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萊特兄弟啟蒙導師,70歲高齡開始創業的飛行之父凱利爵士

人類在認知新事物的時候, 常常會走這麼一條道路:對周圍的事物進行觀測, 然後模仿。

人類幾千年以來的飛行夢, 其實走了一條很大的彎路, 就是模仿鳥飛行的原理。 到了17世紀, 義大利科學家博雷利的《鳥類的飛行》一書中指出——人類沒有鳥類那樣輕質的骨架、發達的胸肌和光滑的流線型身體, 因此人類肌肉的力量不足以像鳥類那樣振動翅膀飛行。

60公斤的人, 起碼要1.8m寬的胸腔才能支持飛翔

這個結論, 直接宣告了人類各種模仿鳥類飛行的努力都白費了。

大家對萊特兄弟對飛行做的貢獻印象深刻, 但是其實來自英國的喬治·凱利爵士才是航空學之父, 沒有他奠定的《論空中航行》論文, 萊特兄弟無法成功。

喬治·凱利爵士

凱利爵士仔細研究了鳥類翅膀的形狀結構, 提出了一個開創性的理論——鳥類的翅膀不只是提供動力, 還提供升力, 而這個升力來自於空氣在不同形狀的翼面流過時產生的壓力不同。 搞清楚這件事之後, 凱利提出了通過固定機翼(非振翼)提供飛行升力的想法, 從此之後人類在飛機發展上都是沿著這個思路往前走的。

1849年, 已經70歲高齡的凱利, 製造了一架三翼滑翔機, 讓一名10歲的小孩坐著它從山頂滑下,

實現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載人滑翔飛行。

四年後, 1853年, 凱利又製造了可以操控的滑翔機, 這次他成功讓以為成年人(他的馬車夫)實現飛行。 這次的飛行時長和舉例沒有明確記載, 但是可能過程有些兇險, 以至於這位馬車夫隨後辭職不幹了。 關於這架滑翔機的設計和當時的一些飛行記錄, 凱利寫成了論文《改良型1853年有舵滑翔機》, 並且送到了當時世界上唯一的航空學會——法國航空學會。

據說在滑翔機在飛行10m後墜毀

上面兩次都是基於人工拉動滑翔, 如果要讓飛機自行飛行, 除了解決升力問題, 還需要解決動力, 可操縱性兩個難題, 凱利意識到了第二個問題, 但是沒有意識到可操縱性這個問題。


關於動力難題, 1857年, 82歲的凱利自行研製輕品質的發動機, 但是由於當時的技術限制, 即使他在所剩無多的時日裡日以繼夜地工作, 終無所成。

萊特兄弟

所幸的是, 凱利對自己的研究工作都有詳細的記述, 特別是留下了《論空中航行》的論文, 明確指出了升力的機理與推力機理應該分開,

人類飛行器不應該單純模仿鳥類的飛行動作進行飛行, 最終成就了萊特兄弟。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