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清靜精微執教者 不甘平凡追夢人 訪廣州增城區荔城中學教師戴均峰

1996年畢業于華南師範大學政法系的戴均峰, 畢業後便回到了母校五華中學任教。 坦然面對他人異樣的目光和當時珠三角等地區高薪職位的誘惑, 戴均峰卻選擇站上家鄉學校的講臺, 一站便是十三載。 2009年, 為了更好的提升和發展, 戴均峰離開梅州, 先後到了河源市東江中學(今廣州大學附屬東江中學)和廣州市增城區荔城中學任教。 從教21年, 戴均峰不僅有高中、中師、進修學校(中專)迴圈教學的經驗, 還有過從事小學教師、小學校長培訓工作的經歷, 對教育學、心理學、法律等公共學科有較多研究, 積極參與課題探討,

撰寫教育教學論文。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 戴均峰用實際行動踐行了教育精神的內涵。

清靜精微 潛心教學

“說不清是什麼因緣讓自己成為一名中學政治教師, 也許它不是我年少時的夢想追求, 但活在當下, 既然走上了從教路, 就確定信念,

在此路上堅持下去。 設定目標, 揚帆啟程, 盡最大努力去追求和實現職業道路上的理想藍圖。 ”戴均峰淡淡地說道。

從教以來, 戴均峰始終秉承著“在崗一日就要負責一日, 在職一天就要有一天擔當”的理念, 對工作盡職盡責。 課前精心準備, 靈活使用教材, 創新教學方法與手段;課時引導學生思考、發言, 不吝肯定表揚;課後及時批改作業, 輔導學生訂正錯誤。 面對後進生, 他堅持“狠抓基礎, 穩步提高, 長期跟蹤, 實現突破”的教學方法, 積極引導轉化。 辛勤的付出使得他所帶班級的學生在統考、高考的優秀率、及格率、平均分中均高於其他班級。

“清淨精微, 樂在瑣事中”是身邊師生對戴均峰的評價。 他深信“身教重於言教”, 處處以身作則,

促成學生的言行統一。 教學中, 他不斷改進教學方法, 力求讓學生得到更大的提升;班主任工作上, 他堅持“人人參與管理”的管理模式, 讓學生們互促互進, 成效頗豐。 當學生調侃他“不做教師也能勝任其他工作”時, 他的答案永遠是“讓我忙完這件事再說”。 就這樣, 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學生, 他還是沒有“忙”完。

不甘平凡 執著追夢

“學校無小事、教學無小事、教育無小事。 ”儘管兢兢業業地執教, 但面對撲面而來的課改, 戴均峰越發覺得自己視野有限, 知識更新壓力重重。 為能更完美地解決各種教育教學問題, 他靜心研究、努力探索, 堅持以引領學生全面健康發展為目標, 珍惜各種專業培訓學習, 開授各類公開課……一次次的學習、磨練,

讓他不斷地接受和掌握到最前沿的教育教學理論和新教學技術, 能夠熟練運用多媒體教學, 探求新的教學手段, 創造性地開展教學研究。

教學之余, 戴均峰還積極參與課題研究, 撰寫的《全面法治視域下高一班主任工作職責與思考》《全面法治視域下高三班主任工作職責與思考》等30多篇教育教學論文、文學作品曾在報刊、雜誌上公開發表, 參加(或主持)過省、市、區級教育科研課題多項。 2014年, 戴均峰被遴選為廣州市基礎教育系統新一輪“百千萬人才培養工程”第二批中學名教師培養對象。

問渠那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 戴均峰還懷著一個教育家的夢想。 “不知道能否實現, 更不知道是否會被人所嗤笑, 但正是這夢想,

鞭策著我不斷學習和提高, 激發自己去思考日常工作中的利弊得失, 督促自己做好教書育人工作!”說到這裡, 戴均峰緬甸地笑了笑。

瑤樹瓊林皆寶, 謙德仁心為祥, 心中有夢, 便能勞而不累。 許是正因為懷著這樣一顆美好的心靈, 才能讓他的教學瑣碎充滿情趣。

記者: 袁美嬋

主編:李坤媛

編輯:王鎮強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