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東方快車謀殺案》:當情和法難兩全,你是要公平還是正義?

《東方快車謀殺案》是愛葛莎·克利斯蒂寫的赫爾克裡·波洛系列作品之一, 區別於該系列其他作品, 這是十分有代表性的一部, 它不僅呈現了精彩的推理過程, 還涉及到了人性善與惡界限的思考。

先說推理過程, 電影講述了午夜過後, 一場大雪迫使東方快車停了下來, 不安動亂的一夜過後, 商人雷切特死在了自己的包廂裡, 他被刺了十二刀, 每一刀深淺不一, 而案發當時, 他的包廂的門反鎖著的, 這是典型的暴雪山莊模式和密室殺人模式, 封閉的場景造就了謀殺者就隱藏在眾人之中的緊張刺激感,

而密閉的犯罪現場能夠增加推理的難度, 使之更具有觀賞性。

當時在這節車廂的一共有十二名旅客以及一名乘務員, 每一個人都看似與謀殺案無關, 但經過進一步分析, 波洛發現他們都牽扯到了多年前阿姆斯壯家族慘案, 人物關係表如下:

經過緊張縝密的推理過後, 波洛最後確定了這是一場集體犯罪, 車廂裡的十二名旅客以及那名唯一的乘務員都參與了對雷切特的謀殺。 這樣的結果出乎了大多數人的預料, 即使是從那深淺不一的十二道傷口有了猜測, 也沒有人會相信劇情真的會這樣發展, 正是這種預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結局, 使得這部電影從眾多推理電影之中脫穎而出。

再說人性的思考, 影片的開頭, 波洛站在視窗, 面對這蔚藍色的海洋說了這樣一段話:不管人們說了什麼, 要麼是對的, 要麼是錯的, 沒有灰色地帶。

這是波洛心裡追求的平衡, 正是這份平衡使他在推理的時候保持清醒。

這一點在雷切特被謀殺的時候也有體現, 面對好友的一再勸告, 波洛最終決定追查兇手, 他說:每天我們都能遇到一些敗類, 可我們不能殺死他們, 我們應該有別於野獸。

但是當真相揭曉的時候, 波洛動搖了。

雷切特無疑是有罪的, 謀殺無疑是有罪的, 但是謀殺一個罪犯呢?波洛心中已有定論。

他選擇接受談判, 表明他對於心中“絕對的正義與絕對的邪惡”已經有了動搖;然後, 他將無子彈的手槍放在了罪犯面前, 給了罪犯選擇的機會, 這是他相信存在“灰色地帶”的第一步;最後罪犯將槍指向了自己, 她向波洛表明了自己的良知。 所以波洛放走了罪犯, 如同他說的:“正義的天平, 未必能永遠保持平衡。 ”因此他接受了世界的不平衡。

電影的結局, 波洛宣佈“車上沒有殺人犯, 只有需要重生的人。 ”。 在影片裡, 這些人是解脫了, 他們獲得了精神上的寧靜, 但是這只是理想化的結局, 在現實中, 我們就不得不去考慮, 用罪惡去消滅另一種罪惡, 真的是最正確的方式嗎?如同中國人常說的古話:冤冤相報何時了,舊的罪惡會催生新的罪惡。這也是影片帶給我們的關於人性善與惡界限的思考,何為正義?何為邪惡?為了正義而犯罪就能獲得救贖嗎?我想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答案。

一部推理電影,思想卻上升到了文藝片的高度,對比大量純粹“炫技”的推理電影,這樣的一部影片實在難得。

真的是最正確的方式嗎?如同中國人常說的古話:冤冤相報何時了,舊的罪惡會催生新的罪惡。這也是影片帶給我們的關於人性善與惡界限的思考,何為正義?何為邪惡?為了正義而犯罪就能獲得救贖嗎?我想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答案。

一部推理電影,思想卻上升到了文藝片的高度,對比大量純粹“炫技”的推理電影,這樣的一部影片實在難得。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