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400多年古砌古寨,延綿成片的荔枝園林,這個古村落美得讓人驚豔!

小旅今天要推薦的特色村落

她具有閩南文化載體的古厝100多座

擁有距今400多年的明朝石砌古寨

綿延成片的荔枝園林, 增加了幾分韻味

古厝、古寨、古樹、古街、古民俗

整個村落讓人難以忘懷

紅磚古厝下 荔枝廳堂前

茂霞村, 遠眺山巒疊翠, 林木蒼鬱, 遠山林木蔥蔥、近處茶果林立, 可謂山清水秀, 林茂果豐。

始建於956年, 村裡保留有大量的古厝, 傳統建築也達到了一定的規模, 保存有祭祀、生活、閩南、僑鄉等文化。

@若愚

漫步于和塘古街, 民國時期的騎樓式古街, 端莊大氣又不失婉約, 灰瓦紅磚, 這裡老街依舊, 生意興隆。

@若愚

現在古街建築基本上用作店面和生活空間, 第二層是臥室, 按照原來老街的原貌, 經營一些私人小本生意, 整個古街一派怡然自得。

古厝在茂霞村多是獨立的, 一般都比較有規模, 在古厝的大門牌匾上, 都以“堂”的別名。 村裡人說, 這和村裡的習俗有關。

@若愚

下灶古民居群是當地面積最大最密集的古民居群, 為明朝正德年間的下灶大厝繁衍而來。

金角堂、金國堂、聯興堂、霞溪堂、玉溪堂、金溪堂、明德堂7座, 構成了現今的這片下灶古民居群。

@若愚

據說, 這些古厝的後代子孫繁衍至今有7代之多, 因田螺土珠的風格,多為外出經商或為官,不少有大發展。

@若愚

精美的木雕,再現了古厝昔日的繁華和雍容華貴,茂霞村的人們就在這裡繁衍生息。

來到茂霞村,可以發現這裡堂前屋後,都種滿了荔枝樹。而就在下灶角落,有兩棵已有500年樹齡的古荔枝樹,樹幹直徑約2.5米,多年產荔枝達1800斤。

據村民介紹,這兩棵樹是同一時間種下的,是荔枝夫妻樹。

分南北而立,靜立不語。待荔枝成熟時,這裡紅綠相間,清新寧靜之感,撲面而來。

在荔枝河岸,擁有水上景觀攔河壩、廊橋、步道等景觀。水流清澈平緩,水面野鴨嬉戲,有“曲徑通幽”之境。

古寨今猶在 仁孝不曾改

始建于明朝末年的福茂寨是當地的重要標誌。現寨牆高三丈,方圓四裡有餘,環寨一周,岵山美景盡收眼底。

整個古寨至今寨牆、寨門、寨內環境保存較為完整。

寨子雖然不大,但卻保留著原來的生活方式,充滿了生活氣息。

這裡有一古樟樹神木,有這一個傳說,作為寨子的風水樹,村民會在這裡虔誠的許願祈福,以求庇護。

走是最古樸的石子路,感受腳下已被磨得圓潤的每一塊石頭。

除此之外,茂霞村根據不同的節日

有不同的美食

元宵丸、香餅、荔枝幹、榜舍龜等

☟☟☟

榜舍龜

榜舍龜是一種用糯米、綠豆、白糖等精心製作,形狀似龜的傳統名牌食品。

它已有兩百多年歷史,歷來博得人們的喜愛,堪與泉州豆莎餅,晉江石獅甜稞媲美,在閩南一帶及東南亞華僑中一向享有盛譽。

荔枝蜜

這裡的荔枝蜜是蜜中的上品,氣息芳香馥鬱,味甘甜,帶有濃烈的荔枝花香味,既有蜂蜜之清潤。

卻因為蜜蜂釀蜜時添加了各種蜜蜂自己特有的成分,故無荔枝之燥熱,有其特殊的生津、益血、理氣之功效。

往期精選回顧

因田螺土珠的風格,多為外出經商或為官,不少有大發展。

@若愚

精美的木雕,再現了古厝昔日的繁華和雍容華貴,茂霞村的人們就在這裡繁衍生息。

來到茂霞村,可以發現這裡堂前屋後,都種滿了荔枝樹。而就在下灶角落,有兩棵已有500年樹齡的古荔枝樹,樹幹直徑約2.5米,多年產荔枝達1800斤。

據村民介紹,這兩棵樹是同一時間種下的,是荔枝夫妻樹。

分南北而立,靜立不語。待荔枝成熟時,這裡紅綠相間,清新寧靜之感,撲面而來。

在荔枝河岸,擁有水上景觀攔河壩、廊橋、步道等景觀。水流清澈平緩,水面野鴨嬉戲,有“曲徑通幽”之境。

古寨今猶在 仁孝不曾改

始建于明朝末年的福茂寨是當地的重要標誌。現寨牆高三丈,方圓四裡有餘,環寨一周,岵山美景盡收眼底。

整個古寨至今寨牆、寨門、寨內環境保存較為完整。

寨子雖然不大,但卻保留著原來的生活方式,充滿了生活氣息。

這裡有一古樟樹神木,有這一個傳說,作為寨子的風水樹,村民會在這裡虔誠的許願祈福,以求庇護。

走是最古樸的石子路,感受腳下已被磨得圓潤的每一塊石頭。

除此之外,茂霞村根據不同的節日

有不同的美食

元宵丸、香餅、荔枝幹、榜舍龜等

☟☟☟

榜舍龜

榜舍龜是一種用糯米、綠豆、白糖等精心製作,形狀似龜的傳統名牌食品。

它已有兩百多年歷史,歷來博得人們的喜愛,堪與泉州豆莎餅,晉江石獅甜稞媲美,在閩南一帶及東南亞華僑中一向享有盛譽。

荔枝蜜

這裡的荔枝蜜是蜜中的上品,氣息芳香馥鬱,味甘甜,帶有濃烈的荔枝花香味,既有蜂蜜之清潤。

卻因為蜜蜂釀蜜時添加了各種蜜蜂自己特有的成分,故無荔枝之燥熱,有其特殊的生津、益血、理氣之功效。

往期精選回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