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與戰位對接,讓新戰士下連一步到崗!

新兵是備戰打仗的“新鮮血液”, 如何讓他們儘快適應崗位、具備作戰能力?請關注今天出版的《解放軍報》的報導——

為新時代打贏能力注入“新鮮血液”

東部戰區空軍地導某營縮短戰鬥力生成週期

新戰士下連即上野外演兵場

近日, 正在野外駐訓的東部戰區空軍地導某營組織夜間緊急機動, 制導發射連3名新兵全副武裝, 參與演練全程。 剛剛分配到制導站操縱員崗位的大學生新兵陳超億走下演兵場後告訴記者:“現場跟班見學戰鬥操作流程, 讓我切身感受到濃濃的戰鬥氛圍, 也更清楚了該如何努力成為優秀戰鬥員。

新兵是備戰打仗的“新鮮血液”, 如何讓他們儘快適應崗位、具備作戰能力?新兵下連之際, 恰逢該營整建制野外駐訓。 營黨委決定把25名新兵直接拉到演訓一線淬火, 加速他們由新兵向精兵的轉變。

營教導員周鑫介紹說, 25名新兵中大學生士兵占比近半。 野外駐訓前, 營黨委綜合考察每名新兵所學專業和素質特長, 結合崗位需求合理定崗定位, 保證新兵優長得到充分發揮。 天線收發車是全營的“大腦中樞”, 要求操作號手反應速度快。 大學時攻讀資訊與計算科學專業的新兵李加區具備專業特長, 被分配到天線收發車號手操縱員崗位。

該營區分理論強訓、單兵操作、協同訓練3個階段, 科學制訂新兵野外駐訓參訓計畫,

安排技術骨幹、訓練尖子對新兵進行“一對一”帶教。 在營技術“大拿”、制導雷達技師尹德智帶教下, 李加區通過實際戰鬥操作體驗, 很快掌握兵器原理、操作教令等內容。 據介紹, 下連即上演兵場, 讓新兵成長為戰鬥員、擔負戰備任務的週期比過去縮短。

第81集團軍某旅著眼合成部隊作戰需求定崗施訓

科學組訓強化新兵協同素養

解放軍報訊 李連軍、王浩男報導:“新戰士小徐反應靈敏, 體能素質過硬, 適合分到炮長崗位。 ”前不久, 第81集團軍某旅一營二連連長牛君光依據“新戰士成長跟蹤卡”, 與幹部骨幹討論後, 確定了小徐的崗位。 該旅為每名新戰士設立“成長跟蹤卡”, 以此作為新戰士精准定崗的依據, 使他們更快地適應新崗位,

縮短戰鬥力生成週期。

該旅領導告訴筆者, 新訓期間, 為更好地適應合成營作戰特點, 該旅帶兵骨幹為每名新戰士制訂了一張“成長跟蹤卡”, 卡上詳細記錄每名新戰士吃苦精神、體能素質、協調能力等10多項指標, 作為專業定崗的依據。 他們在新訓期間還專門制訂新老兵“一對一”輔訓計畫, 除掌握大綱規定的訓練課目外, 還為新戰士設置“選修課目”, 熟悉本專業之外的其他兵種知識, 為合成訓練打下基礎。

新兵下連後, 該旅注重打牢他們的戰術協同素養。 筆者在該旅二連看到一份訓練編組方案:剛下連的新戰士被編成若干戰鬥小組, 日常訓練“捆”在一起訓, 培養他們之間的默契配合能力。

走進該旅訓練場,

只見剛下連的新戰士從最基本的動作、手勢練起, 打牢合成作戰的基本功。 新戰士小陳是一名戰車載員, 他和兩名戰友在戰術訓練中, 幾十米的衝擊路線往返30多趟, 才達到班長提出的“火力互支援、行動不互擾”的要求。

第79集團軍某合成旅新兵下連定崗與戰位元對接

部分有特長新兵上崗能履職

檢測維修、排除故障、啟動車輛, 一系列動作乾淨利索……深冬清晨, 遼南大地寒氣襲人, 第79集團軍某合成旅合成二營組織的戰備拉動演練途中, 一輛運輸車突然熄火。 伴隨保障的搶修分隊派出一名列兵頂著寒風快速搶修, “趴窩”車輛很快恢復正常。

教導員劉鑽頌告訴筆者, 這名列兵叫吳培瀟, 分配到支援保障連搶修排不足1個月。

別看他上崗時間短, 卻是經過地方職業技術學院培訓的汽車維修“專業能手”, 有著兩年維修實踐經歷。 針對合成營編制調整的新變化和老兵退伍後崗位人才緊缺的實際, 該旅結合新兵分配及時補充各個戰位的專業人才, 讓新戰士的專業特長與戰位對接。

該旅對新兵所學專業進行全面摸底考核, 對技術特別過硬的直接安排走上對應戰位;對於具備一定專業基礎的, 安排短期集中培訓, 合格後即可持證上崗;其他人員經過考核後分配到相應崗位, 進行逐步培養。 聞彥宇、薑適存等8名新戰士入伍前分別學的是數控技術專業和電器自動化設備安裝與維修等專業, 他們經過通信和炮手專業培訓後, 基本能夠勝任戰位。 (于華良、仲崇旭)

(于華良、仲崇旭)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