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鮮度」2018美陸軍新單兵裝備亮相

【學術plus】 新添加號內搜索功能!

根據美軍網站日前報導, 美國陸軍將在2018年啟動一系列單兵武器裝具換裝, 其中既包括迷彩服、頭盔、作戰靴、戰鬥背心等單兵裝具, 也包括手槍、步槍、火箭筒等傳統輕武器, 此外還包括單兵外骨骼等高科技裝備。

大力推動單兵穿戴裝具更換

對美軍來說, 剛剛過去的2017年可以說是最“潮”的一年。 因為歷時4年、耗資9.4億美元的迷彩服換裝計畫終於完成。 美陸軍用顏色略顯鮮豔的“森林迷彩”(也稱“全地形”迷彩)全面替換使用十餘年“數碼迷彩”(也稱“通用迷彩”)。 2018年, 美陸軍將在此基礎上, 繼續推動單兵穿戴裝具更換。

在迷彩服方面, 美陸軍計畫在一年時間內配發“輕質改進型炎熱氣候陸軍戰鬥服”, 這種戰鬥服將通過減少布料和兜袋來增加透氣性。 而最先開始啟動該型戰鬥服的單位將是駐紮在夏威夷的第25步兵師。 與此同時, 該單位還將擔負3萬雙新型陸軍叢林作戰靴的測試任務。

早在2017年4月, 美陸軍就提出了新型叢林作戰靴的採購需求。 新型叢林作戰靴具備防水功能, 儘量減少泡沫質地材質, 即便進水後也不會大量吸水, 還具備防刺功能, 更適合叢林作戰環境。

在戰鬥攜行具方面, 美陸軍計畫在今年夏天前, 開始配發新的“模組化可調整背心”。 該型戰鬥背心作為“軀幹和手足防護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包括可調整背心、防彈服、防彈骨盆防護系統、武裝帶等組成部分, 總重量不到10千克, 比美軍現在使用的戰術背心輕了2.3千克。 此外, “模組化可調整背心”既可以單獨不加外掛、輕裝隱蔽穿戴, 也可以加掛前後防彈板、護襠、護肩等外掛重裝穿戴, 應付多種場景。

另外, 美陸軍還在研發“綜合頭部保護系統”, 以取代現有的“增強作戰頭盔”, 但據推算, 最早也要到2020年才能完成。 作為彌補, 美陸軍推出了新型的可變色護目鏡, 以適應對中光照條件下的作戰。

穩步推動輕武器升級改造

美陸軍在2017年初宣佈, 將裝備M17和M18手槍,

取代已使用了近30年的M9貝雷塔9毫米手槍。 與M9手槍相比, M17和M18手槍的精確度更高, 人機工效更好, 版型設計更緊湊。 美軍計畫總計採購42.1萬支, 其中, 陸軍19.5萬支。 2017年11月28日, 美陸軍為駐在肯塔基州坎貝爾堡的第101空降師率先配發新手槍, 並計畫在今後10個月, 逐步在全陸軍範圍內配發新手槍, 換裝將首先從小組長開始。

另外, 美陸軍計畫在2018年年底前, 徹底完成全部M4的步槍升級改造。 美軍自1994年正式列裝M4步槍, 至今已有二十多個年頭。 與M4所採取的半自動、三發固定點射兩種發射模式相比, M4A1採取半自動和自動兩種更為靈活。 此外, M4A1採取略重的槍管, 具備更高的精度和更穩定的可靠性, 還可雙手互換操作。

在經過一年多的測試後, 美陸軍最終批准了用1111具更輕型的M3E1型火箭筒取代標準的84毫米“多用途反裝甲反人員武器系統”——即M3“卡爾·古斯塔夫”型火箭筒。

這也是“美陸軍組用武器更新一攬子計畫”的重要組成部分。 M3型火箭筒原型裝備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46年定型的M1火箭筒, 而M3火箭筒定型於1991年。 作為M3型火箭筒的升級型號, M3E1大量使用鈦合金, 後者比前者總重量減輕2.7千克, 長度縮短6.35釐米, 增加了一個改進型的提把, 加裝了護墊, 更便於射手長距離攜行和長時間據筒瞄準。 此外, M3E1可以通用M3的全部彈種。

謹慎開展高新裝備研發換裝

高新裝備方面,美軍特種作戰司令部計畫在2018年展開對綽號“鋼鐵俠”的21世紀單兵電子外骨骼裝甲進行全面測試。據悉,該套裝具並不像電影中“鋼鐵俠”所穿戴的那樣笨重,而是相對輕便。作為“單兵外骨骼”的重要項目,穿戴該裝具後,不僅可以提高負重能力,而且具備更強的防護性,此外還結合有多種感測器和電信設備,具備多維態勢感知,顯著提高特戰隊員的工作效率。考慮到面對的諸多技術困難,相關人士認為至少還要有一年半以上的時間,才能把這套裝備直接交付操作手。自“陸地勇士”專案擱淺後,美陸軍對於開發高技術單兵作戰系統一直抱有審慎的態度。

總體上看,美陸軍換裝,一方面服務于美陸軍任務需要,針對今後可能遂行任務的地理和氣候條件,進行預先準備。另一方面,也針對美陸軍現有裝備實際情況,結合近年來裝備在作戰中使用暴露的問題,大力進行升級改造。此外,在美陸軍的此次換裝中,從其許多武器、裝備、裝具上都可以看到特種部隊的影子,包括全地形迷彩服、模組化可調整戰術背心、M4A1步槍等等,都是美軍特種部隊率先使用過的。由於美國特種作戰司令部具備獨立的裝備採購權和充足的經費,往往可以率先試用高新裝備。而陸軍,也往往會借鑒特種部隊的試用經驗,來決定是否進行大規模換裝,一方面積累經驗,另一方面可以儘早發現問題,減少使用風險。

歡迎大家評論

聲明: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觀點不代表本機構立場。

《中國電子科學研究院學報》歡迎各位專家、學者賜稿!投稿連結 http://kjpl.cbpt.cnki.net

學報電話:010-68893411

學報郵箱:dkyxuebao@vip.126.com

謹慎開展高新裝備研發換裝

高新裝備方面,美軍特種作戰司令部計畫在2018年展開對綽號“鋼鐵俠”的21世紀單兵電子外骨骼裝甲進行全面測試。據悉,該套裝具並不像電影中“鋼鐵俠”所穿戴的那樣笨重,而是相對輕便。作為“單兵外骨骼”的重要項目,穿戴該裝具後,不僅可以提高負重能力,而且具備更強的防護性,此外還結合有多種感測器和電信設備,具備多維態勢感知,顯著提高特戰隊員的工作效率。考慮到面對的諸多技術困難,相關人士認為至少還要有一年半以上的時間,才能把這套裝備直接交付操作手。自“陸地勇士”專案擱淺後,美陸軍對於開發高技術單兵作戰系統一直抱有審慎的態度。

總體上看,美陸軍換裝,一方面服務于美陸軍任務需要,針對今後可能遂行任務的地理和氣候條件,進行預先準備。另一方面,也針對美陸軍現有裝備實際情況,結合近年來裝備在作戰中使用暴露的問題,大力進行升級改造。此外,在美陸軍的此次換裝中,從其許多武器、裝備、裝具上都可以看到特種部隊的影子,包括全地形迷彩服、模組化可調整戰術背心、M4A1步槍等等,都是美軍特種部隊率先使用過的。由於美國特種作戰司令部具備獨立的裝備採購權和充足的經費,往往可以率先試用高新裝備。而陸軍,也往往會借鑒特種部隊的試用經驗,來決定是否進行大規模換裝,一方面積累經驗,另一方面可以儘早發現問題,減少使用風險。

歡迎大家評論

聲明: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觀點不代表本機構立場。

《中國電子科學研究院學報》歡迎各位專家、學者賜稿!投稿連結 http://kjpl.cbpt.cnki.net

學報電話:010-68893411

學報郵箱:dkyxuebao@vip.126.com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