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游·甯德」傳統村落|來田地村體驗“佛系”生活!

在蕉城, 有這麼一個地方:

這裡山清水秀、人傑地靈,

這裡古韻厚重、民風淳樸,

這裡有千畝草甸風光, 最美湖光山色

......

說到這兒, 你是不是猜到了!

沒錯, 這裡就是洋中古鎮。

作為蕉城人,

想必早已對此地耳熟能詳了。

小編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傳統村落

就是洋中鎮田地村!

傳統村落是在長期的農耕文明傳承過程中逐步形成的, 凝結著歷史的記憶, 反映著文明的進步。 傳統村落不僅具有歷史文化傳承等方面的功能,

而且對於推進農業現代化進程、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等具有重要價值。 《遇見, 傳統村落》第十七期, 帶你走進洋中鎮田地村。

田地村地處羅源、蕉城、古田三縣交界,

寶岩頂山東南麓, 海拔570米。

村落背山, 後山陡峻, 有山溪繞村而過。

沿著蜿蜒盤旋的道路來到村中,

漫步在田地村鄉間的小路上,

抬頭遠望, 碧空如洗,

層巒疊嶂, 連綿起伏,

田地村群山環繞,

黑瓦夯土牆的屋舍錯落點綴其間,

正是一幅生機盎然的田園油畫,

舟車的疲憊也已煙消雲散。

村中建築基本為傳統建築,

鮮有現代建築物。

傳統建築中的大部分是古民居,

種類豐富, 有祠堂、名人故居和宮寺等,

按年代, 以清代建築最多,

民國建築次之, 少量明代古建築。

傳統建築均為磚瓦、土木結構,

田地村民居和其他傳統建築集中成片,

緊密相聯, 四面高大厚實夯土圍繞,

佈局井然, 大部分保存狀況良好,

村落內巷道呈十橫五縱狀。

接下來和小編

到田地村的土竹根土主宮、魁源境宮、十七扇房、李德興故居......

這幾個古建築走一走

土竹根土主宮在田地村東,因土竹根村的山形似竹根,宮處在村邊,故名土竹根宮,嵋嶼村遊牧到此之後建村,為西鄉一帶常見的前戲臺後主廳結構,後廳供奉著土主。

“魁源境宮”是田地村歷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目前保護情況良好且保存較為完整的古建築,至今民間還有流傳“嵋嶼古老人,田地古老寺”的民諺,(嵋嶼村是洋中鎮另外一個村,與田地村隔著一座山,建村已有1300多年,是洋中鎮建村最早的一個遊牧民族村),相傳,魁源境宮原為古寺院,建於唐朝,後廢。

田地村全村136戶,780人,其中,有700人姓李,系福建觀察使李誨派六世祖詡其子孫一派,自宋初遷於邑之三七都柿莊,遂改柿莊為桃園蓋,傳六七世,後代蕃昌,又分上宅、下宅、岑頭、蒼頭四房,下宅房之祖嚴公其曾孫公達複南宋淳熙七年遷徒于寧邑之西鄉田地拓土開荒建村立祠,至今有836年歷史。

李氏祠坐南朝北,正對棋盤頂亦名“棋峰頂”,奇峰突兀,如入雲端。峰頂建有棋盤觀,亦名棋盤寺,取名“敬惜堂”,傳為國子先生周斌(建文帝老師)讀書處。2012年,李氏祠被列入蕉城區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不可移動文物名錄。

村中唯一一座坐西朝東的民居建築為土木結構,因古時居住17戶人家,故名十七扇房。房內無柱礎,主廳後無牆體,易於通風,採光,接地氣。

村中還有一個重要的古建築就是李德興故居。李德興早年參加紅軍,1957年10月到1959年2月,曾任甯德縣縣長,後任閩江水電工程局紀委副書記。

李德興故居為土木磚瓦結構建築群,坐南朝北,古民居群始建於清光緒二十年,是由三座相通的古民居組成,建築庭院錯落有致,瓦屋鱗次櫛比。三座古民居外觀形制基本一致,均為懸山頂二進位木構建築。主體建築一進面闊四間,進深兩間,大廳走廊外各細節處均有裝飾,工藝較為精細。

田地村正像它的名字一樣樸實,

雖然時間奪走了這些古建築曾經的光彩,

卻賦予了它們更深厚的歷史積澱,

無言地記錄著村落的興衰過往,

記錄著建築背後的故事。

往期精選回顧

轉自:遊在蕉城

土竹根土主宮在田地村東,因土竹根村的山形似竹根,宮處在村邊,故名土竹根宮,嵋嶼村遊牧到此之後建村,為西鄉一帶常見的前戲臺後主廳結構,後廳供奉著土主。

“魁源境宮”是田地村歷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目前保護情況良好且保存較為完整的古建築,至今民間還有流傳“嵋嶼古老人,田地古老寺”的民諺,(嵋嶼村是洋中鎮另外一個村,與田地村隔著一座山,建村已有1300多年,是洋中鎮建村最早的一個遊牧民族村),相傳,魁源境宮原為古寺院,建於唐朝,後廢。

田地村全村136戶,780人,其中,有700人姓李,系福建觀察使李誨派六世祖詡其子孫一派,自宋初遷於邑之三七都柿莊,遂改柿莊為桃園蓋,傳六七世,後代蕃昌,又分上宅、下宅、岑頭、蒼頭四房,下宅房之祖嚴公其曾孫公達複南宋淳熙七年遷徒于寧邑之西鄉田地拓土開荒建村立祠,至今有836年歷史。

李氏祠坐南朝北,正對棋盤頂亦名“棋峰頂”,奇峰突兀,如入雲端。峰頂建有棋盤觀,亦名棋盤寺,取名“敬惜堂”,傳為國子先生周斌(建文帝老師)讀書處。2012年,李氏祠被列入蕉城區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不可移動文物名錄。

村中唯一一座坐西朝東的民居建築為土木結構,因古時居住17戶人家,故名十七扇房。房內無柱礎,主廳後無牆體,易於通風,採光,接地氣。

村中還有一個重要的古建築就是李德興故居。李德興早年參加紅軍,1957年10月到1959年2月,曾任甯德縣縣長,後任閩江水電工程局紀委副書記。

李德興故居為土木磚瓦結構建築群,坐南朝北,古民居群始建於清光緒二十年,是由三座相通的古民居組成,建築庭院錯落有致,瓦屋鱗次櫛比。三座古民居外觀形制基本一致,均為懸山頂二進位木構建築。主體建築一進面闊四間,進深兩間,大廳走廊外各細節處均有裝飾,工藝較為精細。

田地村正像它的名字一樣樸實,

雖然時間奪走了這些古建築曾經的光彩,

卻賦予了它們更深厚的歷史積澱,

無言地記錄著村落的興衰過往,

記錄著建築背後的故事。

往期精選回顧

轉自:遊在蕉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