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棗莊山亭:美麗鄉村模式讓馮卯村民嘗甜頭

來源: 棗莊晚報 作者: 孫明春 孔浩

1月10日, 山亭區馮卯鎮天氣晴朗, 藍藍的天空沒有一絲雲彩, 映照的岩馬湖水也是藍藍一片。 站在大堤上, 遠眺岸邊的獨孤城以及周邊的連綿青山甚是美麗, 幾個小山村的房屋錯落有致, 像一顆顆珍珠鑲嵌在山水之間。 遠山近水都是那麼純淨和自然, 這美麗的風光使人恍惚間仿佛來到了雲南的蒼山洱海。

廟嶺村77歲的王興寶說, 他家的三面牆被免費牆繪, 搭上了青瓦, 門前的泥路變成了柏油路, 空閒地變成了花園和鄉情廣場, 村容村貌得到了巨大的變化。 他和其他的老年人每天都喜歡到廣場轉一轉, 鍛煉身體或者坐在門前看岩馬湖風景。

近年來, 馮卯鎮以全域建成美麗鄉村、全域發展鄉村旅遊目標為抓手,

堅持差異定位、特色發展, 整合資源、連片建設, 塑造了“山水田園、大美馮卯”的美麗鄉村品牌。 截至目前, 已累計完成治理項目2個, 建成美麗鄉村15個、在建3個, 創建國家傳統村落2個, 國家綠色村莊1個, 省級旅遊特色村3個, 省級“鄉村文明家園”示範村1個, 美麗鄉村覆蓋率達51.4%。

馮卯鎮立足豐富的自然生態和歷史人文資源優勢, 科學編制了美麗鄉村建設總體規劃, 實施環湖、沿河、全域美麗鄉村建設工作“三步走”戰略。 在建設中依街就巷綜合施治、就地取材變廢為寶, 節約了建設成本、凸顯了鄉村特色。 如用果樹枝條編織綠化籬笆、薄石片硬化人行道、山石砌壘花池, 對村內碾道進行硬化、美化, 建設了景觀亭配套了文化牆,

把群眾的勞動過程變成了藝術享受。 在建設中, 馮卯鎮注重挖掘每個村的文化特質和鄉愁記憶, 逐步探索形成了醉桃源型、漁家傲型、古村居型、畫家村型、民俗遊型、憶江南型、渡假村型等七種主題突出的美麗鄉村模式, 彰顯了自然特色, 傳承了歷史文脈, 深化了鄉村印記, 留住了“老家”的味道。

馮卯鎮按照“一村一景、一村一業、一村一韻”的原則, 把泰山“1532”生態迴圈示範基地、萬璘莊園、九老泉農博休閒園融合串聯在一起, 著力實施精品農業觀光、採摘線路設計, 打造成為了鄉村旅遊目的地。 國家傳統村落獨孤城村、馮卯村, 國家綠色村莊溫莊村等一批美麗鄉村脫穎而出, 形成了美麗鄉村品牌效應。 成功舉辦兩屆“風情岩馬湖·美麗鄉村行”鄉村旅遊文化節,

先後3次走進央視, 極大提高了馮卯美譽度。

在建設美麗鄉村的同時, 馮卯鎮注重產業培植。 獨孤城村依託國家級古村落稱號, 吸引畫家入住, 打造藝術部落, 發展民宿產業, 形成寫生經濟;培育了山東村漁家樂, 北趙莊村採摘遊等一批特色產業村, 實施村級增收計畫, 創辦林果、漁業、旅遊等合作組織, 壯大村集體經濟, 增強美麗鄉村建設的“造血功能”。

依託回鄉創業園, 馮卯鎮大力培養美麗鄉村建設帶頭人、現代農業技術帶頭人、農村創業致富帶頭人, 鼓勵群眾自主創業。 引導和支援新型農村經濟合作組織創牌經營, 註冊農產品商標5個, 認證“三品一標”5個, 發展市級農業龍頭企業7家, 果蔬倉儲冷藏企業6家, 果品流通市場3家,增強了市場競爭力。新發展農業旅遊示範點6處、果品採摘園9處、家庭農場7個、農家樂8家,實現了民富村強,為美麗鄉村建設注入了持久動力。

馮卯鎮積極探索以美麗鄉村建設助推精准扶貧精准脫貧新路徑,與貧困戶簽訂綠化協議,免費提供1.2萬株桃樹苗、5000株核桃苗,由貧困戶種植管理,節約了綠化成本,改善了生態環境,實現了貧困戶脫貧致富。提供保潔公益扶貧崗位,讓貧困戶參與到美麗鄉村建設管理中來,通過村級保潔崗位,解決貧困戶30人就業。

果品流通市場3家,增強了市場競爭力。新發展農業旅遊示範點6處、果品採摘園9處、家庭農場7個、農家樂8家,實現了民富村強,為美麗鄉村建設注入了持久動力。

馮卯鎮積極探索以美麗鄉村建設助推精准扶貧精准脫貧新路徑,與貧困戶簽訂綠化協議,免費提供1.2萬株桃樹苗、5000株核桃苗,由貧困戶種植管理,節約了綠化成本,改善了生態環境,實現了貧困戶脫貧致富。提供保潔公益扶貧崗位,讓貧困戶參與到美麗鄉村建設管理中來,通過村級保潔崗位,解決貧困戶30人就業。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