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故事>正文

別人都討厭的人不一定都是壞人

01

C是公司裡面的會計, 大家都喊她小會計, 確實是一個年紀不大的姑娘。

她給我的初印象就是:年紀不大, 脾氣倒不小。

平時待人冷冰冰,

群裡沒少懟人, 似乎所有人一談到她都嘖嘖不停。

所以, 首因效應告訴我, 這個女生可不是善角, 惹不起就躲著唄, 咱不和你有任何聯繫, 井水不犯河水。

平時見面假裝沒看見, 能不麻煩她的事情絕對不麻煩她, 必須要與她有交集的時候, 也只匆匆辦完正事就開溜, 仿佛她真的就是洪水猛獸。

不過, 慶倖的是, 在公司那麼久, 我與她各自安好, 沒有明爭, 也沒有暗鬥。

直到, 最近的一次公司活動讓我徹底改變了對她的態度, 別人口中的壞人真的不一定都是壞人, 只是她有些過於個性。

在和她的合作中, 突然發現她並不是那個張揚跋扈, 隨意發脾氣的大小姐, 她會把我沒有做完的事情悄悄做完;即便是生病, 也是早上打了點滴趕過來上班;排練節目的時候,

一遍遍耐心的教我, 不是大家口中那個一言不合就懟人的壞脾氣;大家都下班的時候, 幫我一起處理我還沒有結束的臨時工作。

那一刻, 我突然意識到, 所謂的“壞人”無非是一些好人以訛傳訛的結果, 所謂的“壞”也不過是不符合一些人的價值觀。

02

似乎我們從小就開始犯這種的錯誤, 當某些人偷偷的告訴我們, 這些人是“壞人”的時候, 我們沒有任何求證, 就篤定的認為他們就是“壞人”, 跟著那些“好人”一起去討厭他們, 沒有任何原因的。

所以, 後來我們總是會奇怪, 為什麼告訴我們那些都是“壞人”的“好人”, 卻跟他們口中的“壞人”談笑風生, 恰似多年好友一般。 實誠的你, 懷著疑問向“好人們”詢問,

“好人們”卻總是一臉嫌棄的說:我只是和他們隨便聊聊, 他們是“壞人”, 你要繼續討厭他們。

就在這樣“好人”的誤導下, 我們一次次迷失自己, 錯過了一群群真正的好人。 我們缺少辯識好人與壞人的能力, 盲目的相信大眾的評論, 殊不知, 群眾的眼光也不都是雪亮的。

就像公司裡的小會計一樣, 所有人都跟我說過她的各種毛病, 但現實中又會和她說說笑笑, 完全看不出來大家有多討厭她。

就像東野圭吾在《惡意》中寫到:這個世界, 唯有兩件事情不可直視, 一是太陽, 二是人心。 到底是別人會隱藏, 還是我們太單純, 最終還是由於自己缺乏判斷力。 所有人口中的好人有時候卻不一定是好人, 所有人口中的壞人也不一定是壞人, 最關鍵的是自己去瞭解,

去判斷。

03

成長, 所教會我們的不再是盲從於表面的好人與表面的壞人, 也不是眾人口中的壞人與好人。

在不瞭解一個人前, 不急於也不盲於對任何一個人進行評價或點評, 不盲目聽信於他人的評價, 多方面去瞭解一個人, 至少做到不瞭解則不評價不盲從, 做一個有評斷力的人。

最後, 分享一句朋友推薦給我的話:不帶評價的觀察是人類最高的智力形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