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20本獲獎好書(非常值得收藏)

2017年我們所出版的很多圖書不僅得到了市場和讀者的認可與喜愛, 還得到了媒體和專家的好評, 收穫諸多獎項。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中國好書”、“中國最美的書”、“文津圖書獎”、“新京報·騰訊年度華文好書”、“深圳讀書月年度十大好書”……

今天小編和大家分享其中的20本獲獎好書。

1.《數學傳奇——那些難以企及的人物》

榮獲“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

以此書為藍本的視頻公開課《數學傳奇》

入選國家級精品課程

第十二屆文津圖書獎推薦圖書

國家科學技術獎獲獎項目推薦語

《數學傳奇——那些難以企及的人物》重寫了數學史上的代表性人物, 探討了他們的內心世界和成長經歷, 及其思想、成就和個性, 或跨多個領域, 或富傳奇色彩。 以往科普作品多從具體問題出發, 表現其歷史和現狀, 本書視野更為寬廣, 且打破常規採用隨筆形式,

並造訪每位主人翁故鄉。 評家認為與美國數學家E.T.貝爾的《數學精英》相比各有所長, 海峽兩岸已出三版, 部分篇章被譯成七種語言發表, 同名公開課吸引數百萬觀眾。 除普通青少年和大中學生以外, 本書讀者也包括數學工作者, 即便人文學者和家長也能從中受益。

2.《改革大道行思錄》

2017年新京報·騰訊年度華文好書

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先生且行且思的珍貴記錄

中國改革和經濟發展的推薦讀本

58篇文章, 從改革思考到書林記事

在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即將到來之際, 中國經濟已面臨新一輪的結構調整, 而過去五年, 吳敬璉站在現實與觀念的前沿, 一直關注並致力於探討改革如何繼續深化。 《改革大道行思錄》即為他此間的文集。 全書既探討改革總體方案、經濟體制轉型、發展模式轉型等基礎問題, 也關切國企改革、金融改革、產權保護等經濟社會議題。

我們致敬吳敬璉, 致敬這位中國市場化改革理論先行者、法治化市場經濟的推進者, 致敬他在書中直面中國當下經濟的真問題,

為重述市場經濟共識、推動深化改革所作的努力。

——2017年新京報·騰訊年度華文好書致敬辭

3.《世界是通的:“一帶一路”的邏輯》

2016中國好書

從大歷史、大未來理解“一帶一路”的邏輯

堪稱“21世紀新全球化宣言”

林毅夫、胡鞍鋼、李稻葵傾情推薦

“一帶一路”如何使沿線國家實現彎道超車或便道超車?又會帶來哪些風險和機遇?體現了怎樣的中國智慧和世界智慧?本書以“世界是通的”之新思維, 站在人類文明史的高度, 深入分析了“一帶一路”倡議的時代邏輯及重大意義, 視野開闊, 見解獨到, 語言通俗。

“一帶一路”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大戰略,本書以“世界是通的”之新思維,站在人類文明史的高度深入分析了“一帶一路”倡議的時代邏輯及重大意義,具有強烈的當下性和可讀性。

——2016年度中國好書頒獎詞

本書是王義桅教授繼“2015年中國好書”《一帶一路:機遇與挑戰》後又一力作,從歷史、經濟、文化、外交、全球化等方面深入淺出地闡述“一帶一路”的邏輯,以“世界是通的”智慧超越了“世界是平的”思維,打造包容性全球化,非常值得一讀。

——全國工商聯副主席、世界銀行前副行長、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林毅夫

4.《詩的八堂課》

2017年新京報·騰訊年度華文好書

中國教育報2017年度“教師喜愛的100本書”Top10

2017商務印書館人文社科十大好書

2017年中華讀書報十大好書

2017年度中版好書

被學界稱為“上乘的談藝之作”

介於專著、批評與講義三種角色之間

八堂課如何展現詩歌的魅力?博弈、滋味、聲文、肌理、玄思、情色、鄉愁、死亡,江弱水娓娓道來;古典文論如何鑒賞現代詩歌?《論語》《詩品》《文心雕龍》《稼軒詞說》《管錐編》,江弱水循著先輩的足跡一一解說;西方文論如何分析古典詩歌?中國描金箱子上的白銅鎖,與歐美名牌的保險櫃,有著相同的原理、相似的結構,用一把相近的鑰匙都能打開!東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學北學,道術未裂。

我們致敬《詩的八堂課》,致敬江弱水先生,歌頌繆斯,他全副武裝,將格言的肋骨一根根敲響。他以曼妙、多情的文筆,在學院派的枯燥寫作與民間娛樂戲謔式的消遣寫作之間,鑄造出了文字的銀器、思想的黃金周——裡面盛滿了關於詩歌的一切,從一塊豆腐到一盤灑脫的經典,從中秋的酒到地下的死火,從朔方的雪花到橋上看風景的人,從天空到地獄,從可見到不可見。

——2017年新京報·騰訊年度華文好書

5.《陌上問蠶》

2017年度“中國最美的書”

“問蠶之路是一種修行”

感受絲綢的中國力量

走遍中國,尋訪蠶桑的故事

是一本用心的書,圖文節奏恰到好處。封面上的蠶蛹是點睛之筆,內文選用大尺幅攝影圖片,淋漓盡致地表現了蠶一生的美好,極富視覺張力;與文字呼應,在閱讀上有代入感;翻頁也富與變化。文字版面的線條變化,呼應了蠶的一生。

——“中國最美的書”評委會

“蠶的一生極具數學概念,它一生可產萬粒蠶卵;極具哲學概念,生生死死周而復始;極具神學概念,僅僅40餘天就能完成產卵、變蠶、結繭、化蛹、又產卵的過程,古人把蠶當作神供奉。”

「卵書」

“當你看到這些影像,會自然的屏住呼吸。蠶和桑在鏡頭自帶著一種宗教式的神秘。一隻柔小的蠶蛾突然變得碩大無比,仿佛中生代的巨大動物在曠野上笑傲蒼穹,讓人看後頓生對古老生命的敬畏和善意。”

6.《茶典》

2017中國最美的書

文津閣本《四庫全書》八種經典茶書結集

中國歷代名家“茶”主題書畫擷珍

茶文化百科全書

本書的內容選用欽定《四庫全書》茶書八種,採用現代設計語言闡釋古老的茶典。體例間隔紙張選用宣紙,很樸素;隔頁配圖,與內容相匹配;封面材料、色彩選用都很到位。

——“中國最美的書”評委會

《續茶經》(部分)

甄選書畫九件作為插頁

圖文互秀,靈動典雅

(《陸羽烹茶圖》局部)

7.《德國天才》

第十二屆“文津圖書獎”

一本書讀懂100余位德國天才,一部百科全書式的著作

我認為,當此爭取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際,本書中所述德意志文化復興的經驗尤其值得中國人認真研究。中國古代文化燦爛,向世界貢獻了孔子、老子、莊子等文化偉人,唐詩宋詞等文化瑰寶。同時期的德國則十分落後,在中國的漢代,日爾曼人尚是遊牧部落,直到中國的清朝前期,德國還是許多分散的小公國。然而,近代的情況恰好相反,中國沒有再出現具有世界性影響的文化偉人。其中的緣由令人深思,而德國對教育和文化的重視無疑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第十二屆“文津圖書獎”評論人周國平

本書分為四冊,即“德意志的命運大轉折 第三次文藝復興”、“受教育中間階層的崛起”、“現代性的痛苦與奇跡”、“斷裂與承續”。

這是一部百科全書式的考察,每一位著名的德國藝術家或思想家,以及那些本該更為大眾所知的天才,都被收入其中。

——《泰晤士報文學增刊》

8.《地球正義宣言—— 荒野法》

2017年深圳讀書月十大好書

引進版好書第一名

生態倫理學的傑作

大地法理學的先聲

後人類中心主義思潮的先驅

《地球正義宣言》不僅是人類認識自己和自然關係的劃時代的研究成果,而且包含著未來學術研究範式轉換的重要思想資源,人文社科學者和法律人不可不讀。更重要的是,它是一本通識讀物,任何人都可以從中獲益。

—— 康奈爾大學法學院講席教授 於興中

9.《香港方物志》

第二屆大鵬自然好書“年度經典獎”

釋讀方物,在散文中遇見科學

圖解香港,讓歷史立體鮮活

首次加入大量珍貴實拍圖及手繪圖

香港回歸20周年紀念版

香港為何叫香港?因為與香料貿易有關。香港以前有老虎嗎?確實有。在上個世紀,不時有野生華南虎攀山或渡海來香港“冬季旅行”。著名作家葉靈鳳先生的《香港方物志》通篇講述的是這類故事,它是近代中國膾炙人口的博物學小品集。在公民博物漸趨走熱的今天,《香港方物志》有希望吸引一批年輕作家關注鄉土,深入生活,拿起筆來為自己的家鄉撰寫優美的自然志、民俗志。

—— 北京大學科學傳播中心博士生導師、作家劉華傑

10.《醉酒的植物學家》

第二屆大鵬自然好書“年度生活獎”

一部迷人的百科全書

《紐約時報》暢銷書作家

亞馬遜園藝百科類銷售書第一名

國際烹飪專業協會評委推薦獎

“所有的佳釀都源於植物。”如果不是作者提醒,我們生活中的大部分人,可能已經忘記了這一點。作者用感性生動的文字、抽絲剝繭的科普分析了一款款酒的歷史淵源、釀造經過和調製方法。在人類的童年時期,我們相信酒是人與神溝通的媒介。幾千年來,人類用盡了才智和激情,把植物轉化成美酒。作者帶著我們神游時空,找回了酒的初心:簡樸、純真而浪漫。植物生酒,不品自醉。

—— 深圳本土作家、出版人南兆旭

11.《中國道路與簡政放權》

2017年度中版好書

厲以甯主編,“中國道路叢書”最新力作

深度分析中國經濟的未來走向。

根據國際上的經驗,在簡政放權工作中可以向西方發達的市場經濟國家學習如何制定負面清單、權力清單、責任清單,這對於促進我國行政審批管理制度規範化是有意義的。

—— 厲以寧

12.《讀懂“一帶一路”藍圖》

2017年度中版好書

《共建“一帶一路”:理念、實踐與中國的貢獻》

白皮書的解析讀本

幫助讀者全面讀懂、讀透白皮書。

13.《“一帶一路”:引領包容性全球化》

2017年度中版好書

對“一帶一路”倡議開啟包容性全球化新時代的權威解讀

本書在挖掘“絲路精神”的基礎上,重點分析了經濟全球化及其局限性、“一帶一路”倡議提出的宏觀背景、“一帶一路”建設的內涵與思路、“一帶一路”建設若干重大問題。

14.《風雨平生:馮其庸口述自傳》

2017年度中版好書

中國好書(2017年3月)

全景式記錄九十四年風雨歷程

一個中國學者上下求索的學術人生

一部意味深長的口述歷史

好書推薦

這是一部數十萬字的口述自傳,口述者亦即傳主是著名學者、紅學家馮其庸。由國家圖書館中國記憶專案中心歷時三年訪問整理而成,其間經傳主審閱、修改,五易其稿,準確再現了馮其庸的生平經歷、學術業績和學術思想, 展現了當代中國文化史上的諸多人物與事件。內容詳實,文筆生動,圖文並茂,既是一本韻味悠長的人物傳記,也是一部描摹中國近百年來社會變遷側影的寫真集。

—— 中國圖書評論學會

15.《食林廣記》

中國好書(2017年4月)

吃,是扯不斷的離騷

更是逃不掉的家鄉記憶和情感烙印

好書推薦

《食林廣記》是一本美食文化集。記敘了燒烤、饅頭、包子、桶子雞、七夕巧果、土菜、臘味、牛肉麵、胡辣湯、洛陽水席、花糕、鮮花餅等多種河南美食的歷史由來、掌故逸事、食材搭配、製作方法和流程,力求為我們展示河南美食的多個側面。全書充滿人文關懷,考證嚴謹,文筆流暢,圖文並茂,知識性與趣味性並重,是一部反映河南乃至中國美食文化流變的好書,極具文化價值和可讀性。

—— 中國圖書評論學會

16.《哲學起步》

中國好書(2017年12月)

立足三大哲學基本問題

來一次哲學上的起步訓練

本書極重要的創新之處:

從人類的起源進入哲學問題

如果一門“哲學導論”課連大學本科生都聽不懂,這樣一種哲學是失敗的。(鄧曉芒)

著名學者鄧曉芒先生用“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我們到哪裡去?”來描述哲學的根本問題,並將自己多年的哲學研究融會其中,中西互鏡,史哲相彰,抽絲剝繭,窮幽極微。

始于人類起源的新解,止於方法論的探討,是鄧曉芒先生構建個性化哲學體系的嘗試,也是一種古典而現代、樸素又深入的智慧思考。

17.《中國語言文化典藏》

2017年度中版好書

對全國各地的方言文化

進行搶救性的調查和保存

保護方言,留住鄉愁

音像圖文四位一體

本項目調查點以漢語方言為主,也包括少數民族語言。除了傳統的記音方法以外,還採用先進的錄音設備和錄音軟體,對所有調查條目的方言說法進行錄音。採用高清攝像機,與錄音同步進行攝像;此外,對部分方言文化現象本身(例如婚禮、喪禮、春節、元宵節、民歌、曲藝、戲劇等)進行攝像。採用高圖元專業相機,對所有調查條目的實物或活動進行拍照。目前已出:澳門卷、永豐卷、宜春捲、蘇州卷、衡山卷、永豐卷。

18.《錢鍾書手稿集·外文筆記》

第四屆中國出版政府獎圖書獎

“鍾書的外文筆記,除了極小部分是用兩個指頭在打字機上打的,其餘全是手抄。筆記上還記有書目和重要的版本以及原文的頁數。鐘書自從擺脫了讀學位的羈束,就肆意讀書。他的筆記常前後互相引證參考,所以這些筆記本很難編排。恰逢翻譯《圍城》的德國漢學家莫宜佳博士來到北京,我就請她幫我編排。”

——楊絳

……

19.《中國當代設計全集》

第四屆中國出版政府獎圖書獎

中國設計最近的60年,超過了設計史上任何一個變革時期,幾乎是一場徹底的造物革命。

全20卷《中國設計全集》的出版彌補了中國設計學史的空白,《中國當代設計全集》(全20卷)是它的續集。當代設計,主要指20世紀50年代以來的設計,它是現代生活和社會發展的風向標。

《中國當代設計全集》

20.《辭源》(第三版)

第四屆中國出版政府獎圖書獎

中國現代史上第一部大型語文性工具書

通往傳統文化的橋樑

一部兼收古漢語語詞和百科的大型綜合性辭書

線裝本(共三函)

“一帶一路”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大戰略,本書以“世界是通的”之新思維,站在人類文明史的高度深入分析了“一帶一路”倡議的時代邏輯及重大意義,具有強烈的當下性和可讀性。

——2016年度中國好書頒獎詞

本書是王義桅教授繼“2015年中國好書”《一帶一路:機遇與挑戰》後又一力作,從歷史、經濟、文化、外交、全球化等方面深入淺出地闡述“一帶一路”的邏輯,以“世界是通的”智慧超越了“世界是平的”思維,打造包容性全球化,非常值得一讀。

——全國工商聯副主席、世界銀行前副行長、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林毅夫

4.《詩的八堂課》

2017年新京報·騰訊年度華文好書

中國教育報2017年度“教師喜愛的100本書”Top10

2017商務印書館人文社科十大好書

2017年中華讀書報十大好書

2017年度中版好書

被學界稱為“上乘的談藝之作”

介於專著、批評與講義三種角色之間

八堂課如何展現詩歌的魅力?博弈、滋味、聲文、肌理、玄思、情色、鄉愁、死亡,江弱水娓娓道來;古典文論如何鑒賞現代詩歌?《論語》《詩品》《文心雕龍》《稼軒詞說》《管錐編》,江弱水循著先輩的足跡一一解說;西方文論如何分析古典詩歌?中國描金箱子上的白銅鎖,與歐美名牌的保險櫃,有著相同的原理、相似的結構,用一把相近的鑰匙都能打開!東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學北學,道術未裂。

我們致敬《詩的八堂課》,致敬江弱水先生,歌頌繆斯,他全副武裝,將格言的肋骨一根根敲響。他以曼妙、多情的文筆,在學院派的枯燥寫作與民間娛樂戲謔式的消遣寫作之間,鑄造出了文字的銀器、思想的黃金周——裡面盛滿了關於詩歌的一切,從一塊豆腐到一盤灑脫的經典,從中秋的酒到地下的死火,從朔方的雪花到橋上看風景的人,從天空到地獄,從可見到不可見。

——2017年新京報·騰訊年度華文好書

5.《陌上問蠶》

2017年度“中國最美的書”

“問蠶之路是一種修行”

感受絲綢的中國力量

走遍中國,尋訪蠶桑的故事

是一本用心的書,圖文節奏恰到好處。封面上的蠶蛹是點睛之筆,內文選用大尺幅攝影圖片,淋漓盡致地表現了蠶一生的美好,極富視覺張力;與文字呼應,在閱讀上有代入感;翻頁也富與變化。文字版面的線條變化,呼應了蠶的一生。

——“中國最美的書”評委會

“蠶的一生極具數學概念,它一生可產萬粒蠶卵;極具哲學概念,生生死死周而復始;極具神學概念,僅僅40餘天就能完成產卵、變蠶、結繭、化蛹、又產卵的過程,古人把蠶當作神供奉。”

「卵書」

“當你看到這些影像,會自然的屏住呼吸。蠶和桑在鏡頭自帶著一種宗教式的神秘。一隻柔小的蠶蛾突然變得碩大無比,仿佛中生代的巨大動物在曠野上笑傲蒼穹,讓人看後頓生對古老生命的敬畏和善意。”

6.《茶典》

2017中國最美的書

文津閣本《四庫全書》八種經典茶書結集

中國歷代名家“茶”主題書畫擷珍

茶文化百科全書

本書的內容選用欽定《四庫全書》茶書八種,採用現代設計語言闡釋古老的茶典。體例間隔紙張選用宣紙,很樸素;隔頁配圖,與內容相匹配;封面材料、色彩選用都很到位。

——“中國最美的書”評委會

《續茶經》(部分)

甄選書畫九件作為插頁

圖文互秀,靈動典雅

(《陸羽烹茶圖》局部)

7.《德國天才》

第十二屆“文津圖書獎”

一本書讀懂100余位德國天才,一部百科全書式的著作

我認為,當此爭取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際,本書中所述德意志文化復興的經驗尤其值得中國人認真研究。中國古代文化燦爛,向世界貢獻了孔子、老子、莊子等文化偉人,唐詩宋詞等文化瑰寶。同時期的德國則十分落後,在中國的漢代,日爾曼人尚是遊牧部落,直到中國的清朝前期,德國還是許多分散的小公國。然而,近代的情況恰好相反,中國沒有再出現具有世界性影響的文化偉人。其中的緣由令人深思,而德國對教育和文化的重視無疑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第十二屆“文津圖書獎”評論人周國平

本書分為四冊,即“德意志的命運大轉折 第三次文藝復興”、“受教育中間階層的崛起”、“現代性的痛苦與奇跡”、“斷裂與承續”。

這是一部百科全書式的考察,每一位著名的德國藝術家或思想家,以及那些本該更為大眾所知的天才,都被收入其中。

——《泰晤士報文學增刊》

8.《地球正義宣言—— 荒野法》

2017年深圳讀書月十大好書

引進版好書第一名

生態倫理學的傑作

大地法理學的先聲

後人類中心主義思潮的先驅

《地球正義宣言》不僅是人類認識自己和自然關係的劃時代的研究成果,而且包含著未來學術研究範式轉換的重要思想資源,人文社科學者和法律人不可不讀。更重要的是,它是一本通識讀物,任何人都可以從中獲益。

—— 康奈爾大學法學院講席教授 於興中

9.《香港方物志》

第二屆大鵬自然好書“年度經典獎”

釋讀方物,在散文中遇見科學

圖解香港,讓歷史立體鮮活

首次加入大量珍貴實拍圖及手繪圖

香港回歸20周年紀念版

香港為何叫香港?因為與香料貿易有關。香港以前有老虎嗎?確實有。在上個世紀,不時有野生華南虎攀山或渡海來香港“冬季旅行”。著名作家葉靈鳳先生的《香港方物志》通篇講述的是這類故事,它是近代中國膾炙人口的博物學小品集。在公民博物漸趨走熱的今天,《香港方物志》有希望吸引一批年輕作家關注鄉土,深入生活,拿起筆來為自己的家鄉撰寫優美的自然志、民俗志。

—— 北京大學科學傳播中心博士生導師、作家劉華傑

10.《醉酒的植物學家》

第二屆大鵬自然好書“年度生活獎”

一部迷人的百科全書

《紐約時報》暢銷書作家

亞馬遜園藝百科類銷售書第一名

國際烹飪專業協會評委推薦獎

“所有的佳釀都源於植物。”如果不是作者提醒,我們生活中的大部分人,可能已經忘記了這一點。作者用感性生動的文字、抽絲剝繭的科普分析了一款款酒的歷史淵源、釀造經過和調製方法。在人類的童年時期,我們相信酒是人與神溝通的媒介。幾千年來,人類用盡了才智和激情,把植物轉化成美酒。作者帶著我們神游時空,找回了酒的初心:簡樸、純真而浪漫。植物生酒,不品自醉。

—— 深圳本土作家、出版人南兆旭

11.《中國道路與簡政放權》

2017年度中版好書

厲以甯主編,“中國道路叢書”最新力作

深度分析中國經濟的未來走向。

根據國際上的經驗,在簡政放權工作中可以向西方發達的市場經濟國家學習如何制定負面清單、權力清單、責任清單,這對於促進我國行政審批管理制度規範化是有意義的。

—— 厲以寧

12.《讀懂“一帶一路”藍圖》

2017年度中版好書

《共建“一帶一路”:理念、實踐與中國的貢獻》

白皮書的解析讀本

幫助讀者全面讀懂、讀透白皮書。

13.《“一帶一路”:引領包容性全球化》

2017年度中版好書

對“一帶一路”倡議開啟包容性全球化新時代的權威解讀

本書在挖掘“絲路精神”的基礎上,重點分析了經濟全球化及其局限性、“一帶一路”倡議提出的宏觀背景、“一帶一路”建設的內涵與思路、“一帶一路”建設若干重大問題。

14.《風雨平生:馮其庸口述自傳》

2017年度中版好書

中國好書(2017年3月)

全景式記錄九十四年風雨歷程

一個中國學者上下求索的學術人生

一部意味深長的口述歷史

好書推薦

這是一部數十萬字的口述自傳,口述者亦即傳主是著名學者、紅學家馮其庸。由國家圖書館中國記憶專案中心歷時三年訪問整理而成,其間經傳主審閱、修改,五易其稿,準確再現了馮其庸的生平經歷、學術業績和學術思想, 展現了當代中國文化史上的諸多人物與事件。內容詳實,文筆生動,圖文並茂,既是一本韻味悠長的人物傳記,也是一部描摹中國近百年來社會變遷側影的寫真集。

—— 中國圖書評論學會

15.《食林廣記》

中國好書(2017年4月)

吃,是扯不斷的離騷

更是逃不掉的家鄉記憶和情感烙印

好書推薦

《食林廣記》是一本美食文化集。記敘了燒烤、饅頭、包子、桶子雞、七夕巧果、土菜、臘味、牛肉麵、胡辣湯、洛陽水席、花糕、鮮花餅等多種河南美食的歷史由來、掌故逸事、食材搭配、製作方法和流程,力求為我們展示河南美食的多個側面。全書充滿人文關懷,考證嚴謹,文筆流暢,圖文並茂,知識性與趣味性並重,是一部反映河南乃至中國美食文化流變的好書,極具文化價值和可讀性。

—— 中國圖書評論學會

16.《哲學起步》

中國好書(2017年12月)

立足三大哲學基本問題

來一次哲學上的起步訓練

本書極重要的創新之處:

從人類的起源進入哲學問題

如果一門“哲學導論”課連大學本科生都聽不懂,這樣一種哲學是失敗的。(鄧曉芒)

著名學者鄧曉芒先生用“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我們到哪裡去?”來描述哲學的根本問題,並將自己多年的哲學研究融會其中,中西互鏡,史哲相彰,抽絲剝繭,窮幽極微。

始于人類起源的新解,止於方法論的探討,是鄧曉芒先生構建個性化哲學體系的嘗試,也是一種古典而現代、樸素又深入的智慧思考。

17.《中國語言文化典藏》

2017年度中版好書

對全國各地的方言文化

進行搶救性的調查和保存

保護方言,留住鄉愁

音像圖文四位一體

本項目調查點以漢語方言為主,也包括少數民族語言。除了傳統的記音方法以外,還採用先進的錄音設備和錄音軟體,對所有調查條目的方言說法進行錄音。採用高清攝像機,與錄音同步進行攝像;此外,對部分方言文化現象本身(例如婚禮、喪禮、春節、元宵節、民歌、曲藝、戲劇等)進行攝像。採用高圖元專業相機,對所有調查條目的實物或活動進行拍照。目前已出:澳門卷、永豐卷、宜春捲、蘇州卷、衡山卷、永豐卷。

18.《錢鍾書手稿集·外文筆記》

第四屆中國出版政府獎圖書獎

“鍾書的外文筆記,除了極小部分是用兩個指頭在打字機上打的,其餘全是手抄。筆記上還記有書目和重要的版本以及原文的頁數。鐘書自從擺脫了讀學位的羈束,就肆意讀書。他的筆記常前後互相引證參考,所以這些筆記本很難編排。恰逢翻譯《圍城》的德國漢學家莫宜佳博士來到北京,我就請她幫我編排。”

——楊絳

……

19.《中國當代設計全集》

第四屆中國出版政府獎圖書獎

中國設計最近的60年,超過了設計史上任何一個變革時期,幾乎是一場徹底的造物革命。

全20卷《中國設計全集》的出版彌補了中國設計學史的空白,《中國當代設計全集》(全20卷)是它的續集。當代設計,主要指20世紀50年代以來的設計,它是現代生活和社會發展的風向標。

《中國當代設計全集》

20.《辭源》(第三版)

第四屆中國出版政府獎圖書獎

中國現代史上第一部大型語文性工具書

通往傳統文化的橋樑

一部兼收古漢語語詞和百科的大型綜合性辭書

線裝本(共三函)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