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面對紅極一時的直播問答,遊戲公司可以學到什麼?|葡萄視點

「葡萄視點」是一個於每週末推出的欄目, 通過一篇文章提出一個有趣的視點邀請您來討論。

視點 | 直播問答所提供的啟示

“快來和我一起答題分錢, 平分100萬獎金!”近段時間, 類似這種“知識問答贏獎金”的分享連結開始在微信朋友圈、好友群中盛傳。

“中午拿了2塊錢, ”當我詢問朋友答對12題能拿多少錢時, 他這樣告訴我。 儘管與噱頭中的百萬差了50萬倍, 但這絲毫沒有影響這位朋友參與的積極性:“一會還有一場, 你要一起來嗎?”

期間, 各路互聯網大咖紛紛入局, 《西瓜視頻》在1月2日上線了線上答題活動“百萬英雄”, 隨後1月4日映客的《芝士超人》上線。

爭著“撒幣”的熊貓TV、今日頭條、360和映客

目前, 在App Store中, 表現最好的《西瓜視頻(百萬英雄)》目前已經登頂了免費榜, 而新生產品《沖頂大會》和《芝士超人》也分別躋身前10與前30。

“百萬英雄”上線後, 《西瓜視頻》一躍超過了《微信》、《QQ飛車》等App與遊戲上升至App Store免費榜榜首

“撒幣”的前世今生

正如很多國內的風口一樣, 今年年初盛行的直播問答同樣找得到它的國外原型。 目前來看, 2017年8月上線的HQ是最早嘗試“直播+答題”模式的產品, 這款產品是由Vine(曾風靡一時的6秒短視頻應用)聯合創始人重新創業後創造的產品。

不論在美國或是中國, 問答形式的節目長久以來都是最受歡迎的節目種類之一, 《幸運五十二》和《開心辭典》等節目都曾在國內風靡一時, 在美國首播於上世紀60年代的《Jeopardy!》和上世紀末興起的《Who Wants to be a Millionaire?》則一直持續至今。

圖片為經典電影《平民窟的百萬富翁》, “問答節目”貫穿始終

在電影《貧民窟的百萬富翁》中, 主角依靠經驗所積累的知識與運氣最終獲得百萬獎金, 在現實中, 同樣有很多人希望通過這種“知識變真錢”的方式獲得回報。

HQ上線至今, 從默默無聞一躍成為了美國下載榜前10的常, 並拿下2017年最佳應用的稱號。

與大多數觀眾只能坐在電視前大喊“我上我也行”的狀態相比, 直播問答則向所有人提供了參與其中的機會。

AppAnnie中HQ在遊戲下載榜中的曲線

回到國內, 從爆發到今天已經度過了4年左右的時間, 用一些從業者的口吻來說, 直播行業早已屍橫遍野。 據悉, 2017年上半年便出現了2起關閉(倒閉)事件, 在行業上層, 各家巨頭通過前幾年各方面的積累雖然形成了較高的壁壘, 但各方面的增速放緩也是他們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顯然光靠資本和自身平臺目前的優勢已經不太夠了。

“‘百播’大戰已經開始, 直播平臺進入洗牌階段, 接下來的局面將會更加殘酷。 ”可以說, 不僅對於入局者, 更是對於在局者, 抓住直播問答這波風口都是極為重要的。

根據花椒直播統計,自其上線《百萬贏家》至11日,它已總共舉辦51場直播,累計獎金池達2235萬;映客奉佑生在朋友圈中則表示,為了這次的風口更是準備了10億資金。

花椒百萬贏家的京東專場,贏家獨得103萬元

直播問答的火爆得益於流量進入與傳播的“低門檻”

不可否認,高額獎金是直播問答最大的吸引點。但除此之外直播問答本身這種形式也值得被推敲。總的來看,直播問答可以拆分為“直播”+“知識問答”兩部分。正如此前所述,“草根答題”的形式在電視機時代便曾風靡一時。在老的模式下,經過新模式的包裝使得流量導入和廣告變現上都出現了新的商機。

如今的直播問答進一步增強了“草根答題”的概念,從直播角度來看,觀眾直接參與與交流是網路直播前段時間能夠崛起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以往的直播中,用戶可以發佈彈幕與主播交流,通過贈送禮物來在直播間獲得更多主播的注意,這種參與體驗在曾經的電視機直播時代是無法實現的。

鬥魚粉絲體系:目前很多直播平臺都引入了類似的體系,除了意在增加收入與用戶粘性外,彰顯用戶在直播間的存在感也是該設計的重要功能之一

借助這個特點,最新的直播問答擴大了這個特點的應用,用戶可以直接發佈彈幕與主持人和其他觀眾進行交流,也為觀眾提供了一個情感輸出的出口。萬英雄邀請郭德綱等知名人物來主持節目,觀眾除了答題外,也在不停用彈幕在表達自己的想法並與其他人進行交流:

觀眾數超過了300萬

主播因素在直播節目中起到引流、調動氣氛的作用,在直播問答中,出題人同樣起到了類似的作用,各個直播問答平臺都請來了不少明星等知名人物,這也為用戶帶來了更好的答題、觀看體驗。

另外,直播問答並沒有沿襲網路直播“隨開隨看”的特點。目前看來,各個直播問答平臺都設置了自己的固定答題時間,用戶會在這些時段集中上線答題,更有規律的播出時間也意在培養用戶的觀看習慣驗,形成自己的品牌印象。

《百萬贏家》的時間表

在直播基礎上,答題形式的加入則增進了直播的互動性,用戶不用像此前一樣只能在電視機前觀看別人的答題過程,而是自身參與其中。

目前,大多數直播問答都為“12題制”,即用戶連續答對12道題便參與平分百萬獎金。在這個規則上,各平臺同樣引入了“復活卡”機制,觀眾可以通過轉發、邀請好友來獲得。在答錯後,用戶可以使用“復活卡”從而獲得繼續答題的機會,進而變相增加了自己的最終獲獎幾率。一定程度上,復活卡機制可以帶來更多的用戶自傳播,同時也極大地降低了答題的難度門檻,讓用戶能夠更好地參與其中。

值得一提的是,復活卡也為一些淘寶店主帶來了商機,現在在淘寶店已經可以看到很多如同下圖的復活卡商品,或許在未來,官方自己出售復活卡會成為一種盈利模式。

大量用戶進入後,直播問答也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商業模式。除了有可能出現的復活卡售賣外,目前在其之上已經出現了植入廣告的收入模式。此前,奉佑先發佈朋友圈宣佈了《芝士超人》與趣店的首個廣告合作達成,訂單金額達1個億,並將以口播、冠名、出題等方式展開合作。

不可否認,目前已有一些廣告主發現了之中流量變現的商機。1月14日晚7點50萬獎金場,開場人數達到了150萬以上,按照買量的思路,一個觀眾僅花費3毛錢,觀眾的高參與感也讓其這些流量品質得以保證。至今,一位葡萄君仍對大白汽車的植入問題記憶猶新。

總的來看,直播問答在形式(直播)和內容上(知識問答、點開即玩)都有較低的用戶門檻,復活卡設計在進一步降低門檻的同時又增加了平臺本身的傳播水準。值得注意的是,這類產品已經開始出現了自己的商業模式,將廣告植入到問題當中是它的重要特點。

不久前,京東冠名贊助了花椒直播的《百萬贏家》,在“我是百萬贏家”發佈會上京東CMO用娛樂化、知識化、大眾普及快這3個詞來形容這類產品的特點。他認為對京東來說,純秀場類直播並不適合廣告投放,但加入直播問答互動後,他在之中找到了合作契機。

可見,不論從市場角度還是從廣告主角度來看,這種直播(定時播放、名人主持)+知識(輕度門檻低+復活卡)的模式都獲得了一定的認可。

遊戲團隊能從中得到怎樣的思考?

儘管領域有所不同,但在遊戲領域,直播問答的爆紅同樣能帶來一些思考。

首先,從產品設計角度來看,知識問答PK類的產品或許仍有不小的市場。相較於注重玩法的遊戲產品來說,知識問答遊戲平臺的進入門檻更低,能夠觸達更多的泛遊戲玩家。

近期,騰訊的微信小程式中便已經出現了類似的產品,如《頭腦王者》,根據1月14日晚7點半的遊戲內資料,該產品排位元賽中參與用戶數已經達到了100萬以上,同時在排位賽上還掛有“知乎賽季”的標誌:

其次,從商業模式上來看,直播問答設置集中爆發點(每日限時的答題場次和有限時間),從而增強用戶參與度。高參與度用戶往往能作為優質流量,同時在核心內容與玩法上設計賣點,或許會更受廣告主接受,廣告主也更願意為其買單。

其實此前《Pokemon Go》就做過類似的“非玩家向收費”的廣告模式,其收入主要由廣告主提供,根據外媒報導,去年中旬僅在日本地區日均入帳預估可達300萬美元以上。

英雄互娛《一起來飛車》的題目植入與天上友嘉《三國志2017》專場

另外,從傳播推廣角度來說,這些平臺也做到了很好地用戶自傳播效果,復活卡設定在之中扮演了最為重要的角色。

在答題當中,復活卡從某種角度來說可以算是“作弊選項”,即玩家可以通過擁有更多復活卡而獲得更多獲獎機會,因此用戶會對於復活卡擁有較高需求,而對於“邀請好友參與獲得復活卡”的設計也正中用戶痛點從而激發他們極大的分享傳播欲望。

一定程度上,這也致使了近些時間這些平臺動輒上百萬的同時線上人數的“盛況”。可以看到,這種將產品核心內容製作為傳播噱頭的設計也得到印證。

當然,相信這股風潮所帶來的啟示還不止這些,那麼面對紅極一時的直播問答,你和你的團隊可以學到什麼呢?

關注微信公眾號“遊戲葡萄”,每天獲取最前瞻的遊戲資訊

根據花椒直播統計,自其上線《百萬贏家》至11日,它已總共舉辦51場直播,累計獎金池達2235萬;映客奉佑生在朋友圈中則表示,為了這次的風口更是準備了10億資金。

花椒百萬贏家的京東專場,贏家獨得103萬元

直播問答的火爆得益於流量進入與傳播的“低門檻”

不可否認,高額獎金是直播問答最大的吸引點。但除此之外直播問答本身這種形式也值得被推敲。總的來看,直播問答可以拆分為“直播”+“知識問答”兩部分。正如此前所述,“草根答題”的形式在電視機時代便曾風靡一時。在老的模式下,經過新模式的包裝使得流量導入和廣告變現上都出現了新的商機。

如今的直播問答進一步增強了“草根答題”的概念,從直播角度來看,觀眾直接參與與交流是網路直播前段時間能夠崛起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以往的直播中,用戶可以發佈彈幕與主播交流,通過贈送禮物來在直播間獲得更多主播的注意,這種參與體驗在曾經的電視機直播時代是無法實現的。

鬥魚粉絲體系:目前很多直播平臺都引入了類似的體系,除了意在增加收入與用戶粘性外,彰顯用戶在直播間的存在感也是該設計的重要功能之一

借助這個特點,最新的直播問答擴大了這個特點的應用,用戶可以直接發佈彈幕與主持人和其他觀眾進行交流,也為觀眾提供了一個情感輸出的出口。萬英雄邀請郭德綱等知名人物來主持節目,觀眾除了答題外,也在不停用彈幕在表達自己的想法並與其他人進行交流:

觀眾數超過了300萬

主播因素在直播節目中起到引流、調動氣氛的作用,在直播問答中,出題人同樣起到了類似的作用,各個直播問答平臺都請來了不少明星等知名人物,這也為用戶帶來了更好的答題、觀看體驗。

另外,直播問答並沒有沿襲網路直播“隨開隨看”的特點。目前看來,各個直播問答平臺都設置了自己的固定答題時間,用戶會在這些時段集中上線答題,更有規律的播出時間也意在培養用戶的觀看習慣驗,形成自己的品牌印象。

《百萬贏家》的時間表

在直播基礎上,答題形式的加入則增進了直播的互動性,用戶不用像此前一樣只能在電視機前觀看別人的答題過程,而是自身參與其中。

目前,大多數直播問答都為“12題制”,即用戶連續答對12道題便參與平分百萬獎金。在這個規則上,各平臺同樣引入了“復活卡”機制,觀眾可以通過轉發、邀請好友來獲得。在答錯後,用戶可以使用“復活卡”從而獲得繼續答題的機會,進而變相增加了自己的最終獲獎幾率。一定程度上,復活卡機制可以帶來更多的用戶自傳播,同時也極大地降低了答題的難度門檻,讓用戶能夠更好地參與其中。

值得一提的是,復活卡也為一些淘寶店主帶來了商機,現在在淘寶店已經可以看到很多如同下圖的復活卡商品,或許在未來,官方自己出售復活卡會成為一種盈利模式。

大量用戶進入後,直播問答也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商業模式。除了有可能出現的復活卡售賣外,目前在其之上已經出現了植入廣告的收入模式。此前,奉佑先發佈朋友圈宣佈了《芝士超人》與趣店的首個廣告合作達成,訂單金額達1個億,並將以口播、冠名、出題等方式展開合作。

不可否認,目前已有一些廣告主發現了之中流量變現的商機。1月14日晚7點50萬獎金場,開場人數達到了150萬以上,按照買量的思路,一個觀眾僅花費3毛錢,觀眾的高參與感也讓其這些流量品質得以保證。至今,一位葡萄君仍對大白汽車的植入問題記憶猶新。

總的來看,直播問答在形式(直播)和內容上(知識問答、點開即玩)都有較低的用戶門檻,復活卡設計在進一步降低門檻的同時又增加了平臺本身的傳播水準。值得注意的是,這類產品已經開始出現了自己的商業模式,將廣告植入到問題當中是它的重要特點。

不久前,京東冠名贊助了花椒直播的《百萬贏家》,在“我是百萬贏家”發佈會上京東CMO用娛樂化、知識化、大眾普及快這3個詞來形容這類產品的特點。他認為對京東來說,純秀場類直播並不適合廣告投放,但加入直播問答互動後,他在之中找到了合作契機。

可見,不論從市場角度還是從廣告主角度來看,這種直播(定時播放、名人主持)+知識(輕度門檻低+復活卡)的模式都獲得了一定的認可。

遊戲團隊能從中得到怎樣的思考?

儘管領域有所不同,但在遊戲領域,直播問答的爆紅同樣能帶來一些思考。

首先,從產品設計角度來看,知識問答PK類的產品或許仍有不小的市場。相較於注重玩法的遊戲產品來說,知識問答遊戲平臺的進入門檻更低,能夠觸達更多的泛遊戲玩家。

近期,騰訊的微信小程式中便已經出現了類似的產品,如《頭腦王者》,根據1月14日晚7點半的遊戲內資料,該產品排位元賽中參與用戶數已經達到了100萬以上,同時在排位賽上還掛有“知乎賽季”的標誌:

其次,從商業模式上來看,直播問答設置集中爆發點(每日限時的答題場次和有限時間),從而增強用戶參與度。高參與度用戶往往能作為優質流量,同時在核心內容與玩法上設計賣點,或許會更受廣告主接受,廣告主也更願意為其買單。

其實此前《Pokemon Go》就做過類似的“非玩家向收費”的廣告模式,其收入主要由廣告主提供,根據外媒報導,去年中旬僅在日本地區日均入帳預估可達300萬美元以上。

英雄互娛《一起來飛車》的題目植入與天上友嘉《三國志2017》專場

另外,從傳播推廣角度來說,這些平臺也做到了很好地用戶自傳播效果,復活卡設定在之中扮演了最為重要的角色。

在答題當中,復活卡從某種角度來說可以算是“作弊選項”,即玩家可以通過擁有更多復活卡而獲得更多獲獎機會,因此用戶會對於復活卡擁有較高需求,而對於“邀請好友參與獲得復活卡”的設計也正中用戶痛點從而激發他們極大的分享傳播欲望。

一定程度上,這也致使了近些時間這些平臺動輒上百萬的同時線上人數的“盛況”。可以看到,這種將產品核心內容製作為傳播噱頭的設計也得到印證。

當然,相信這股風潮所帶來的啟示還不止這些,那麼面對紅極一時的直播問答,你和你的團隊可以學到什麼呢?

關注微信公眾號“遊戲葡萄”,每天獲取最前瞻的遊戲資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