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烏克蘭新服役導彈堪稱戰略殺神 金主提供巨額資金 本國軍迷不看好

近日, 烏克蘭媒體公佈了其國產新型短程彈道導彈“雷霆-2”(GROM-2)的服役畫面。 據報導, 這款由“南方”設計局設計開發的新型短程地對地彈道導彈射程最小射程為50公里, 最大射程為280公里, 將在今年實現大規模的國產化。

圖為開出廠房的“雷霆-2”短程彈道導彈。 該彈使用同為烏克蘭國產的五軸重型越野卡車為底盤, 搭載雙連裝發射箱, 該設計在短程彈道導彈上較為少見。

在該彈服役前, 烏克蘭戰術導彈部隊的主要裝備依舊是蘇聯解體前分到的9K79“圓點”彈道導彈, 該彈基本型最大射程為120公里, 圓概率誤差為100米——在“圓點”量產的1973年, 這樣的性能可謂是出類拔萃, 極為先進。

圖為烏克蘭閱兵時, 其對外公開展示的9K79“圓點”(北約代號SS-21“聖甲蟲”)。 這款彈道導彈在服役時, 於射程和精准度方面都十分先進。 但時至今日不少遠端火箭炮都能達到甚至超過它的水準, 在失去了從俄方進口同類武器、以及面對東面“伊斯坎達爾”彈道導彈的威脅時, 烏克蘭重拾短程彈道導彈的開發也在情理之中。

但烏克蘭人對此並未表達出太多欣喜——製造“雷霆-2”這樣的短程導彈對於“南方”設計局而言, 根本無法與昔日的榮光相比。

圖為被稱為“死亡列車”的RT-23(SS-24“手術刀”)導彈系統, 該彈是“南方”設計局的拳頭產品之一。

冷戰時期, “南方”設計局(又稱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586特種設計局)是蘇聯重要的火箭和導彈設計局, 其產品在蘇聯的導彈版圖中佔據半壁江山, 甚至有近一半的戰略導彈是由“南方”和下屬工廠設計並獨立生產的。

以戰略導彈為例, 蘇聯的第一代戰略導彈P-12“涼鞋”(SS-4)、P-14“短劍”(SS-5)、、第二代洲際彈道導彈P-36“撒旦”(SS-18)都是大名鼎鼎的戰略殺神, 而“撒旦”更是在蘇聯解體後為“南方”設計局和俄方聯手改造為“第聶伯”商業火箭, 為兩國帶來了不少的利潤。

圖為“南方”設計局主導研發的“第聶伯”運載火箭, 其發射品質達到211噸, 和長征二號丁為同一級別。

利用過時的, 將要被裁撤的彈道導彈改造為運載火箭, 這是“南方”設計局在蘇聯解體後的最大也是唯一業務。 但好景不長, 克裡米亞和烏東危機先後爆發, 俄烏關係很快走進冰點,“南方”設計局的民間業務頓時全面停擺,在最困難時甚至每天平均流失四十位技術人員。

圖為道路試驗/轉移時的“雷霆-2”短程彈道導彈,觀者寥寥無幾。

相比那些拔地而起的冷戰怪物,該彈一米左右的直徑只能算是個毫不起眼的小不點,和中國早就成熟十餘年,出口多國的B-611系列產品基本在同一等級。

看清這點之後,或許就能明白為什麼烏軍迷對這款導彈不甚關心。即使“雷霆-2”和“南方”設計局最終都能在國際軍火市場上大獲成功,也根本無法彌補一代人心中的那個深刻印象——它們應該是豎立在發射架上橫指向天的長劍,而不是躺在發射箱裡的匕首。(利刃)

俄烏關係很快走進冰點,“南方”設計局的民間業務頓時全面停擺,在最困難時甚至每天平均流失四十位技術人員。

圖為道路試驗/轉移時的“雷霆-2”短程彈道導彈,觀者寥寥無幾。

相比那些拔地而起的冷戰怪物,該彈一米左右的直徑只能算是個毫不起眼的小不點,和中國早就成熟十餘年,出口多國的B-611系列產品基本在同一等級。

看清這點之後,或許就能明白為什麼烏軍迷對這款導彈不甚關心。即使“雷霆-2”和“南方”設計局最終都能在國際軍火市場上大獲成功,也根本無法彌補一代人心中的那個深刻印象——它們應該是豎立在發射架上橫指向天的長劍,而不是躺在發射箱裡的匕首。(利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