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體育>正文

這支國足被稱為“巴薩”,獲得世界盃參賽資格卻無法走出中國大門

再次進入世界盃是中國球迷一直以來的夢想, 這一次, 夢想近在咫尺, 而我們這支“國足”卻因為某些原因, 無法參賽。

究竟是何原因, 讓本是為國爭光的大好事情, 變成了泡影!

這是關於一群15歲花季姑娘的故事, 她們很特殊, 因為她們是聾啞人, 她們又很特別, 因為她們在付出了900多個日日夜夜的刻苦訓練之後, 終於登頂中國聾啞足球之巔, 拿到了第三屆世界聾人足球錦標賽的入場卷。

她們被世界稱為聾啞世界裡的“巴薩”。

然而由於姑娘們所在校方的不放行, 使得她們的“世界盃”之旅寸步難行。

主教練鄭國棟雖然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 但卻十年磨一劍, 將自己的球隊變成了全國冠軍並獲得在義大利舉辦的第三屆“聾啞人世界盃”, 這在聾啞足球裡屬於最高賽事, 鄭國棟和姑娘們的興奮可想而知, 可學校卻不想讓她們參加。

鄭國棟以為是錢的問題, 吃喝拉撒衣食住行總共需要將近40萬元, 於是他用個人名義籌來了40萬款項, 他以為這次校方應該沒有藉口阻攔了, 沒想到學校又用“安全”作為藉口。

可安全真的是問題嗎?

那麼學校明知這種情況下為什麼會固執己見呢?

其實不難理解, 當初允許鄭國棟建立足球隊, 是因為運動能夠幫助孤僻的聾啞學生之間建立友誼的橋樑, 使他們互相理解與幫助。

但隨著鄭國棟的帶領下, 聾啞足球隊越來越強大, 參加的賽事也越來越大, 得到了將近也就越來越多, 而孩子一有錢就會大手大腳, 學校曾明文禁止不准帶手機也變成了空話, 同一教室的學生貧富差距一大就會形成攀比, 沒參加足球隊的學生為了不被人看不起則會選擇小偷小摸。

按照學校的意思,鄭國棟的足球隊已經帶來了一股不正之風,而且現在越來越多的學生不把學習放在心上,他們不想學習,因為當老師只能有幾千塊的工資,得不到10萬元的獎金。

如果帶著這種思想進入社會,吃虧的遲早是這幫孩子。

所以,站在學校的角度來看,這的確是個令人頭疼的事情,以前是“利大於弊”,現在變成了“弊大於利”。

究竟誰對誰錯?又該如何解決這種矛盾的問題?作為讀者的您,有何高見呢!

按照學校的意思,鄭國棟的足球隊已經帶來了一股不正之風,而且現在越來越多的學生不把學習放在心上,他們不想學習,因為當老師只能有幾千塊的工資,得不到10萬元的獎金。

如果帶著這種思想進入社會,吃虧的遲早是這幫孩子。

所以,站在學校的角度來看,這的確是個令人頭疼的事情,以前是“利大於弊”,現在變成了“弊大於利”。

究竟誰對誰錯?又該如何解決這種矛盾的問題?作為讀者的您,有何高見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