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三國人生經驗之 永遠呆在合適的位置而非更上層樓

說到底, 中國實際上一直是人治社會。 有時候想依法治國之類的東西, 確實有點自欺欺人。 那麼既然處於這個環境之中, 即便不講人情世故, 也要講講所謂自知之明。 說點實用的, 胖子覺得現在職場上也有這樣的問題, 說是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但既然到了杆頭, 再往上不是找死掉下去嗎。

很多人是優秀的基礎人員。 假如一直在其崗位, 工作精益求精, 未必沒有大作為。 但非要提拔使用, 從基層提升到領導崗位, 結果欲速則不達, 反而一敗塗地。 馬謖算是其中一個, 本是很優秀的參謀, 非要拔到一軍之主將,

擔負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差事。 這事情說來, 無非有二, 諸葛亮不明, 揠苗助長。 馬謖不智, 加之立功心切, 更有種加速200碼找死的意味。

道理是善於做事未必善於做人。 讓懂做人的做事, 和懂做事的人做人, 都是糟糕的事情。 但何以老是發生這樣的情況呢。 說白了, 我們的體制是垂直體系。 ··················非加官進爵, 不可鮮衣怒馬。

這事情還有兩個層面可說, 一是上面不去直接獎勵一個人把自己的工作做好, 讓其安於其位。 而是拿虛妄的升職去鼓勵下屬不安其位。 而另一個層面則是, 一個人確實也不大能擺脫升職加薪的誘惑, 困守自己的崗位而不見異思遷。 既然不願意固守自己的崗位, 堅持下去將事情做到精益求精。 更多還是一把快速兌現,

不管日後深陷洪水滔天。

所以說起來, 如今所謂的提倡工匠精神, 也就是自我安慰了。 一碗小面下好, 馬上就開連鎖了。 或者一場乒乓球打贏, 馬上就去參政議政。

道理很簡單, 但到關鍵的時候, 就不見得能明白了。 說利慾薰心也有點過了, 但畢竟心懷僥倖, 今朝有酒今朝就先醉吧。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