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威海女教師隻身一人泰國支教傳播中華文化

她年方而立, 隻身一人前往異國他鄉;語言不通交流不暢, 她選擇用微笑去面對。 2017年夏天, 威海的青年女教師劉珊珊開啟了一段不一樣的人生旅程——前往泰國宋卡府合艾市進行支教。

響應號召, 她告別家人踏上支教路

在合艾陶華慈善教育中學, 劉珊珊擔任著五年級三個班和六年級兩個班的中文教學工作, 每週要上18節課, 並負責維持上下學及中午的校園秩序, 生活忙碌且辛苦, 可是性格活潑的她一直樂在其中。

2017年2月27日, 山東省人民政府僑務辦公室印發了《關於推薦教師赴海外任教的通知》, 國務院僑務辦委託我省推薦一批教師赴泰國、印尼、所羅門等華校任教,

威海市分到中學漢語教師和幼兒漢語教師兩個名額, 劉珊珊正是其中之一。

泰國的異域風情和自然風光令人沉醉, 而支教生活卻讓劉珊珊飽嘗生活的酸甜苦辣。 她告訴記者, 儘管她已在泰國生活將近半年,

卻依然懷念汪疃小學的那群孩子。

劉珊珊提交去泰國支教的申請資料時, 正擔任著汪疃小學語文教師的職位。 畢業于山東省曲阜師範大學文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她從小就立志做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 2010年8月劉珊珊來到威海市臨港區, 在汪疃小學一干就是7年。 期間, 她多次在省市級徵文比賽中獲獎, 並連續兩年榮獲“臨港區優秀教師”榮譽稱號。

對於劉珊珊出國的決定, 有支持鼓勵的, 也有不理解反對的。 她告訴身邊的親朋好友, 向外國學生傳播中華文化是她一直以來的夢想, 這次赴外支教機會十分寶貴, 她不願意錯過。 同時她表示會注意自身安全, 讓家人放心。

背負使命, 懷揣夢想。 經過層層篩查後, 劉珊珊於7月踏上前往泰國的征程, 開始了為期兩年的支教生活。

心懷忐忑, 她走上泰國教學講臺

劉珊珊任職的合艾陶華慈善教育中學位於泰南宋卡府合艾市中心, 由熱心教育的潮州人於1952年創辦, 包括幼稚園、小學部和初中部, 開設華文、泰文和英文等課程,

在校學生約1200多名, 2013年11月被國僑辦批准為“華文示範學校”。

來到一個陌生的教學環境, 劉珊珊面臨著全新的挑戰。 雖然泰國五六年級的教材深度相當於國內的三年級, 但是學生從三年級才學習拼音, 漢語基礎相對較弱。 同時泰國學生性格活潑好動, 思維活躍, 紀律意識也相應非常薄弱。 上課過程中, 隨意講話、走動、要求去廁所的情況屢見不鮮。

“之前習慣了國內整齊劃一、認真聽講的授課環境, 來到泰國確實感到不適應。 加上語言不通, 無法將自己的要求傳達給學生, 也增加了教學的難度。 ”談起剛來泰國的日子, 劉珊珊滿是苦惱。

為了加快融入校園生活, 提高教學質效, 劉珊珊及時調整教學策略。

她先是給學生們立好課堂規矩, 告訴學生鈴聲一響快速上洗手間、休息, 在課堂進行過程中, 無特殊情況不可以打報告外出。 點名答到、回答問題等時候, 說話要響亮乾脆。 同時她抓緊時間學習日常生活和課堂中常用的泰語, 加強與學生的交流和溝通。

針對泰國學生學習積極性、耐性和專注力較弱的情況,劉珊珊採用多種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例如對表現好的同學在本子上蓋紅印章並定期評比,數量領先的同學可以獲得中國結等小禮物。對於課堂不認真聽講、擾亂秩序的學生,劉珊珊會毫不客氣地沒收他們的玩具,或讓其到講桌前寫字等,讓學生們學會遵守規定。

在教學過程中,劉珊珊靈活運用機械練習法、替換練習法、情境學習法、感情朗讀法、擴展練習法、詞語填空法等方法,充分利用學生能聽懂的簡單英文、肢體語言、手勢、模仿、圖畫等手段,便於學生理解。學生課堂表現好時她還會播放中文歌曲,以達到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習效率的目的。

肩負使命,她當好中華文化傳播使者

在赴泰國之前,劉珊珊曾前往濟南進行前期培訓。從那時開始,她就深深感到身上肩負的責任。在泰國,華人華僑十分注重青少年的中文教育,民間自主開辦了多家華人學校,許多學校也開設有華文課程,目的就是讓青少年從小學習民族語言和中國文化,培養青少年對中國的感情。

課上,劉珊珊運用靈活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學習中文的興趣。由於教學條件所限,暫時不能進行多媒體教學,她就利用卡片、遊戲、比賽等方法讓學生在玩樂中學習中文。她還會給學生佈置豐富多彩的手工作業,如畫畫學詞、製作生詞卡片、新年賀卡等,讓孩子書寫簡單的漢字,從而感受中國文化的獨特魅力。課餘時,劉珊珊還積極輔導學生參加漢語演講、中文歌曲比賽,製作壁報、和學生談心,讓學生于潤物無聲中領略中華文化的風采。

泰國南部各所民辦學校每年會組織一系列華文比賽專案,包括演講、唱歌、書法、漢語營等。最近這段時間,劉珊珊正負責訓練兩位學生唱中文歌。泰國學生唱中文歌的發音不准,需要一遍又一遍地糾正、示範。學生對於歌曲的感情把握不到位,她也要想辦法引導學生去感覺、去體悟。在這個過程中,劉珊珊自身也得到了很大的鍛煉。

漸漸地,學生的中文水準越來越高。他們高興地稱呼劉珊珊為“中國姐姐”,這個溫馨的稱呼,讓她感動許久。

在異國他鄉的日子,劉珊珊深深體會到了泰國的民俗風情,開闊了她的視野,也鍛煉了她勇於承擔使命和無私奉獻的國際主義精神。在泰國支教的日子,是她人生長河中的寶貴財富。她說,在這裡的每一天都值得珍惜、回憶。

時間的步履匆匆,轉眼已是2018年。對於劉珊珊來說,這是她人生中首次在異國他鄉度過元旦之夜。從盛夏到寒冬,劉珊珊在泰國的日子已經過去半年,這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她內心自知。

然而在這個天性樂觀的山東姑娘看來,生活因挑戰而更加精彩。”工作、生活中有困難也有挑戰,但我會以樂觀的精神和頑強的毅力去面對、克服。期待在2018年,我能繼續扎扎實實地努力,前行。”在泰國宋卡府合艾市的夜空下,劉珊珊也許下了2018年的新年願望。

讓我們祝福劉珊珊老師在他鄉一切順利

平安、健康!

針對泰國學生學習積極性、耐性和專注力較弱的情況,劉珊珊採用多種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例如對表現好的同學在本子上蓋紅印章並定期評比,數量領先的同學可以獲得中國結等小禮物。對於課堂不認真聽講、擾亂秩序的學生,劉珊珊會毫不客氣地沒收他們的玩具,或讓其到講桌前寫字等,讓學生們學會遵守規定。

在教學過程中,劉珊珊靈活運用機械練習法、替換練習法、情境學習法、感情朗讀法、擴展練習法、詞語填空法等方法,充分利用學生能聽懂的簡單英文、肢體語言、手勢、模仿、圖畫等手段,便於學生理解。學生課堂表現好時她還會播放中文歌曲,以達到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習效率的目的。

肩負使命,她當好中華文化傳播使者

在赴泰國之前,劉珊珊曾前往濟南進行前期培訓。從那時開始,她就深深感到身上肩負的責任。在泰國,華人華僑十分注重青少年的中文教育,民間自主開辦了多家華人學校,許多學校也開設有華文課程,目的就是讓青少年從小學習民族語言和中國文化,培養青少年對中國的感情。

課上,劉珊珊運用靈活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學習中文的興趣。由於教學條件所限,暫時不能進行多媒體教學,她就利用卡片、遊戲、比賽等方法讓學生在玩樂中學習中文。她還會給學生佈置豐富多彩的手工作業,如畫畫學詞、製作生詞卡片、新年賀卡等,讓孩子書寫簡單的漢字,從而感受中國文化的獨特魅力。課餘時,劉珊珊還積極輔導學生參加漢語演講、中文歌曲比賽,製作壁報、和學生談心,讓學生于潤物無聲中領略中華文化的風采。

泰國南部各所民辦學校每年會組織一系列華文比賽專案,包括演講、唱歌、書法、漢語營等。最近這段時間,劉珊珊正負責訓練兩位學生唱中文歌。泰國學生唱中文歌的發音不准,需要一遍又一遍地糾正、示範。學生對於歌曲的感情把握不到位,她也要想辦法引導學生去感覺、去體悟。在這個過程中,劉珊珊自身也得到了很大的鍛煉。

漸漸地,學生的中文水準越來越高。他們高興地稱呼劉珊珊為“中國姐姐”,這個溫馨的稱呼,讓她感動許久。

在異國他鄉的日子,劉珊珊深深體會到了泰國的民俗風情,開闊了她的視野,也鍛煉了她勇於承擔使命和無私奉獻的國際主義精神。在泰國支教的日子,是她人生長河中的寶貴財富。她說,在這裡的每一天都值得珍惜、回憶。

時間的步履匆匆,轉眼已是2018年。對於劉珊珊來說,這是她人生中首次在異國他鄉度過元旦之夜。從盛夏到寒冬,劉珊珊在泰國的日子已經過去半年,這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她內心自知。

然而在這個天性樂觀的山東姑娘看來,生活因挑戰而更加精彩。”工作、生活中有困難也有挑戰,但我會以樂觀的精神和頑強的毅力去面對、克服。期待在2018年,我能繼續扎扎實實地努力,前行。”在泰國宋卡府合艾市的夜空下,劉珊珊也許下了2018年的新年願望。

讓我們祝福劉珊珊老師在他鄉一切順利

平安、健康!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