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2018年,這些重大舉措將改變濰坊

民生支出比重保持在80%以上、加快“四個城市”建設、依託社區規劃建設便民“城市書吧”、穩步推進老舊社區改造提升、確保年內實現“全部兜底脫貧”目標、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在今年我市“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 類似這樣的內容格外引人注目。 從教育到就業, 從社保到住房, 這些重大舉措具體將怎樣改變濰坊, 利好你我他?本期, 記者帶您一起回顧報告中的民生關鍵字, 展望濰坊新發展。

今年市區將再規劃建設一批口袋公園

【教育】關鍵字——均衡、中小學生課外負擔綜合治理

優先發展教育事業。 實施第三期學前教育行動計畫。 啟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縣創建, 高品質完成破解中小學“大班額”任務, 開展中小學生課外負擔綜合治理, 加快推進普通高中綜合改革。 優化職業院校辦學結構。 鼓勵企業依法參與舉辦職業教育、高等教育。 支援濰坊醫學院創建濰坊醫科大學,

加快推進山東海洋技術大學籌建工作。 落實好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計畫。 啟動建設北辰現代教育示範區。 創建國家級現代教育綜合改革試驗區。

【就業】關鍵字——更高品質更充分

實現更高品質更充分就業。 注重解決結構性就業矛盾,

推動全日制、集中式就業向靈活式、分散式就業拓展, 鼓勵通過新興業態擴大就業。 落實企業工資指導線和工資集體協商制度, 構建和諧勞動關係。

【社保】關鍵字——健全醫保制度、殘疾人精准康復

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落實好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政策, 完善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配套措施, 健全大病保險、異地就醫、職工長期護理保險、門診特殊慢性病等醫保制度, 繼續推進民生綜合保險。 開展殘疾人精准康復服務。 完善綜合社會救助體系。

【健康濰坊】關鍵字——分級診療、“振興中醫”、全民健身

推進健康濰坊建設。 完成醫療機構設置規劃和空間佈局規劃, 完善分級診療服務體系。 加快重點醫療機構集團化發展和醫聯體建設, 提升鄉鎮衛生院醫療服務水準。 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 啟動市婦女兒童健康中心建設。 實施“幸福呼吸”和“關愛新生命”公益項目。 推進人口計生工作“三個轉變”, 科學應對“全面兩孩”生育高峰。 落實好公共場所母嬰設施配置要求。 實施“振興中醫”行動計畫。

啟動實施重大傳染病疫情分級分類處置。 完善養老服務體系。 持續開展“食安濰坊”品牌引領行動, 大力推進餐飲品質安全提升工程。 加強藥品品質安全監管, 落實藥品供應保障制度。 積極推進國家農產品品質安全城市創建。 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

【社會治理】關鍵字——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加強社會治理。 落實“誰執法誰普法”責任制, 推動全民尊法學法守法用法。 加快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 進一步暢通信訪管道。 深入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和企業產品與服務品質信譽體系建設。 強化市級公共信用資訊平臺資料歸集、共用應用和信用監管。 大力支持國防建設。

【城市建設】關鍵字——宜居宜業、“15分鐘生活服務圈”

扎實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 全面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讓城市更加宜居宜業、更好承載發展。

堅持高起點規劃。啟動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修編,完成中心城市空間佈局規劃。實施片區化、組團式城市開發,有序推進城市更新,加快構建城市中心、次中心、地區中心、社區中心,形成“梯次分佈、組團發展、功能完善、生活便捷”的一體化空間佈局。明確各層級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配建標準,打造教育、醫療、養老、商業等功能完備的“15分鐘生活服務圈”。

實施高標準建設。把海綿城市建設要求落實到每個新建改建專案,“一片天對一片地”立體消納雨水。大力推進城區雨汙分流改造和箱涵溢流整治,對中心城市所有河流進行以截汙為重點的綜合整治,治理85處積水點。新開工建設地下綜合管廊8公里。樹立“窄馬路、密路網”理念,打通城市次支路網,改善城市“微循環”。分期分批對城市主要道路、重點區域老舊建築外立面實施改造,開展城市“微整治”。利用空閒地塊、街巷空間、公共建築周邊空間,規劃建設一批口袋公園、便民公廁,改造城市“微空間”。依託城市周邊林場規劃建設郊野公園。

【住房】關鍵字——棚改“紅利”、既有住宅加裝電梯

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體供應、多管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建立土地管控、市場監管、有序開發長效機制,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

有序推進棚改舊改。堅持“陽光徵收、不與民爭利、群眾工作法”三項原則,完善棚改舊改、房屋徵收政策,規範管理實施體制,年內棚改項目開工6.98萬套。堅持整體拆遷、片區開發,統籌利用騰出的土地空間,科學安排產業、基礎設施和商住用地。按照商品房的品質標準優先建設群眾安置房,讓群眾真正享受到棚改“紅利”。穩步推進老舊社區改造提升,完善配套設施,啟動既有住宅加裝電梯工作。

【出行】關鍵字——智慧交通、打通21條城區道路

推進智慧交通建設,強化公共停車管理,優先發展公共交通,完善城市慢行系統,優化共用單車運營,有序發展共用汽車,綜合施策、系統治理交通擁堵問題。

加快濰萊高鐵及配套樞紐工程建設,推動京滬高鐵二通道開展前期工作,濟青高鐵建成通車。完成濰日高速南段主體工程,濟青高速改擴建主體工程完成90%以上。加快濰坊港5萬噸級航道和碼頭建設。有序推進機場搬遷,爭取開工建設新機場。軌道交通加快報批,力爭年內開工建設。實施濰縣路升級改造工程,開工建設東外環、南外環、南繞城高速。利用兩年時間,打通北宮東街、文化路、東方路等21條城區道路,有序推進志遠路、友愛路、向陽路等上跨下穿青銀高速、膠濟鐵路通道建設。

【文化】關鍵字——“文化名城”品牌創建

大力發展優秀文化。做好歷史文化街區、優秀傳統村落、歷史建築保護利用。打造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聚集區,舉辦中國(濰坊)傳統工藝創意設計大賽。推進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聯合國手工藝與民間藝術之都、中國書法名城等品牌創建。鼓勵引導民間收藏。組織開展“寫濰坊、拍濰坊、演濰坊、畫濰坊、唱濰坊”系列活動。

完善提升文化設施。健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啟動市博物館群、美術館群建設。新改擴建10家縣級綜合檔案館。加快建設鎮(街)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分館。推進全民閱讀,依託社區規劃建設便民“城市書吧”。

做強做大文化產業。積極培育文化龍頭企業,支持濰坊報業集團、廣播影視集團向全媒體轉型發展。推進文化產業園區、特色文化小鎮建設,打造一批文化產業聚集區和特色文化體驗區。

文章版權歸《濰坊廣播電視報·城市週報》所屬,轉載請注明來源

全面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讓城市更加宜居宜業、更好承載發展。

堅持高起點規劃。啟動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修編,完成中心城市空間佈局規劃。實施片區化、組團式城市開發,有序推進城市更新,加快構建城市中心、次中心、地區中心、社區中心,形成“梯次分佈、組團發展、功能完善、生活便捷”的一體化空間佈局。明確各層級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配建標準,打造教育、醫療、養老、商業等功能完備的“15分鐘生活服務圈”。

實施高標準建設。把海綿城市建設要求落實到每個新建改建專案,“一片天對一片地”立體消納雨水。大力推進城區雨汙分流改造和箱涵溢流整治,對中心城市所有河流進行以截汙為重點的綜合整治,治理85處積水點。新開工建設地下綜合管廊8公里。樹立“窄馬路、密路網”理念,打通城市次支路網,改善城市“微循環”。分期分批對城市主要道路、重點區域老舊建築外立面實施改造,開展城市“微整治”。利用空閒地塊、街巷空間、公共建築周邊空間,規劃建設一批口袋公園、便民公廁,改造城市“微空間”。依託城市周邊林場規劃建設郊野公園。

【住房】關鍵字——棚改“紅利”、既有住宅加裝電梯

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體供應、多管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建立土地管控、市場監管、有序開發長效機制,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

有序推進棚改舊改。堅持“陽光徵收、不與民爭利、群眾工作法”三項原則,完善棚改舊改、房屋徵收政策,規範管理實施體制,年內棚改項目開工6.98萬套。堅持整體拆遷、片區開發,統籌利用騰出的土地空間,科學安排產業、基礎設施和商住用地。按照商品房的品質標準優先建設群眾安置房,讓群眾真正享受到棚改“紅利”。穩步推進老舊社區改造提升,完善配套設施,啟動既有住宅加裝電梯工作。

【出行】關鍵字——智慧交通、打通21條城區道路

推進智慧交通建設,強化公共停車管理,優先發展公共交通,完善城市慢行系統,優化共用單車運營,有序發展共用汽車,綜合施策、系統治理交通擁堵問題。

加快濰萊高鐵及配套樞紐工程建設,推動京滬高鐵二通道開展前期工作,濟青高鐵建成通車。完成濰日高速南段主體工程,濟青高速改擴建主體工程完成90%以上。加快濰坊港5萬噸級航道和碼頭建設。有序推進機場搬遷,爭取開工建設新機場。軌道交通加快報批,力爭年內開工建設。實施濰縣路升級改造工程,開工建設東外環、南外環、南繞城高速。利用兩年時間,打通北宮東街、文化路、東方路等21條城區道路,有序推進志遠路、友愛路、向陽路等上跨下穿青銀高速、膠濟鐵路通道建設。

【文化】關鍵字——“文化名城”品牌創建

大力發展優秀文化。做好歷史文化街區、優秀傳統村落、歷史建築保護利用。打造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聚集區,舉辦中國(濰坊)傳統工藝創意設計大賽。推進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聯合國手工藝與民間藝術之都、中國書法名城等品牌創建。鼓勵引導民間收藏。組織開展“寫濰坊、拍濰坊、演濰坊、畫濰坊、唱濰坊”系列活動。

完善提升文化設施。健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啟動市博物館群、美術館群建設。新改擴建10家縣級綜合檔案館。加快建設鎮(街)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分館。推進全民閱讀,依託社區規劃建設便民“城市書吧”。

做強做大文化產業。積極培育文化龍頭企業,支持濰坊報業集團、廣播影視集團向全媒體轉型發展。推進文化產業園區、特色文化小鎮建設,打造一批文化產業聚集區和特色文化體驗區。

文章版權歸《濰坊廣播電視報·城市週報》所屬,轉載請注明來源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