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內蒙古5年投入830多億搞好生態建設

5年來, 內蒙古投入生態保護建設資金830多億元, 相當於過去30年的投入總和。 全區生態保護建設工作開創新局面、呈現新氣象, 美麗內蒙古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建設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邁出堅實步伐。

綠色上山進城入戶

5年來, 內蒙古生態環境發生了深刻變化。 放眼全區118.3萬平方公里土地, 綠色在不斷拓展, 綠色上山、進城、入戶, 給老百姓帶來更多的獲得感。 全區森林面積和蓄積實現“雙增長”。 造林綠化面積年均保持在1000萬畝以上, 占全國年均造林面積的1/9, 5年累計營造林5774萬畝, 完成重點區域綠化面積1037萬畝。 大青山南坡、黃河兩岸、公路通道兩側到處鬱鬱蔥蔥、滿眼蒼翠。 全國第八次森林資源清查結果顯示, 內蒙古森林面積3.73億畝, 居全國第1位;活立木蓄積量14.8億立方米, 居全國第5位;森林覆蓋率21.03%, 提高1.03個百分點。

通過5年不懈努力, 內蒙古的草原生態恢復到上世紀80年代中期水準。 10.2億畝可利用草原得到有效保護, 其中劃定基本草原8.84億畝。 種草保留面積連續多年穩定在5000萬畝以上, 草原退化沙化面積較“十二五”初減少了671.3萬畝, 草原生態惡化趨勢得到整體遏制, 重點生態治理區明顯好轉, 2017年全區草原平均植被蓋度達到44%,

較2010年提高7個百分點。

實施最嚴水資源管理制度

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 自治區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方針, 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 實施大江大河和中小河流治理工程。 對呼倫湖、烏梁素海、岱海等進行綜合治理。 實施黑河生態補水, 保障東居延海補給水源。 開展了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

近幾年來, 內蒙古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 用水總量、用水效率、水功能區限制納汙“三條紅線”控制指標實現自治區、盟市、旗縣全覆蓋。 加強水功能區和入河湖排污口的監督管理, 對全區579個水功能區和278個入河排污口實行全覆蓋監測。 落實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制, 配合國家環境保護大督查, 對124名幹部進行了嚴肅問責。

2017年, 全區萬元GDP用水量較2015年下降10%。 鋼鐵、紡織、造紙、石油煉製、火電5個重點行業節水型企業建成率達到63%。 全區新增高效節水灌溉面積1430萬畝, 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係數提高到0.532, 達到或超過全國平均水準。 綠色農牧業發展步伐加快,

農村化肥使用實現零增長, 農藥使用量連年下降。 草原牧區實行禁牧休牧輪牧, 牧民收入增長, 呈現生產發展、生活富裕、

生態良好“三生統一”良好局面

從內蒙古境內五大流域看, 河流湖泊及地表水生態在不斷改善。 2017年, 全區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水質達成率預計為66%, 比2013年提高34個百分點。 內蒙古黃河幹流水功能區近3年水質達成率逐年提高, 水質狀況明顯好轉。 呼倫湖水域面積擴大, 蓄水量增加1倍多, 濕地面積恢復近300平方公里。 烏梁素海通過分淩補水, 湖區整體水質由2008年的劣五類改善為五類標準, 局部達到四類標準。

沙塵暴日數降至每年0.5天

很多人談起“沙塵暴”, 就會聯想到呼吸困難, 滿嘴沙子。 隨著內蒙古對荒漠化和沙化有效治理, 這些年我區沙塵暴次數大大減少。2008~2012年,全區每年平均沙塵暴日數為1.6天,2013~2017年下降到每年0.5天。京津風沙源區老百姓深刻感受到,過去每年到春天黃沙蔽日,如今這樣的日子一去不復返。

5年來,全區累計完成防沙治沙面積7100多萬畝,完成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面積4087萬畝,全區荒漠化土地減少625萬畝,沙化土地減少515萬畝,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積持續“雙減少”,減少面積均居全國首位。五大沙漠周邊治理區沙漠擴展現象得到遏制,科爾沁沙地、毛烏素沙地、渾善達克沙地、呼倫貝爾沙地、陰山北麓風蝕沙化區等區域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據環保部門大氣監測資料顯示,2016年,全區12個盟市空氣品質平均達標天數314天,優良天數比例達到86%,同比提高5.1個百分點。2017年,全區大氣環境品質繼續穩中見好。

雖然內蒙古的生態建設取得了成績,但是內蒙古生態脆弱的狀況還沒有根本改變,生態文明建設正處於“進則全勝、不進則退”的關鍵階段,當前及今後一個時期,生態文明建設要把握以下四點:

構建科學有序的國土空間佈局體系

深入實施主體功能戰略,完善主體功能區規劃和配套政策。優化生態安全屏障體系,科學佈局生產空間、生活空間、生態空間,全面劃定生態紅線,還自然以寧靜、和諧、美麗。

堅定不移踐行綠色發展

加快建立綠色發展和消費方式,更加自覺地推動綠色發展、迴圈發展、低碳發展,讓良好的生態環境成為人民生活品質的增長點,成為展現內蒙古良好形象的出發點。

加大生態系統修復力度

統籌山水湖草系統治理,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提升生態系統品質和穩定性。全面開展國土綠化行動,實施國家節水行動。健全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養生息制度。探索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建設生態宜居鄉村,保護好綠水青山和清新清淨的田園風光,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加快生態文明制度建設

加快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全面推行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全面推開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研究建立市場化、多元化生態補償機制。落實好《黨政領導幹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辦法》。

這些年我區沙塵暴次數大大減少。2008~2012年,全區每年平均沙塵暴日數為1.6天,2013~2017年下降到每年0.5天。京津風沙源區老百姓深刻感受到,過去每年到春天黃沙蔽日,如今這樣的日子一去不復返。

5年來,全區累計完成防沙治沙面積7100多萬畝,完成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面積4087萬畝,全區荒漠化土地減少625萬畝,沙化土地減少515萬畝,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積持續“雙減少”,減少面積均居全國首位。五大沙漠周邊治理區沙漠擴展現象得到遏制,科爾沁沙地、毛烏素沙地、渾善達克沙地、呼倫貝爾沙地、陰山北麓風蝕沙化區等區域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據環保部門大氣監測資料顯示,2016年,全區12個盟市空氣品質平均達標天數314天,優良天數比例達到86%,同比提高5.1個百分點。2017年,全區大氣環境品質繼續穩中見好。

雖然內蒙古的生態建設取得了成績,但是內蒙古生態脆弱的狀況還沒有根本改變,生態文明建設正處於“進則全勝、不進則退”的關鍵階段,當前及今後一個時期,生態文明建設要把握以下四點:

構建科學有序的國土空間佈局體系

深入實施主體功能戰略,完善主體功能區規劃和配套政策。優化生態安全屏障體系,科學佈局生產空間、生活空間、生態空間,全面劃定生態紅線,還自然以寧靜、和諧、美麗。

堅定不移踐行綠色發展

加快建立綠色發展和消費方式,更加自覺地推動綠色發展、迴圈發展、低碳發展,讓良好的生態環境成為人民生活品質的增長點,成為展現內蒙古良好形象的出發點。

加大生態系統修復力度

統籌山水湖草系統治理,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提升生態系統品質和穩定性。全面開展國土綠化行動,實施國家節水行動。健全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養生息制度。探索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建設生態宜居鄉村,保護好綠水青山和清新清淨的田園風光,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加快生態文明制度建設

加快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全面推行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全面推開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研究建立市場化、多元化生態補償機制。落實好《黨政領導幹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辦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