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佛學知識版“頭腦王者”,等你來戰!

學佛這麼久, 不知道自己的佛學知識瞭解多少?

施主, 我看你骨骼清奇, 頗具慧根, 不如來考考吧!都是單選題哦~

1、皈依是正式成為佛弟子的第一步,

皈依後必須要做到的是 。

A:持五戒

B:持八關齋戒

C:不再成為其他宗教的教徒

2、十善業是指: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綺語、不兩舌、不惡口、不慳貪、不瞋恚以及 。

A:不邪見

B:不飲酒

C:過午不食

3、真正的善財童子並非《西遊記》中的紅孩兒,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的修學經歷是佛陀在 中講述的。

A:《楞嚴經》

B:《華嚴經》

C:《法華經》

4、玄奘法師西行求法、九死一生, 歷時17年帶回佛經657部, 又用19年翻譯了75部經論, 共1335卷。 下列經典在, 只有 不是玄奘法師所譯。

A:《瑜伽師地論》

B:《解深密經》

C:《善生經》

5、菩薩所修行的“六度”也是有次第, 正確次序是 。

A: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

B:持戒、佈施、忍辱、精進、禪定、般若

C:佈施、持戒、精進、忍辱、禪定、般若

6、“三藏十二部”中, “三藏”指的是 。

A:經、律、論

B:佛、法、僧

C:精、氣、神

7、釋迦牟尼佛的十大名號中, 代表佛陀以種種方便調伏修行者, 令其遠離垢染而解脫煩惱。

A:如來

B:調禦丈夫

C:正遍知

8、漢語中不少日常的詞彙其實都源自佛教經典之中, 下列詞語中 不是來源於佛教。

A:世界

B:志願

C:單位

D:宇宙

9、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中, 觀音菩薩的道場是 ?

A:山西五臺山

B:浙江普陀山

C:安徽九華山

D:四川峨嵋山

10、淨土三經是指 ?

A:般若經、華嚴經、法華經

B:阿彌陀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

C:金剛經、心經、壇經

D:楞嚴經、圓覺經、法華經

確定好你的答案了嗎?檢驗你能否成為佛學版“頭腦王者”的時刻到了, 答案在下面:

1、答案:C持五戒

解析:皈依後可根據自身的願力和實際情況, 再決定是否受持五戒和八關齋戒。 有決心者,

可通過受持戒律得到戒體!

皈依時虔誠誦念“皈依佛, 皈依法, 皈依僧”, 成為佛弟子。 這是真切、投入、全身心的皈依, 而不是“三心二意”式的暫時投靠。 因此, 佛弟子可以接觸瞭解其他宗教, 但不能同時成為其他宗教的教徒。

2、答案:A不邪見

解析:在《十善業道經》中, 釋迦牟尼佛詳細說明了修行十善業的功德。 十善業的最後一業是“不邪見”, 也被稱作“正知正見”。

知見正確了, 自當知道為何佛法必須落實到自己的日常行動上;知見走偏了, 越是用力越是南轅北轍。

3、答案:B《華嚴經》

解析:善財童子是《華嚴經》中重要篇章之一, 善財童子過去有大善根, 通過文殊菩薩點化悟到了基本的智慧。

在菩薩指引下外出參學, 通過五十三次的參訪, 向風格和法門各異的善知識學習,

最終成就善果, 並發願跟隨觀世音菩薩救度眾生。

4、答案:C《善生經》

解析:玄奘法師回到長安後, 唐太宗兩度力勸其放棄佛道入朝為官, 都被拒絕。

玄奘法師從西域那爛陀寺傳承並譯出了《瑜伽師地論》《解深密經》等唯識學重要經典, 成為唯識宗創始人。

《善生經》的譯者則是梵僧佛陀耶舍和竺佛念, 比玄奘法師早了近兩百年。

這部經是佛陀針對在家佛教徒所講, 道理淺顯, 把佛弟子在為人處事和修行中的責任義務講得非常明確, 太虛法師非常重視並多次講解過這部經典。

5、答案:A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

解析:佈施不僅是“六度”之首, 也是菩薩所修行的“四攝”之一。 菩薩以這六度這六個方法, 像船一樣既能自度,

又能度一切眾生, 解脫煩惱、到達彼岸。

《解深密經》中對六度的順序有過闡釋, 前面的一項既可以作為後面的引發之因, 也能作為後面的所依之因。

若於身外財物無所顧惜, 就能受持清淨禁戒;能護持禁戒, 就能修行忍辱;能修行忍辱, 自然會發起精進;要是能發精進, 就能進入禪定(止觀)。 五項具備, 即可證得般若智慧。

6、答案:A 經、律、論

解析:三藏是佛教典籍的統稱, 指經、律、論三類。 玄奘法師也被尊稱為“唐三藏”, 正是因為他熟知佛教中的經、律、論三藏。

簡單來說, 經, 是佛陀住世時於不同場合所開示的內容, 即佛經, 是佛法的根本教義;律, 是記述佛門戒規威儀的;論, 是祖師大德對佛經和佛陀開示所做的論議解釋。

7、答案:C調禦丈夫

解析:釋迦牟尼佛即佛陀,有十大名號: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佛陀教化引導一切可度者﹐以種種方便調禦修行者的心性,使其契入正道,正如馴馬師善於調禦馬性,故名調禦丈夫。丈夫,即是勇健之人,勇進正道修行不退者。

8、答案:D宇宙

解析:單位,是指禪堂中已經貼了名字的座位,《敕修清規》中記載,“昏鐘鳴,須先歸單位坐禪。”世界,出自《楞嚴經》,佛陀為阿難開示,“雲何名為眾生世界?世為遷流,界為方位。”

世,代表過去、現在、未來三世,包括了所有的時間;界,代表東南西北上下等十個方位,包括一切的空間。

志願,這是個同義複詞,出自《華嚴經·入法界品》,彌勒菩薩稱讚善財童子道,“勇猛精進,志願無雜,深心堅固,恒不退轉......”而宇宙一詞,最初源自《莊子》。

9、答案:B浙江普陀山

中國佛教四大名山分別是安徽九華山——地藏王菩薩的道場、山西五臺山——文殊菩薩的道場、浙江普陀山——觀世音菩薩的道場、四川峨眉山——普賢菩薩的道場。

普陀山的名稱,出自佛教《華嚴經》等六十八卷,全稱為:"補坦洛迦"、"普陀洛迦",是梵語的譯音,意為"美麗的小白花",由於中國歷代帝王多建都在北方,所以自元朝以來,慣稱此山為"南海普陀"。

普陀山又有"五朝恩賜無雙地,四海尊崇第一山"的美譽。

10、答案:B阿彌陀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

淨土三經,有關阿彌陀佛及其極樂淨土的三部佛經,為漢傳淨土宗的根本經典。

《無量壽經》宣說了阿彌陀佛(無量壽佛)接引眾生的大願,極樂世界的莊嚴,娑婆世界的污穢等內容。

《觀無量壽經》宣說了觀想念佛的十六次第 (十六觀),淨業三福(往生資糧),以及九品往生(修行果報)等內容。

《阿彌陀經》宣說了極樂世界的莊嚴以及阿彌陀佛佛號的由來與意義,勸眾生發願往生極樂世界,引證了十方諸佛的讚美之詞,並強調了淨土法門是難信之法。本經提到只要一心念佛,定可往生淨土。

看來我還需努力啊,錯了好幾道題,慚愧慚愧......

施主莫慚愧,對與錯並不重要,重在能夠逐漸吸收瞭解佛教知識。歡迎大家在下方參與留言多多探討哦~

往期精選

隨喜轉發,也是一種功德!

凡是關注再生網的使用者,在聊天介面

回復您想瞭解的生肖,如“狗”即可查看2018年該生肖運程詳解。

回復“攻略”或“旅遊”,即可查看再生網獨家旅遊攻略指南。

返回首頁,點擊下方自訂功能表【相關引導】內【周易占卜】,即可進行占卜測試。

歡迎向再生網投稿:rebirthweb@sina.com

再·生·網 rebirthweb

感恩 | 分享 | 包容 | 自在

解析:釋迦牟尼佛即佛陀,有十大名號: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佛陀教化引導一切可度者﹐以種種方便調禦修行者的心性,使其契入正道,正如馴馬師善於調禦馬性,故名調禦丈夫。丈夫,即是勇健之人,勇進正道修行不退者。

8、答案:D宇宙

解析:單位,是指禪堂中已經貼了名字的座位,《敕修清規》中記載,“昏鐘鳴,須先歸單位坐禪。”世界,出自《楞嚴經》,佛陀為阿難開示,“雲何名為眾生世界?世為遷流,界為方位。”

世,代表過去、現在、未來三世,包括了所有的時間;界,代表東南西北上下等十個方位,包括一切的空間。

志願,這是個同義複詞,出自《華嚴經·入法界品》,彌勒菩薩稱讚善財童子道,“勇猛精進,志願無雜,深心堅固,恒不退轉......”而宇宙一詞,最初源自《莊子》。

9、答案:B浙江普陀山

中國佛教四大名山分別是安徽九華山——地藏王菩薩的道場、山西五臺山——文殊菩薩的道場、浙江普陀山——觀世音菩薩的道場、四川峨眉山——普賢菩薩的道場。

普陀山的名稱,出自佛教《華嚴經》等六十八卷,全稱為:"補坦洛迦"、"普陀洛迦",是梵語的譯音,意為"美麗的小白花",由於中國歷代帝王多建都在北方,所以自元朝以來,慣稱此山為"南海普陀"。

普陀山又有"五朝恩賜無雙地,四海尊崇第一山"的美譽。

10、答案:B阿彌陀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

淨土三經,有關阿彌陀佛及其極樂淨土的三部佛經,為漢傳淨土宗的根本經典。

《無量壽經》宣說了阿彌陀佛(無量壽佛)接引眾生的大願,極樂世界的莊嚴,娑婆世界的污穢等內容。

《觀無量壽經》宣說了觀想念佛的十六次第 (十六觀),淨業三福(往生資糧),以及九品往生(修行果報)等內容。

《阿彌陀經》宣說了極樂世界的莊嚴以及阿彌陀佛佛號的由來與意義,勸眾生發願往生極樂世界,引證了十方諸佛的讚美之詞,並強調了淨土法門是難信之法。本經提到只要一心念佛,定可往生淨土。

看來我還需努力啊,錯了好幾道題,慚愧慚愧......

施主莫慚愧,對與錯並不重要,重在能夠逐漸吸收瞭解佛教知識。歡迎大家在下方參與留言多多探討哦~

往期精選

隨喜轉發,也是一種功德!

凡是關注再生網的使用者,在聊天介面

回復您想瞭解的生肖,如“狗”即可查看2018年該生肖運程詳解。

回復“攻略”或“旅遊”,即可查看再生網獨家旅遊攻略指南。

返回首頁,點擊下方自訂功能表【相關引導】內【周易占卜】,即可進行占卜測試。

歡迎向再生網投稿:rebirthweb@sina.com

再·生·網 rebirthweb

感恩 | 分享 | 包容 | 自在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