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舊時光|提著縷縷溫暖,守望著舊光陰裡的寒冬記憶

徽州自古從地貌上說, 是一個典型的山區盆地城市, 四面環山, 就像盆地裡那一口鍋。 每到冬天, 寒流捲入崇山峻嶺, 無法稀釋出去,

濕冷的寒風相對就有些刺骨了。 所以, 徽州的冬天相對於北方來說, 溫度上雖然沒有北方低劣, 但舒適度上卻比北方略遜些。 畢竟北方有供暖, 無論在單位還是家中, 只要將暖氣打開, 著件襯衫和長褲即可安然過冬了。

為了抵禦嚴寒濕冷天氣, 徽州人因地制宜,

以木柴燃燒後的炭火作為禦寒的燃料, 裝入器具中, 或放於家中的廳堂內, 或隨身攜帶確保溫暖過冬。 這當中, 就有一種拎在手中的溫暖徽州的烤火神器——“火熜”。

火熜是徽州一大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物事, 也算徽州農家最常見的“工藝品”了。

它的外筐採用傳統徽州竹編技藝編制而成, 安安靜靜地如一座溫暖的土牆屋, 裡面安放著一個土缽子或者用鐵皮製成的內膽, 恰似一個呑吐日月精華的杯盞, 內膽內放些火炭, 仿佛一片片沸騰的瓊漿。 上面蓋些火煤灰後, 一個火熜就像一張陽光燦爛的笑臉:春意盎然, 生機無限。 再罩上一個鐵絲蓋, 再在外筐的耳朵上插上一副“火箸”, 就可以愜意地拎著“陽光”走東竄西了。

還記得小時候的冬天, 不管怎麼嚴寒, 只要有一個火熜在腳下, 就是一個溫暖的季節。 即便是如今, 火熜仍是農村冬天不可或缺的寶貝, 大人也好, 小孩也罷, 只要拎上一隻火熜, 身子立馬就暖烘烘起來。 彼時在一個徽州家庭起碼要添置2-3個, 人口多的家庭還遠不止這麼點。

回眸兒時的冬季, 剛入冬時節, 爺爺就會噔噔噔爬上閣樓, 從上面搬下來那幾個閒置了一年的火熜準備過冬。 奶奶將灶膛裡的熱灰燼用火鉗輕輕捶打著, 直至那灰燼變得細密、柔軟。 而後, 拿小鐵鏟仔細地鏟出來, 一鏟鏟撒在已鋪滿木炭底子的火熜裡。 一眨眼, 表層的火星熄滅了, 成了一攤死灰, 而下麵的炭已悄然形成燎原之勢。

小時候, 總感覺日子過得太慢, 冬天著實漫長。 但火熜倒給了我們增添了不少樂趣, 讓我們在冬日裡有了更多的溫暖和寄託。 孩子們總會想方設法把一切有可能性的東西, 扔到火熜裡去烤、去煨。等有香氣溢出時,趕忙從火熜裡刨出食物,還沒拿穩又丟開了,手指捏住耳垂大嚷,燙煞,燙煞。後來,我們吃出了經驗,板栗、花生,甚至牛皮糖,都能在火熜上開個小灶。品種可謂日新月異,花樣翻新。這些個打牙祭的吃食,成了記憶裡寒冬最溫暖的惦記。

在徽州,火熜不僅是冬天烤火使用,在上個世紀年代還是徽州鄉村結婚的嫁妝之一。過去年代,除各類木器、棉被、衣物、陶瓷器具外,火熜也是不可缺少的陪嫁物品。發嫁妝時,火熜內裝上“胖餔”、炒蠶豆之類的食品,與馬桶一樣,裡面都藏有紅包,火熜蓋面上貼著紅色喜字的剪紙,拎環上掛著紅頭繩,隨嫁妝一起發到男家。光影婆娑裡,鞭炮聲劈里啪啦響起,有爆竹的碎屑沾在了火熜上。那火熜的把上亦是貼了紅彤彤的喜字,送入紅彤彤的新房,守望著紅彤彤的幸福。老家冬天的記憶,在這一瞬蘇醒。

溫暖的冬陽下,老人拎著火熜,找了個有陽光的牆角蹲下,從懷裡掏出煙杆,就著烘籠裡的炭火吃旱煙,眯眼深吸一口,吐出。女人們湊在一起,就著火熜的溫暖,家長里短,一臉的笑意,像在訴說著一段曾經的歲月。放了學的孩子們把火熜提到院子裡,踩著火熜坐下,嗑南瓜子,看小畫書,享受溫馨的時光。這些都是記憶裡最常見的場景。有了火熜的伴隨,說說笑笑中,寒冬就過去了。

隨著時代的進步,鄉下燒柴火的人家少了,家家都蓋起了嶄新的樓房,像火熜這樣的老物件也會越來越少,逐漸被電暖器或空調所代替。但不管怎樣,它曾經陪伴和溫暖過無數徽州人度過無數個冬天。所以,火熜、對於許多徽州人來說,是對故鄉裡冬天最值得懷念的一種有溫度的物件。

來源/行走觀察、胡玩徽州

扔到火熜裡去烤、去煨。等有香氣溢出時,趕忙從火熜裡刨出食物,還沒拿穩又丟開了,手指捏住耳垂大嚷,燙煞,燙煞。後來,我們吃出了經驗,板栗、花生,甚至牛皮糖,都能在火熜上開個小灶。品種可謂日新月異,花樣翻新。這些個打牙祭的吃食,成了記憶裡寒冬最溫暖的惦記。

在徽州,火熜不僅是冬天烤火使用,在上個世紀年代還是徽州鄉村結婚的嫁妝之一。過去年代,除各類木器、棉被、衣物、陶瓷器具外,火熜也是不可缺少的陪嫁物品。發嫁妝時,火熜內裝上“胖餔”、炒蠶豆之類的食品,與馬桶一樣,裡面都藏有紅包,火熜蓋面上貼著紅色喜字的剪紙,拎環上掛著紅頭繩,隨嫁妝一起發到男家。光影婆娑裡,鞭炮聲劈里啪啦響起,有爆竹的碎屑沾在了火熜上。那火熜的把上亦是貼了紅彤彤的喜字,送入紅彤彤的新房,守望著紅彤彤的幸福。老家冬天的記憶,在這一瞬蘇醒。

溫暖的冬陽下,老人拎著火熜,找了個有陽光的牆角蹲下,從懷裡掏出煙杆,就著烘籠裡的炭火吃旱煙,眯眼深吸一口,吐出。女人們湊在一起,就著火熜的溫暖,家長里短,一臉的笑意,像在訴說著一段曾經的歲月。放了學的孩子們把火熜提到院子裡,踩著火熜坐下,嗑南瓜子,看小畫書,享受溫馨的時光。這些都是記憶裡最常見的場景。有了火熜的伴隨,說說笑笑中,寒冬就過去了。

隨著時代的進步,鄉下燒柴火的人家少了,家家都蓋起了嶄新的樓房,像火熜這樣的老物件也會越來越少,逐漸被電暖器或空調所代替。但不管怎樣,它曾經陪伴和溫暖過無數徽州人度過無數個冬天。所以,火熜、對於許多徽州人來說,是對故鄉裡冬天最值得懷念的一種有溫度的物件。

來源/行走觀察、胡玩徽州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