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橫山橋“大塊頭的章師傅”用行動告訴你:“扶!”

半個月前, 家住橫林崔橋的66歲老人金蓮珍和橫山橋五一村村民章華剛, 還只是陌生人。 如今, 不善言辭的老人再三說:“這個大塊頭的章師傅,

是我的貴人、恩人!”

路遇昏迷倒地老人 “大塊頭”扶起送醫

上月27日上午9點多, 金蓮珍騎著電瓶車出門, 因為家裡裝修, 準備到三河口買些玻璃。 沿朝陽路行駛到東城灣村附近時, 由於低血糖外加天冷手腳麻木不聽使喚, 她撞向了路邊的電線杆, 當即失去了意識。

“我也不知道發生了什麼, 醒來時就模糊看到一個‘大塊頭’在我旁邊, 問我‘阿姨, 怎麼樣了?’我說的第一句話是‘我怎麼在這裡, 頭好暈, 想吐’。 ”上週五, 金蓮珍向記者講述了當時的一幕。

後來才知道, “大塊頭”叫章華剛, 經營著一家機械加工廠。 當天, 他到芙蓉送貨回來的路上遠遠看到路邊躺著一個人。 “當時在我前面開過很多車, 但沒人停下來, 一輛拉煤的車靠近了又走了。

”章華剛加速上前, 看到躺在地上的老人額頭腫起, 不省人事, 一旁的電瓶車由於強烈撞擊, 前輪轂已經斷裂。

章華剛小心扶起老人, 喊了幾聲, 老人漸漸恢復了一些意識。 醫學常識告訴他, 撞到頭後果可能不堪設想, 得趕緊打電話通知家屬。 “我用老人的手機給她家屬打了電話, 她的丈夫接了電話, 但人在廣州, 兒子的電話可能有事沒接通。 ”擔心等救護車的時間太長延誤治療, 在徵求老人的意見後, 章華剛把她扶上車, 送往了橫林醫院。 為了減輕老人的不適感, 細心的章華剛還把車窗搖下, 減緩了車速。

到醫院已是中午時分, 老人的兒子聽到消息後, 在那焦急等待著。 “我看老太太狀況不好, 坐都坐不住, 她兒子一個人肯定搞不定,

就讓他去掛急診, 我幫忙照看老太太。 ”陪著母子倆掛號、就診、做CT等各項檢查後, 章華剛才安心離開。

輾轉找到救命恩人 登門致謝才知是個“老好人”

“當時我兒子問他名字、電話, 他不肯說, 磨了半天, 才知道是五一人, 叫張華方(音譯)。 ”金蓮珍說, 如果不是這個好心人, 她不知道自己會在路邊躺多久, 遇到什麼意外。 儘管時隔半個月, 老人說起時仍然難掩激動, 眼眶泛淚, “我當時就想著一定要找到他, 當面感謝。 ”

巧的是, 金蓮珍的親家在橫山橋金豐村, 向他們提供了一個資訊:五一村有一個章家橋, 好心人有可能是那裡人。 1月1日, 剛剛出院的金蓮珍和兒子迫不及待地到五一村尋人。 “在村裡打聽了好久, 都沒人知道張華方,

倒是有個叫章華剛的, 和我描述的外形很一致。 ”直到金蓮珍登門致謝, 章華剛的家人才知道他做的好事。

鄰居們都圍攏過來, 紛紛誇讚“華剛是個老好人”, “平時就很熱心”, 對他出手救助倒地老人的行為並不意外。 “他在家都幫90多歲的奶奶洗頭”, “村裡老人半夜突發心梗, 也是華剛從鎮上趕回來, 送去的醫院”……村民周鳳華特別感動的是:“這幾年聽說市里有燈會, 村裡幾個老人特別想去, 華剛就找了輛麵包車, 帶大家去看燈會, 分批去了好幾趟, 連很多子女都做不到呢!”

“聽大家說這麼多, 我當時感覺是自己運氣好, 遇到了‘老好人’。 ”金蓮珍握著章華剛母親的手, 連連說:“阿姆, 真要感謝你培養了這麼好的兒子。 ”遺憾的是, 當天章華剛並不在家,

金蓮珍沒能當面致謝, 留下謝禮就離開了。

第二天, 章華剛拜託住在崔橋的姑姑打聽到了金蓮珍家, 上門將謝禮退了回去, “扶一把、送醫院是舉手之勞, 謝禮絕不能收。 ”

“說實話, 當時猶豫過;但人命關天, 等不了”

“說實話, 當時猶豫過。 ”章華剛坦言。 原來, 2016年, 橫山橋一家企業的員工勇救落水老人, 事後因肺部感染引發器官衰竭而去世, 直到最後, 被救者都沒有站出來證明其義舉, 導致逝者申請不到“見義勇為”, 沒法獲得政府救助。

“那件事情就發生在身邊, 挺心寒的, 我就是個普通人, 高尚的情操談不上, 猶豫是人之常情。 但後來一想, 人命關天, 等不了;而且, 我也現場拍了照片, 給家屬打了電話, 也是一種自我保護。 ”章華剛坦然地說。

“現在社會上很多人都不敢扶老人,他敢站出來,就是大家的榜樣。這次他幫助了我母親,如果下次我遇到同樣的事情,也會像他一樣勇敢站出來。”1月10日,金蓮珍的兒子陶俊燁通過微信向橫山橋鎮宣傳辦工作人員反映了此事,希望能讓更多人為章華剛的援手點贊。目前,橫山橋派出所正在為章華剛申報“見義勇為”。而金蓮珍正計畫著,“等丈夫年底回家,我們一家人一定要請好心人吃頓飯。”

採訪間隙,章華剛的微信響個不停,得知消息的朋友們都給他點了個贊,他在微信群裡發了一個紅包“見義勇為從我做起”。“如果下次再遇到,還是會站出來的吧!”章華剛說。

記者感言:

願我們被彼此溫暖以待

曾經,路遇倒地老人“扶起來”是一種本能。後來,因為一些“扶老人被訛”事件的發生,人與人之間的信任紐帶出現裂痕,“扶不扶”,成為一道選擇題。

在這裡,感動記者的不僅僅是“扶起老人”這件事情;在這裡,向選擇“扶”的章華剛致敬,也為心懷感恩的金蓮珍一家點贊。這一對助人者與受助者的暖心互動,或多或少驅散了隱約殘留在我們內心的道德陰霾。

人生,總會有不期而遇的溫暖,得到章華剛幫助的金蓮珍一家,在遇到類似事情時會站出來;而感受到助人之樂的章華剛,也會在下一次繼續站出來。這種正能量的延續,會讓“扶不扶”的糾結越來越少。願我們被彼此溫暖以待。

“現在社會上很多人都不敢扶老人,他敢站出來,就是大家的榜樣。這次他幫助了我母親,如果下次我遇到同樣的事情,也會像他一樣勇敢站出來。”1月10日,金蓮珍的兒子陶俊燁通過微信向橫山橋鎮宣傳辦工作人員反映了此事,希望能讓更多人為章華剛的援手點贊。目前,橫山橋派出所正在為章華剛申報“見義勇為”。而金蓮珍正計畫著,“等丈夫年底回家,我們一家人一定要請好心人吃頓飯。”

採訪間隙,章華剛的微信響個不停,得知消息的朋友們都給他點了個贊,他在微信群裡發了一個紅包“見義勇為從我做起”。“如果下次再遇到,還是會站出來的吧!”章華剛說。

記者感言:

願我們被彼此溫暖以待

曾經,路遇倒地老人“扶起來”是一種本能。後來,因為一些“扶老人被訛”事件的發生,人與人之間的信任紐帶出現裂痕,“扶不扶”,成為一道選擇題。

在這裡,感動記者的不僅僅是“扶起老人”這件事情;在這裡,向選擇“扶”的章華剛致敬,也為心懷感恩的金蓮珍一家點贊。這一對助人者與受助者的暖心互動,或多或少驅散了隱約殘留在我們內心的道德陰霾。

人生,總會有不期而遇的溫暖,得到章華剛幫助的金蓮珍一家,在遇到類似事情時會站出來;而感受到助人之樂的章華剛,也會在下一次繼續站出來。這種正能量的延續,會讓“扶不扶”的糾結越來越少。願我們被彼此溫暖以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