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軍報:少數人在對待基層官兵的問題上出現偏差,時時揣摩領導

解放軍報

隨著國防和軍隊改革的深入推進, 部隊移防換防頻繁, 官兵分流交流增多, 生活困難多, 工作壓力大。 越是在這個時候, 領導和機關就越要牢固樹立基層至上、士兵第一的思想, 切實轉變作風, 真心實意為官兵著想, 竭盡全力為基層服務、讓官兵滿意。

但在現實中, 少數人在對待基層官兵的問題上出現了偏差。 有的不以“官兵滿意”為標準, 而是以“領導注意”為目標, 不是心中想著官兵, 而是時時揣摩領導, 處處迎合領導。 有的幹工作只為做給領導看, 領導喜好什麼就抓什麼, 熱衷打造短平快、撐門面的“應景工程”;有的只知圍著領導轉,

對領導強調多的問題抓得緊、改得好, 對領導強調少的問題行動慢、見效遲, 熱衷打造領導“可視範圍”內的“近景工程”;有的只求得到領導點贊, 喜歡造聲勢卻不幹實事, 熱衷打造華而不實、中看不中用的“盆景工程”。

之所以出現這些追求“注意力政績”的現象, 一方面, 是一些人政績觀不端正, 功利思想作祟。 有的把“領導滿意”看得過重, 把“得到某某領導高度讚譽”“上級給予充分肯定”當成最大政績;有的把“領導滿意”與職務提升畫上等號, 把個人成長進步寄希望于領導身上, 導致不琢磨事、專琢磨人, 不怕官兵不滿意、就怕領導不注意。 另一方面, 則是用人導向、工作導向、評價導向出現了偏差,

比如, 工作時只重過程不重效果, 評價時只看“顯績”不看“潛績”, 如此導向不正, 風氣必然不純。

準確領會領導意圖, 對領導負責, 讓領導滿意, 本沒有錯。 從本質上講, 領導滿意和官兵滿意是一致的, 官兵關心的就應該是領導關注的。 只有把領導滿意和官兵滿意一致起來, 執行中才不會因“雙重標準”而不知所措, 落實中才不會把領導滿意淩駕于官兵滿意之上。

但在實際工作中, “領導注意”與“官兵滿意”不一致時, 首先要考慮的還是“官兵滿意”。 官兵是部隊建設的主體, 是戰鬥力的基礎。 習主席指出, 要滿腔熱情關愛官兵, 想方設法為他們排憂解難, 不斷增強官兵的獲得感。 因為“給戰士站崗, 蓋被子, 這些不起眼的事情包含著革命的成功”。

從某種意義上說, 為官兵服務, 讓官兵滿意, 就是提升對戰鬥力的貢獻率。 長征途中, 紅軍頭上是敵機盤旋, 腳下是沼澤泥潭, 面前是皚皚雪山, 四周是敵人圍堵, 再加上補給不足、缺衣少糧, 面臨著很多難以想像的困難。 在這種艱苦條件下, 廣大幹部心中始終揣著戰士, 為他們扛槍背彈藥, 攙扶他們爬雪山過草地。 一到宿營地, 幹部就深入戰士中問寒問暖, 為戰士排憂解難, 甚至中央領導同志和軍師首長都把馬讓給傷病員和掉隊的戰士騎。 正是這種關心關愛激發出紅軍無窮的精神力量, 創造出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

心中有兵, 才能真心為兵;心中無兵, 就不可能有真誠服務的務實舉措。 毛澤東同志曾說:“很多人對於官兵關係、軍民關係弄不好,

以為是方法不對, 我總告訴他們是根本態度(或根本宗旨)問題。 這態度就是尊重士兵和尊重人民。 ”各級領導幹部和機關有了這個態度, 自然會把注意力下沉、工作重心下移, 想辦法搞清楚基層和官兵最期盼啥、最需要啥, 弄明白基層和官兵支持什麼、反對什麼;自然會把官兵放在心上, 把官兵的需求當作第一追求, 把官兵的呼聲當作第一信號, 從官兵最關心的事情做起, 從官兵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糾起, 從官兵不滿意的地方改起, 即便再小的事也會當成大事來處理, 再難的問題也會想辦法去解決。

(原標題為《 多想著官兵 少揣摩領導——糾正“四風”不止步系列談之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