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今天,穀歌為這位中國老人改變首頁,只是為了……

1月13日的穀歌首頁採用了中文元素。 “Google”不見了, 而是用插畫的形式展示了Google的中文名“穀歌”, 並利用動畫效果讓“穀歌”漢字變成拼音“GǔGē”。

這個特別的“穀歌塗鴉”是為了紀念“中文拼音之父”周有光誕辰112周年。

在《西行漫記》(Red Star Over China) 一書中, 美國記者愛德格·斯諾 (Edgar Snow) 曾經如此描寫中國人口的識字情況:“除了少數地主、官吏、商人以外幾乎沒有人識字。 文盲幾乎達百分之九十五左右。 在文化上, 這是地球上最黑暗的一個角落。 ”

根據有限的普查記錄, 人們普遍認為新中國建立之前中國文盲率超過 80%。 從清末到民國, 中國的文盲率一直居高不下。

時過境遷。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UNESCO) 統計研究所的一份報告, 截至 2015 年, 中國人口的識字率達到了驚人的 96.4%。

這一切, 周有光都有很大的功勞。

周有光被譽為“拼音之父”, 他設計並創建了現在通用的中文拼音系統, 在中文的讀音和書寫之間建造了一座橋樑。 周有光於2017年1月去世時, 紐約時報曾經刊發長文對他做出報導, 稱“是他讓漢字書寫像ABC一樣簡單”。

紐約時報的介紹中稱, 一些我們如今隨處可以見到的拼寫, 正是來自周有光的中文拼音方案, 比如Beijing, 它取代了此前的Peking;Chongqing取代了Chungking。 該方案在1982年被國際標準組織(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採納, 1986年被聯合國採納, 成為了中文羅馬字母拼寫法的國際標準。

周有光此前對語言學感興趣, 發表過一些關於拼音和文字改革的論文書籍,

於 1954 年受政府邀請成為顧問專家, 任職于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和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

1958 年, 周有光參與制定的《中文拼音方案》正式公佈, 成為了中文拼音系統的規範指導性檔。

作為一種漢語教育工具, 中文拼音的出現和存在,

普及了識字和初等教育, 成為新中國成立後文盲率不斷降低的保障。

如今, 小學生在學習識字之前學習拼音, 此外還有一個周有光大概沒有預見到的發展:方便了人們用電腦鍵盤和手機快速輸入中文。

周有光原名周耀平, 有光原先是他的筆名,

後來成了他的號。

百歲以後的周有光, 似乎回到了青年人的狀態, 對各種問題都感興趣, 同時又以百年功力和百年經歷, 加以提煉和訴說, 告知當下知識份子在華夏文化復興中的責任。

保持著開放和前衛的想法的他還在 2010 年 6 月, 105 歲的時候在新浪開了博客, 成為了平臺上的最高齡博主。

諸多學者頻頻引用周有光的一句話是:“不要從中國的角度看世界, 而要從世界角度看中國。 ”2014年, 95歲的出版家曾彥修出版新書《平生六記》, 找周有光題字, 周有光揮筆寫就:良知未泯。

這是一個109歲的前輩給一個95歲的後輩的寄語, 而在這四個字的背後, 有一代知識人的堅持。

他思維犀利, 口中出過不少金句:

“如今老年人燃燒, 青年人取暖”。

“年紀老了, 思想不老。 年紀越大, 思想越新”。

“不要談我個人, 我們來談談這個世界。 我是認真地思考了這個世界的”。

“我比以往更關心中國的發展和走向;關心整個世界不斷出現的變化。 我一直關心中國, 我希望中國會變得更好、更有前途。 ”

他還曾對自己的高齡開玩笑稱, “大概是上帝太忙了,把我忘掉了”。

周有光2017年1月14日於北京去世,享年111歲。

“大概是上帝太忙了,把我忘掉了”。

周有光2017年1月14日於北京去世,享年111歲。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