“哎, 快把作業給我抄一下, 老師來收了。 ”

“這道題怎麼做啊, 快給我瞟一眼。 ”

“我今天要去上培訓班, 這張卷子你幫我做好不?”

這些類似寫作業的話, 大家是不是很熟悉呢?現在的學生學習壓力很大, 除了在校要寫作業, 回了家還有各科老師佈置的家庭作業。 有時因為作業太多, 孩子完成不及時, 為了避免老師的懲罰, 孩子們就會選擇抄作業。

可作業, 是鞏固每日所學知識的最佳手段, 也是學業查漏補缺的不二首選。 如果選擇了抄作業, 可能就會錯漏重要的知識點,

對學習沒有幫助。

師者, 傳道授業解惑也, 孩子作業寫不好可以請教老師, 畢竟這是他們的本職工作。 如果完不成任務, 也可以向老師說明詳細情況, 相信老師會酌情處理。

而且, 抄作業也會讓人形成依賴習慣, 在學業上會變得更加懶惰, 這對他們的成績不會有提升作用, 只會拖拉後腿。

打架鬥毆的忙不幫

新聞上隔三差五的就會出現“校園暴力”、“校園欺淩”的新聞, 每次看到都是一陣痛心。 家長們送孩子上學, 是為了學做人學文化, 而不是為當傷人的劊子手。

我們不阻攔孩子交友, 是希望擴充他的交友圈, 豐富他的業餘生活。 可看著如今校園裡的拉幫結派、孤立同學, 我們不得不審視, 孩子到底交的是什麼朋友?

作為學生, 孩子可以幫同學課後補習, 也可以幫同學打掃衛生, 但就是不可以幫忙打群架、欺負弱小同學。 學校, 是一個青春洋溢的知識樂園, 孩子們在裡面應該汲取書香和墨香, 拒絕戾氣和暴力。

不犯三氣不犯脾氣

朋友的兒子樂樂, 是個典型的倔孩子。 每次出門, 樂樂看到玩具, 特別是變形金剛類的, 總會邁不開腿。 儘管家裡已經有了, 但還是要讓爸爸媽媽再買回家。 對此, 朋友很無奈:“罵也罵過, 打也打過, 但孩子就是鐵了心要買。 你不依他就一直哭, 鬧得人煩死了, 也不知道這倔性子隨了哪個。 ”想必這也是很多家長經常面對的難題吧, 但很多時候, 家長都只是將這種現象歸納為“孩子小不懂事”, 並沒有正視到問題的嚴重性。

孩子脾氣倔, 總愛和爸爸媽媽唱反調, 代表他們已經有了自我意識, 具備了思考能力。 這時如果家長一味的縱容, 不能耐心輔正他們的撒潑, 會滋生他們性格思想的粗暴生長。 比如說, 他們認定的事就一定要做到, 認定的東西就一定要得到。 固執己見, 只認死理, 不能學會融會變通, 對今後的學習, 乃至未來的工作, 都沒有一點益處。

不犯嬌氣

前幾天坐公交, 車上發生的一件事讓我記憶猶新。

當晚正值下班高峰, 公車內很擁擠, 期間上來對母女, 沒過一會, 那個約7~8歲的小女孩就大喊道:“我不喜歡人太多, 這裡好擠”, 說完嚶嚶地哭了出來。 女孩的媽媽忙哄道:“這是下班時間, 人多沒辦法, 等下車就好了。 ”女孩不依, 照樣哭訴:“我要下車。 ”對女兒無可奈何的媽媽,還是在下一站帶著女兒下了車。人們都說童言無忌,聽聽就罷了,可我卻不這樣認為。現在的經濟水準比較高,而家庭也就只有一兩個孩子,養育孩子寵的厲害。可這樣的愛護,換來的卻是孩子一個比一個嬌氣,出門走兩步路就喊累,幫媽媽掃個地就往外跑,遇到髒點的地方就喊臭……

這樣不能受苦受累的孩子,長大後你還指望他有什麼出息呢?要知道,一個孩子在三歲前,嬌氣是沒問題的,但要是過了這個年齡段,嬌氣就會衍變為蠻橫、不講理、自私自利。而且在生活中面對挫折和難關時,只會想著逃避,讓父母幫自己解決困境,是一個懶惰,只懂享受不懂付出的人。

不犯小氣

我們常說分享是一種美德,孩子懂得分享,是一種善良大氣的表現。可在一些家長的眼裡,孩子小氣才聰明,才不會吃虧。有時,孩子耍點小聰明不可厚非,但若是太過精明,一草一木算的分文不落,這就成了斤斤計較。對孩子而言,分享是一種快樂,是一種智慧,是一種友誼黏合劑。有了它,生活會更溫情,思想會更開闊,友情會更牢固。一個隻懂打小算盤的孩子,不會體會到與人為善的樂趣,不會懂得分享的充實,有的只是狹隘的性格和難以放寬的眼界。有一句老話,是這樣說的:“小舍小得,大舍大得,有舍有得,不捨不得!”在這個世上沒有吃白食的好事,要想有所得,自己就要先學會舍。

不交三友無事生非的人

無事生非,無中生有。這類人最喜歡散播謠言,挑唆離間,心情好的時候,就陪之閒聊兩句;遇事不順,就抖摟出幾件讓你難堪的事,再添油加醋,導致事情往極壞的方向發展。

這些人通常沒心沒肺,在任何人面前造謠都無所謂。流言蜚語是最傷人的,傷害個人、孩子和家庭。

記住,無事生非的另一面就是刻薄、自私、為所欲為,而這些東西是刻在骨子裡,淌進血液裡的。如果孩子身邊有這樣的人,儘量避而遠之,相信沒有多少人願意和他們待在一起。

兩面三刀的人

有一種人,平時喜歡對人指手畫腳,各種不滿,恨不得天天讓你穿小鞋,但一旦你給予他一些小恩小惠後,他就開始對你轉換態度,對你倍兒好。這種人沒有自己的原則,很可能別人給他一些蠅頭小利,他就選擇出賣朋友、出賣家人了。不要對這種人好,一不小心就會被他在背後插一刀。

這種容易被收買的人目光大多短淺,只知道關注眼前的一些小利益,不會長遠思考問題,一副小人嘴臉,只會讓人覺得倒胃口。

欺窮淩弱的人

人窮的時候,就像地方的螞蟻,誰都看不起你,心情不好還會踩你一腳。

團子媽記得,莫言站在諾貝爾領獎臺上,回憶起小時候因為家裡窮,跟著母親去拾撿麥穗,結果被守麥人毆打。這個世界對於窮人從來就沒溫柔過,不分階層,不分年齡,也不分親疏。

學校裡有些“小霸王”專門會欺負那些穿著普通,沒什麼零花錢的孩子,他們覺得羞辱他們會顯得自己很厲害。殊不知,每個欺窮的人,都長著一張陰險狡詐、鄙夷諂媚的臉,與之對應的,他們還會對一些“富二代”低頭哈腰。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君子之交淡如水,成為了一句笑話,我不希望孩子成為嫌貧愛富的人,我也不想孩子因為金錢,而丟到做人最基本的道德。告訴孩子,身邊有這樣的人,一定要遠離他,越早越好!好父母都是學出來的,好孩子都是教出來的,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教育的路很長,不要想著一蹴而就,保持耐心,保持信心,孩子終有一天會有成就。

”對女兒無可奈何的媽媽,還是在下一站帶著女兒下了車。人們都說童言無忌,聽聽就罷了,可我卻不這樣認為。現在的經濟水準比較高,而家庭也就只有一兩個孩子,養育孩子寵的厲害。可這樣的愛護,換來的卻是孩子一個比一個嬌氣,出門走兩步路就喊累,幫媽媽掃個地就往外跑,遇到髒點的地方就喊臭……

這樣不能受苦受累的孩子,長大後你還指望他有什麼出息呢?要知道,一個孩子在三歲前,嬌氣是沒問題的,但要是過了這個年齡段,嬌氣就會衍變為蠻橫、不講理、自私自利。而且在生活中面對挫折和難關時,只會想著逃避,讓父母幫自己解決困境,是一個懶惰,只懂享受不懂付出的人。

不犯小氣

我們常說分享是一種美德,孩子懂得分享,是一種善良大氣的表現。可在一些家長的眼裡,孩子小氣才聰明,才不會吃虧。有時,孩子耍點小聰明不可厚非,但若是太過精明,一草一木算的分文不落,這就成了斤斤計較。對孩子而言,分享是一種快樂,是一種智慧,是一種友誼黏合劑。有了它,生活會更溫情,思想會更開闊,友情會更牢固。一個隻懂打小算盤的孩子,不會體會到與人為善的樂趣,不會懂得分享的充實,有的只是狹隘的性格和難以放寬的眼界。有一句老話,是這樣說的:“小舍小得,大舍大得,有舍有得,不捨不得!”在這個世上沒有吃白食的好事,要想有所得,自己就要先學會舍。

不交三友無事生非的人

無事生非,無中生有。這類人最喜歡散播謠言,挑唆離間,心情好的時候,就陪之閒聊兩句;遇事不順,就抖摟出幾件讓你難堪的事,再添油加醋,導致事情往極壞的方向發展。

這些人通常沒心沒肺,在任何人面前造謠都無所謂。流言蜚語是最傷人的,傷害個人、孩子和家庭。

記住,無事生非的另一面就是刻薄、自私、為所欲為,而這些東西是刻在骨子裡,淌進血液裡的。如果孩子身邊有這樣的人,儘量避而遠之,相信沒有多少人願意和他們待在一起。

兩面三刀的人

有一種人,平時喜歡對人指手畫腳,各種不滿,恨不得天天讓你穿小鞋,但一旦你給予他一些小恩小惠後,他就開始對你轉換態度,對你倍兒好。這種人沒有自己的原則,很可能別人給他一些蠅頭小利,他就選擇出賣朋友、出賣家人了。不要對這種人好,一不小心就會被他在背後插一刀。

這種容易被收買的人目光大多短淺,只知道關注眼前的一些小利益,不會長遠思考問題,一副小人嘴臉,只會讓人覺得倒胃口。

欺窮淩弱的人

人窮的時候,就像地方的螞蟻,誰都看不起你,心情不好還會踩你一腳。

團子媽記得,莫言站在諾貝爾領獎臺上,回憶起小時候因為家裡窮,跟著母親去拾撿麥穗,結果被守麥人毆打。這個世界對於窮人從來就沒溫柔過,不分階層,不分年齡,也不分親疏。

學校裡有些“小霸王”專門會欺負那些穿著普通,沒什麼零花錢的孩子,他們覺得羞辱他們會顯得自己很厲害。殊不知,每個欺窮的人,都長著一張陰險狡詐、鄙夷諂媚的臉,與之對應的,他們還會對一些“富二代”低頭哈腰。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君子之交淡如水,成為了一句笑話,我不希望孩子成為嫌貧愛富的人,我也不想孩子因為金錢,而丟到做人最基本的道德。告訴孩子,身邊有這樣的人,一定要遠離他,越早越好!好父母都是學出來的,好孩子都是教出來的,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教育的路很長,不要想著一蹴而就,保持耐心,保持信心,孩子終有一天會有成就。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