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限塑令”十年名存實亡 發改委公開徵求管理意見

轉自:財新網

十年來, “白色污染”不僅沒有消失, 反而越來越氾濫, 以至於近些年, “限塑令”名存實亡的說法頻頻傳出

原圖距2008年“限塑令”施行已將近10年,

其成效飽受爭議。 圖/視覺中國

【財新網】距2008年“限塑令”施行已將近10年, 其成效飽受爭議, 2018年1月, 國家發改委官網開設了“我為塑膠垃圾污染防治建言獻策”專欄, 邀請社會各界人士圍繞不同領域塑膠製品的管理要求, 在2018年1月5日至2018年1月31日期間, 提出意見建議。

此次意見徵集, 是基於目前國家發改委環資司正在研究制定的防治塑膠垃圾污染的政策檔, 按照“限制一批、替代一批、規範一批”的原則, 對不同生產、生活、消費等情形中使用的塑膠製品, 分領域、分品類提出政策措施。

2007年12月31日, 國務院辦公廳發佈《關於限制生產銷售使用塑膠購物袋的通知》, 自2015年1月1日起, 在全省範圍內禁止生產銷售和提供一次性不可降解塑膠購物袋、塑膠餐具。 吉林省成為我國第一個實施“禁塑”政策的省份。

2015年9月25日, 《江蘇省迴圈經濟促進條例》由江蘇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通過。 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 其中明確, 自本條例施行一年後, 餐飲經營者應當提供可迴圈使用筷子;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商品零售場所不得銷售、無償或者變相無償提供不可降解的塑膠購物袋。

以上措施是對“限塑令”的進一步補充, 而消費者方面存在的瓶頸問題也需正視。 “‘習慣’這個詞很要命, 它像一種勢力, 一旦被觸動, 就會引起人們的反感。 ”周珂認為, 一方面要採取強制手段來約束公眾行為;另一方面要加強低碳綠色生活理念的宣傳。

“我一直認為中國應出臺《環境教育法》, 國外要想推進綠色低碳的環保措施, 配套的重要立法都有《環境教育法》。 ”周珂認為, 沒有相關立法, 不對公眾進行宣傳教育, 不提高環境的意識, 沒有公眾的配合, 類似“限塑令”就可能會面臨施行不順暢的狀況。 ■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