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學佛心路:學誠法師——快樂和財富

現代的都市人每天都在忙忙碌碌, 工作, 學習, 交流, 聚餐, 趕公交, 擠地鐵……為了生存, 為了財富, 為了追求快樂。

什麼是快樂?乍一看, 這個問題似乎太簡單了。 大部分人會以擁有財富為快樂, 還有些人以睡懶覺為快樂, 有些人以購物為快樂, 有些人以事業有成為快樂, 父母因孩子有份好工作而快樂……快樂究竟是什麼?若打破砂鍋問到底, 很少有人能說清楚這個問題, 快樂無形無相, 它是我們內心的一種感受。

財富, 現代人無法回避的兩個字。 為了它, 早出晚歸, 披星戴月;為了它, 走南闖北, 廢寢忘食;為了它, 無休無假……追求快樂是人的本能,

但把追求財富當成快樂, 卻偏離了這個本能。

適當的錢財是必要的, 它讓我們衣食豐足, 生活無憂。 可一旦過度追求財富, 最終會被財富綁架, 變成它的奴隸。 膨脹的欲望會給人帶來痛苦, 其深度和廣度都遠遠超過帶給人們的快樂。

財富原本是用來滿足日用所需, 可人一旦迷失于財富中, 會誤把追求財富當作生活, 忘記財富的真實作用, 以及自己是否真的需要這些財富。 一間並不大的房子已能滿足自己生活安居, 欲望一旦膨脹就會失控, 自己會追求更大的房子, 有了大房子再追求別墅。 同樣, 有了自行車, 就想著要摩托車, 有了摩托車就想著要汽車, 直至豪車, 此時的自己已經不知不覺中被財富和欲望綁架, 整天為它忙碌, 卻很少想為什麼。

擁有了大量財富後, 人們不得不面對另一個問題, 那就是如何保證財富的安全。 天災, 盜賊, 股票、期貨、外匯買賣的升降, 威脅著自己辛苦得來的財富。 自己時時都要想著財富的安全, 為此睡不好覺, 生活不得自在,

更談不上快樂了。 人擁有了大量財富, 不僅要考慮財富的安全, 還要考慮自己及家人的人身安全, 不得不雇私人保鏢, 原本平靜的生活, 卻變成了提心吊膽。 因為財富分割的問題, 家庭成員之間還可能會產生分歧, 甚至反目成仇。

一個人一生的福報是有限的,

消耗多少財富均有定數, 其餘財富是為別人代管, 臨終時財富是帶不走的。 《紅樓夢》中有一首《好了歌》, 其中一句是“世人都曉神仙好, 只有金銀忘不了。 終朝只恨聚無多, 及到多時眼閉了。 ”便是對這一現象的真實寫照。

財富給不了我們快樂, 那快樂在哪裡?快樂就在我們平淡的日常生活中。 要想快樂, 人就要少欲知足, 要惜福, 要樂於助人。 少欲知足、惜福的人, 不僅內心快樂, 而且壽命也會延長, 並且無病或少病。 相反, 不惜福, 肆意浪費, 生活奢華, 福報提前消耗, 壽命因此縮短, 祿盡人亡就是這個道理。 過度消耗福報, 餘生還會得各種各樣的疾病, 痛苦不堪, 如現代的富貴病冠心病、糖尿病等。

我們用拳頭打別人時,

自己手也會痛, 自己喊出去什麼聲音, 山谷就會返回什麼聲音, 猶如物理上的作用力與反作用力, 這是宇宙的法則, 是因果。 因此, 樂於助人, 讓別人快樂, 自己才會快樂。 佛法中講自他不二, 一位出家法師說“生命的意義寫在眾生的笑臉上”, “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 成就別人就是成就自己”。 我們都有這樣的感受, 當我們給親人或者關係好的人帶來快樂時, 自己也會很快樂。 同樣地, 我們如果讓周圍的人都快樂, 自己怎麼能不快樂呢。 見面時的一句問候, 生病時的一句關懷, 臨別時的一句囑託, 事業成功時的一句讚歎, 失意時的一句安慰……輕鬆的付出, 豐厚的回報。

快樂和財富是啥關係?他們之間沒有必然聯繫。財富的處理需要智慧,一旦處理不當,就會成為痛苦的根源。貪婪地追求財富還會引起人與人之間的爭鬥,甚至國與國之間的戰爭。

快樂是什麼?快樂是少欲知足,是惜福,是利他,是一顆慈悲心,是促進和諧、回饋社會的行動。

快樂和財富是啥關係?他們之間沒有必然聯繫。財富的處理需要智慧,一旦處理不當,就會成為痛苦的根源。貪婪地追求財富還會引起人與人之間的爭鬥,甚至國與國之間的戰爭。

快樂是什麼?快樂是少欲知足,是惜福,是利他,是一顆慈悲心,是促進和諧、回饋社會的行動。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