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徐小平:像找鋼網顛覆了整個鋼鐵行業 區塊鏈技術帶來巨大改變

區塊鏈技術帶來的影響

怎麼強調都不為過

我今天要講的主題是“終生學習, 擁抱青春”, 大家看我青春的樣子就知道我一直在學習。

大家應該都知道我前幾天關於區塊鏈的發言, 我在群裡說不要分享出去, 結果還是傳出去了, 搞得我措手不及。 所以今天我講的東西大家也不要分享——誰分享出去我罰他一個比特幣。

我先講講我為什麼要發那個帖子, 我要借此機會和大家講講心裡話。 我是在 1 月 9 號淩晨 5 點鐘左右發出去的。 自元旦以來, 前後十幾天, 我基本上沒有在 4、5 點以前睡過覺。 為什麼?我日日夜夜和區塊鏈各方面的朋友聊天, 不是聊如何 ICO, 而是請教區塊鏈知識。

什麼東西讓我感到興奮、癡迷呢?因為在對此旁觀懷疑好幾年之後, 我開始意識到, 區塊鏈技術可能帶來巨大改變。 什麼叫巨大改變?

六年前我和在座的黑馬導師李祝捷(不惑創投創始人)一起投了找鋼網。

找鋼網一舉顛覆了整個鋼鐵仲介行業;微信的出現顛覆了電話, 京東的出現顛覆了電器賣場, 滴滴的出現顛覆了計程車業務…… AI 的出現人們擔憂會顛覆人們的就業, 而區塊鏈又將改變什麼?作為天使投資人, 我對區塊鏈技術不能不保持一個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心態。 所以我要拼命學習。

為什麼我會將那段話發到真格 CEO 群裡?因為這裡面每一家公司真格基金都投了幾百萬、上千萬人民幣, 如果我們的創業者面對這一次新技術革命錯失良機的話, 就有可能被淘汰。 猶如找鋼網淘汰整個鋼鐵業的仲介系統。 一個獨角獸, 一筆幾千萬、上億美金的融資就有可能付諸東流。 我們曾經的夢之項目,

有可能成為夢中看花, 醒來一無所有。 所以我的短信, 首先是從真格投資公司出發, 號召他們不要忽視區塊鏈技術。

在激烈競爭的市場上, 大多數創業者的機會視窗只有短短幾個月、甚至幾周。 往往轉眼之間先發優勢就沒有了, 再去追趕就十分艱難。 區塊鏈的到來, 給很多行業帶來的變數可能超過以往。 因此, 我覺得要必要用比較高調的語言喚醒大家, 畢竟這是一個自己人的社區嘛。 所以, 我在淩晨 5 點鐘給我們被投公司 CEO 發了那段話。

對於整個事件傳播的結果確實不是我期待的, 但我也並不認為這是一件壞事。 它起到了“提醒人們瞭解區塊鏈技術革命”的作用。 我是希望人們知道這一點的。 而這個資訊經過我們自己群裡的一段緩衝和轉發,

比我直接在什麼地方振臂高呼好。 我對新生事物有激情, 但我從來不是那種冒進、偏激的人。

區塊鏈對世界的改變正在影響各行各業。 有人說區塊鏈不能顛覆所有的行業。 當然是這樣。 互聯網也沒有顛覆鋼鐵業、採礦業、房地產。 但互聯網給三百六十行都帶來了好處。 區塊鏈必然也是這樣。

請大家記住, 以上我講的只是區塊鏈, 而不是 ICO。 ICO 只是區塊鏈技術的一個應用, 而不是區塊鏈技術本身。 有人說 98%的 ICO 項目不會有回報, 因為泡沫太多了, 這一點我是同意的。 但 ICO 最大的問題不僅是泡沫, 而是缺乏監管。 這個問題, 我相信政府一定會有所作為。

如果有了完善的法律和嚴格的監管, ICO 會不會成為一個好的融資途徑呢?傳統的 IPO,

如果結合了區塊鏈技術, 會不會更加高效?我覺得區塊鏈技術孕育著無限的可能性。

擁抱未知

是偉大的時代精神

5 年前我在矽谷開會, 一個叫 Tom Ding 的小夥子走過來, 他說要做一個為初創企業融比特幣作為啟動資金的公司。 我一聽這個東西太燒錢了, 也不知道比特幣有什麼用, 但這個小夥子是復旦大學畢業的, 14 歲就到復旦, 18 歲就畢業了。 他是一個天才。 我就當場拍板給了他投資。 這是一個很經典的天使投資, 50 萬美元 15%。 經過千難萬險、九死一生, Tom Ding 把他的公司與另外一家公司合併, 造就了矽谷區塊鏈領域最炙手可熱的 Dfinity !

4 年前我見到李林(火幣網創始人), 是朋友介紹的, 他說要做一個比特幣的交易平臺, 我說行, 我們投。 後來投資界的很多朋友勸告我不要投。他們說:小平,你不能投比特幣,比特幣是專門用來交易軍火、毒品的。我一聽,心裡想:如果比特幣能夠用來在世界上最不值得信任的人之間做交易,那它如果用於合法交易該多棒!因為交易的靈魂是信任。比特幣能夠解決信任問題。所以我就投了。

Tom Ding 和李林,他們身上展現出來的對新事物、對未知的擁抱,是這個創業時代最偉大精神。所謂創業就是擁抱未來、擁抱未知。我本人對新事物是渴望的,對尖端的創業潮流是熱愛的。我寧可相信,絕不懷疑。這是創新者、終生學習者的一個必須的素質。這也是我們能夠投到這樣區塊鏈時代創新公司的原因。

過去 4、5 年,每年春節以後回到北京,我都會迅速感到一種生理的不適——怎麼出現這麼多新東西讓我無法消化、理解?比如,2017 年初 AI 浪潮滾滾而來,到了年底 AI +就提出來了。互聯網搞了 20 年,直到 3、4 年前才提出互聯網+,可互聯網還沒“+”完,AI +就來了。而現在,區塊鏈就又開始了。

“不要說我們一無所有”,我們要做創業的主人。而這樣的人,最終會做世界的主人。

我的學習生涯

關於學習,我想再講一點我年輕時候的學習經歷。

我 22 歲來北京上大學。22 歲上大學,不是因為我弱智,而是因為文化大革命, 27 歲畢業。我上的是中央音樂學院,學的專業叫音樂學。我覺得自己沒有專長,但是我知道我的基礎學科實際上是文史哲,而文史哲最好的在北大。所以我大學期間最牛的經歷之一就是到北大聽課。冬天早晨 6 點鐘起床,走 20、30 分鐘,到民族宮坐 15 路車到動物園,再坐 332 公交到北大。路上得花我 1、2 個小時,到了那裡喝一口自來水就去上課,一上就是一整天。

靠什麼支持著我呢?是求知的渴望。

我在音樂學院的收穫不用說。但在北大當旁聽生的這兩年,為我後來在北大、新東方、真格基金的工作增添了更加豐厚的知識基礎。

畢業前後我感到迷茫。1985 年那個時候工作沒有什麼選擇,要麼政府機關,要麼學術機關。所以後來我出國好幾年,回來創業過一年,但失敗了。1996 年,我回到新東方。那時的老俞,已經摸爬滾打練就了一身金剛不敗的本領。我跟著俞敏洪學習創業,成了一名合格的創業者。我為自己自豪的是,當我從一個學者、知識份子轉型為創業者的時候,儘管帶著種種的不適應,我還是迅速完成了這個歷史性轉型。

我是羅輯思維的忠實粉絲,如饑似渴地聽著羅振宇的專欄。在聽他說、在學習,每天每日,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羅振宇宣導認知升級,他也在升級著我的認知。包括他轉型五次,硬是創造了知識付費這個行當。從俞敏洪到羅振宇,我也很自豪成了他們的合夥人與合作者。這個過程就是我學習、成長、轉型的過程。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必然會對新生事物產生排斥和抗拒。但我想我會繼續保持著這種學習的心態,隨著時代成長。

什麼叫先知?春江水暖鴨先知。先知就是鴨,它到水裡去了,所以它知道水暖。而我總是被這個時代的先知們引導著、鼓勵著不得不踩到水裡去,最終自己也成為了一隻鴨——我知道春江水暖、桃花盛開。我經歷了技術的春天、創業的春天、各種各樣創新的春天。我會一直呆在水中。

前幾天我看到村上春樹一段話,看完大為感觸。立即轉給了我太太,和她共勉。我讀給大家聽一下。村上春樹說:“我一直以為人是慢慢變老的,其實不是,人是一瞬間變老的。”人變老不是從第一道皺紋、第一根白髮開始的,而是從放棄自己的那一刻開始的。只有對自己不放棄的人,才能活得不會老,老去的只是年齡,不老的是氣質。讓人不老的特質是必須有一顆童心,注重儀錶,經常旅行,學習到老……

對於我來說,什麼是瞬間變老呢?就是當我對新的東西拒絕、反感的那一刻。作為創業者,大家很年輕,你要知道怎麼能讓你的企業持續捕捉到新的機會,一路向前,那就是去擁抱新的技術,做一個顛覆者,而不是被人顛覆。為了保持年輕,我願意跟大家一起學習,一起前進。

謝謝大家!

本文轉載自:創業家

後來投資界的很多朋友勸告我不要投。他們說:小平,你不能投比特幣,比特幣是專門用來交易軍火、毒品的。我一聽,心裡想:如果比特幣能夠用來在世界上最不值得信任的人之間做交易,那它如果用於合法交易該多棒!因為交易的靈魂是信任。比特幣能夠解決信任問題。所以我就投了。

Tom Ding 和李林,他們身上展現出來的對新事物、對未知的擁抱,是這個創業時代最偉大精神。所謂創業就是擁抱未來、擁抱未知。我本人對新事物是渴望的,對尖端的創業潮流是熱愛的。我寧可相信,絕不懷疑。這是創新者、終生學習者的一個必須的素質。這也是我們能夠投到這樣區塊鏈時代創新公司的原因。

過去 4、5 年,每年春節以後回到北京,我都會迅速感到一種生理的不適——怎麼出現這麼多新東西讓我無法消化、理解?比如,2017 年初 AI 浪潮滾滾而來,到了年底 AI +就提出來了。互聯網搞了 20 年,直到 3、4 年前才提出互聯網+,可互聯網還沒“+”完,AI +就來了。而現在,區塊鏈就又開始了。

“不要說我們一無所有”,我們要做創業的主人。而這樣的人,最終會做世界的主人。

我的學習生涯

關於學習,我想再講一點我年輕時候的學習經歷。

我 22 歲來北京上大學。22 歲上大學,不是因為我弱智,而是因為文化大革命, 27 歲畢業。我上的是中央音樂學院,學的專業叫音樂學。我覺得自己沒有專長,但是我知道我的基礎學科實際上是文史哲,而文史哲最好的在北大。所以我大學期間最牛的經歷之一就是到北大聽課。冬天早晨 6 點鐘起床,走 20、30 分鐘,到民族宮坐 15 路車到動物園,再坐 332 公交到北大。路上得花我 1、2 個小時,到了那裡喝一口自來水就去上課,一上就是一整天。

靠什麼支持著我呢?是求知的渴望。

我在音樂學院的收穫不用說。但在北大當旁聽生的這兩年,為我後來在北大、新東方、真格基金的工作增添了更加豐厚的知識基礎。

畢業前後我感到迷茫。1985 年那個時候工作沒有什麼選擇,要麼政府機關,要麼學術機關。所以後來我出國好幾年,回來創業過一年,但失敗了。1996 年,我回到新東方。那時的老俞,已經摸爬滾打練就了一身金剛不敗的本領。我跟著俞敏洪學習創業,成了一名合格的創業者。我為自己自豪的是,當我從一個學者、知識份子轉型為創業者的時候,儘管帶著種種的不適應,我還是迅速完成了這個歷史性轉型。

我是羅輯思維的忠實粉絲,如饑似渴地聽著羅振宇的專欄。在聽他說、在學習,每天每日,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羅振宇宣導認知升級,他也在升級著我的認知。包括他轉型五次,硬是創造了知識付費這個行當。從俞敏洪到羅振宇,我也很自豪成了他們的合夥人與合作者。這個過程就是我學習、成長、轉型的過程。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必然會對新生事物產生排斥和抗拒。但我想我會繼續保持著這種學習的心態,隨著時代成長。

什麼叫先知?春江水暖鴨先知。先知就是鴨,它到水裡去了,所以它知道水暖。而我總是被這個時代的先知們引導著、鼓勵著不得不踩到水裡去,最終自己也成為了一隻鴨——我知道春江水暖、桃花盛開。我經歷了技術的春天、創業的春天、各種各樣創新的春天。我會一直呆在水中。

前幾天我看到村上春樹一段話,看完大為感觸。立即轉給了我太太,和她共勉。我讀給大家聽一下。村上春樹說:“我一直以為人是慢慢變老的,其實不是,人是一瞬間變老的。”人變老不是從第一道皺紋、第一根白髮開始的,而是從放棄自己的那一刻開始的。只有對自己不放棄的人,才能活得不會老,老去的只是年齡,不老的是氣質。讓人不老的特質是必須有一顆童心,注重儀錶,經常旅行,學習到老……

對於我來說,什麼是瞬間變老呢?就是當我對新的東西拒絕、反感的那一刻。作為創業者,大家很年輕,你要知道怎麼能讓你的企業持續捕捉到新的機會,一路向前,那就是去擁抱新的技術,做一個顛覆者,而不是被人顛覆。為了保持年輕,我願意跟大家一起學習,一起前進。

謝謝大家!

本文轉載自:創業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