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阿裡埋怨京東野蠻:生鮮市場難逃燒錢套路?

■文 | 黃盛

■來源 | 人民創投(renminct)

“拿了3C的玩法來玩新零售, 如此燒錢, 不知道如何來賦能商家?哪天如果不燒, 不知道是否還會有生意?碰見電商的野蠻人, 盒馬也只有跟進了……”1月8日, 阿裡集團旗下的盒馬鮮生CEO侯毅在朋友圈表示。

原來, 1月4日, 京東打造的線下生鮮超市7Fresh, 在北京正式開業迎客。 7Fresh在開業期間進行了折扣促銷, 吸引了不少消費者前去“嘗鮮”。 對此, 侯毅怒斥7Fresh是在用當年3C的燒錢方式來運作新零售。

事實上, 不僅盒馬鮮生與7Fresh之間的口水戰, 新零售領域的“殺伐征戰”在2018年僅僅過去的兩個星期內, 於生鮮市場的大幕之下火熱進行著。

盒馬鮮生在北京連續開出亦莊和小營兩家門店, 並宣稱2018年將在北京開出30家門店;京東的7Fresh宣佈3到5年要開1000家門店;蘇甯集團的蘇鮮生也表示2018年將在全國新開50多家門店, 到2020年蘇鮮生門店總數達到306家, 覆蓋全國各大重點城市……

再加上, 生鮮零售市場上已有的百聯RISO、永輝旗下的超級物種、美團主導運營的新零售業態“掌魚生鮮”等相關品牌, 新零售業態下線上線下融合的生鮮之戰, 已在巨頭企業之間打的轟轟烈烈。

然而, 生鮮領域特別是生鮮電商存在的商品非標準化、冷鏈物流成本高、運營模式處於探索狀態、盈利狀況不樂觀等問題, 在巨頭之戰中是否已經找到解決方式?新零售業態下, 巨頭之間線上線下融合的生鮮市場之爭在價格戰、口水仗之下,

又該如何避免同質化現象?經歷數年發展、戰況慘烈的生鮮電商創業, 在巨頭紛紛佈局線上線下融合門店的情況下又將走向何方?

生鮮市場戰況慘烈, 巨頭湧入能否扭轉盈利現狀?

在艾瑞諮詢近日發佈的《2018年中國生鮮電商行業消費洞察報告》中,

中國生鮮電商市場平均每年保持50%以上的增長率, 2016-2017年市場迎來洗牌期, 大量中小型生鮮電商或倒閉或被並購, 市場遇冷;但與此同時, 阿裡京東等電商巨頭入局, 不斷加碼供應鏈及物流等基礎建設投資, 並帶來了一系列創新模式, 使得生鮮電商市場重振活力。 2017年中國生鮮電商市場交易規模約為1391.3億元, 同比增長59.7%。

一方面是不斷擴大的市場規模, 吸引著各方資本力量和創業者湧入, 一方面是2013年以後逐漸興起的生鮮電商創業在掙扎後有的消失在市場的競爭中。 而2017年生鮮市場不同的是, 新零售成為引領生鮮電商發展的風向標, 巨頭們紛紛佈局線上線下一體化的生鮮商超——依據目標消費群體需求,

融合互聯網技術, 改造傳統零售模式, 使得線上與線下管道有機融合, 形成全管道資源分享。 同時, 通過場景化的運用及佈局, 讓更多的流量來源於線下, 然後再把線下的流量引入線上。

不過, 生鮮市場的盈利問題, 一直是相關創業者繞不開的話題。 在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去年的統計資料裡, 4000多家生鮮電商入局者中, 4%實現帳面持平, 88%虧損, 剩下的7%是巨額虧損, 最終只有1%實現了盈利。 而在品途商業評論11日公佈的2016-2017生鮮電商死亡名單中, 美味七七等曾擁有知名資本機構或巨頭集團加持的企業, 沒有迎來2018年的時光。

事實上, 即使是傳統零售商超, 在盈利問題上也並非一直“高奏凱歌”。 大潤發母公司高鑫零售2017年年中財報中顯示,

營業額僅同比微增2.15%。 另外, 新華都2017年年中財報顯示, 營業額同比微增0.65%, 淨利潤則出現了13.79%的下滑。

對於盈利問題, 侯毅曾稱, 以京東7FRESH目前的開店成本, “平均虧損估計在20個點, 也就是說一家月營業額1000萬的門店, 虧損將達到200萬。 這種做法將把中國零售業升級的步伐完全打破。 ”

同樣在通江資本董事總經理張嘉誠的分析中, 要分析生鮮盈利痛點的解決, 可以通過提升毛利和降低成本兩個方向來看。 從收入角度, 提升毛利可以通過提高客單價和提高毛利率來實現。 從成本角度, 基礎設施的大量投入, 高昂的冷鏈倉儲和物流成本都大大抑制了生鮮行業的發展。 成本的降低和效率的提高都需要大量的資金和資源為其提供支撐。

而這,對於喊話在近年建立數十家甚至數千家門店、甚至出現價格戰的生鮮商超們來說,即使坐擁“不差錢”的BATJ資源,也依然會是不小的挑戰。

侯毅在接受採訪時曾認為,2018年生鮮商超將是“巨頭之戰”。這樣的戰爭中,盈利難題又將把哪些生鮮創業者推到局外?

新零售對生鮮業的改造仍是一場硬仗

隨著線上流量趨貴,線下獲客成本的降低,新零售業態下的企業們佈局線下生鮮商超的邏輯並不難理解。通過線下消費場景獲客,再引導流量反哺線上,實現線上線下緊密融合,成為生鮮電商發展的重要趨勢。

而隨著巨頭入局,2013年來以地域性垂直類生鮮平臺為主的生鮮電商市場,逐漸形成阿裡、京東、騰訊等直接控股或間接參股的綜合生鮮平臺為主。而巨頭的入局,也讓生鮮供應鏈佈局越來越深、產品距離消費者越來越近有了進一步實現的可能。

不可否認的是,阿裡、京東以及騰訊入股的永輝、美團,在前置倉搭建、冷鏈物流完善以及資料化運營方面有著先天的積累與優勢。而這些正是生鮮市場中一直存在的消費痛點。正如京東商城中台研發技術總監王彪所說,京東有兩方面的優勢,一個是在供應鏈領域,不管是在技術層面,還是在業務層面,京東的自營電商體系非常成熟;另一方面,京東在物流領域有十幾年的技術積累,7Fresh的物流包括最後一公里的配送,京東自營的配送體系以及京東到家多年的探索,都是物流領域在技術層面的優勢。

11日,剛剛宣佈獲得15億元B輪融資的百果園集團常務副總裁袁峰就表示,目前百果園門店的配送標準是做到59分鐘達到,接下來會向29分鐘挑戰,並嘗試探索自建物流配送體系。

而這對於阿裡、京東來說,似乎早已不是難題——盒馬鮮生標榜在30分鐘送達服務;京東則是早已擁有自己強大的配送體系,3公里1小時的配送服務讓其生鮮商超的輻射範圍更廣。

在巨頭們的佈局中,生鮮電商物流的儲藏、運輸等成本或將會大大節約;冷鏈設備產品的不斷創新,溫區的更精細化,冷鏈物流配送的品類範圍也將會擴大,甚至自建冷鏈物流還可與行業其他企業相融合,促使行業內更多的資源交互。

但目前巨頭們的生鮮商超模式均以“餐飲+超市”、線上線下聯動為主,在運營體系上並沒有較以前升級太多,甚至有媒體曾指出7fresh“克隆”盒馬模式,新零售業態對於傳統線下生鮮商超的改造是一場硬仗。再加上一直以來生鮮產品作為非標準品,保質期短、貨架期短、折損量大,這對於巨頭們的生鮮模式來說,也尚未沒有完全克服。侯毅曾指出,“新零售門店要想掙錢,背後是許多系統工程的改造。”只是,這樣的“系統工程”,對於新零售業態競爭下的阿裡、京東、騰訊來說,依然在路上。

而這,對於喊話在近年建立數十家甚至數千家門店、甚至出現價格戰的生鮮商超們來說,即使坐擁“不差錢”的BATJ資源,也依然會是不小的挑戰。

侯毅在接受採訪時曾認為,2018年生鮮商超將是“巨頭之戰”。這樣的戰爭中,盈利難題又將把哪些生鮮創業者推到局外?

新零售對生鮮業的改造仍是一場硬仗

隨著線上流量趨貴,線下獲客成本的降低,新零售業態下的企業們佈局線下生鮮商超的邏輯並不難理解。通過線下消費場景獲客,再引導流量反哺線上,實現線上線下緊密融合,成為生鮮電商發展的重要趨勢。

而隨著巨頭入局,2013年來以地域性垂直類生鮮平臺為主的生鮮電商市場,逐漸形成阿裡、京東、騰訊等直接控股或間接參股的綜合生鮮平臺為主。而巨頭的入局,也讓生鮮供應鏈佈局越來越深、產品距離消費者越來越近有了進一步實現的可能。

不可否認的是,阿裡、京東以及騰訊入股的永輝、美團,在前置倉搭建、冷鏈物流完善以及資料化運營方面有著先天的積累與優勢。而這些正是生鮮市場中一直存在的消費痛點。正如京東商城中台研發技術總監王彪所說,京東有兩方面的優勢,一個是在供應鏈領域,不管是在技術層面,還是在業務層面,京東的自營電商體系非常成熟;另一方面,京東在物流領域有十幾年的技術積累,7Fresh的物流包括最後一公里的配送,京東自營的配送體系以及京東到家多年的探索,都是物流領域在技術層面的優勢。

11日,剛剛宣佈獲得15億元B輪融資的百果園集團常務副總裁袁峰就表示,目前百果園門店的配送標準是做到59分鐘達到,接下來會向29分鐘挑戰,並嘗試探索自建物流配送體系。

而這對於阿裡、京東來說,似乎早已不是難題——盒馬鮮生標榜在30分鐘送達服務;京東則是早已擁有自己強大的配送體系,3公里1小時的配送服務讓其生鮮商超的輻射範圍更廣。

在巨頭們的佈局中,生鮮電商物流的儲藏、運輸等成本或將會大大節約;冷鏈設備產品的不斷創新,溫區的更精細化,冷鏈物流配送的品類範圍也將會擴大,甚至自建冷鏈物流還可與行業其他企業相融合,促使行業內更多的資源交互。

但目前巨頭們的生鮮商超模式均以“餐飲+超市”、線上線下聯動為主,在運營體系上並沒有較以前升級太多,甚至有媒體曾指出7fresh“克隆”盒馬模式,新零售業態對於傳統線下生鮮商超的改造是一場硬仗。再加上一直以來生鮮產品作為非標準品,保質期短、貨架期短、折損量大,這對於巨頭們的生鮮模式來說,也尚未沒有完全克服。侯毅曾指出,“新零售門店要想掙錢,背後是許多系統工程的改造。”只是,這樣的“系統工程”,對於新零售業態競爭下的阿裡、京東、騰訊來說,依然在路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