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貴州18億科研儀器資源實現共用 累計訂單3萬個

央廣網貴陽1月15日消息貴州近年來通過公共線上服務平臺, 利用互聯網推進了科研儀器共用的步伐, 實現了總價值近18.8億元的資源分享, 充分緩解了科研資源閒置、浪費的問題。

利用互聯網盤活科研儀器資源

趙陽:通過互聯網的方式把全省的大型科研儀器資源整合聚集到一個共用平臺, 統一向社會開放。 讓閒置的儀器用起來, 讓有需求的企業也好、科研單位也好, 能夠找到他想用的資源, 解決一個供需雙方的問題, 也是解決資源浪費的問題。

貴州金域醫學檢驗中心黃松介紹, 通過網路平臺,

他們告別了業務員各地跑業務的時代。 現在, 他們只需要把儀器檢測服務擺上平臺, 有檢測需求的醫院就會自動找上門, 實現資訊化對接。

黃松:肯定有差別啊!像我們之前必須要有業務員, 每個醫院、每個處室去溝通, 對別人的需求也不能完全轉達到我們實驗室。 通過互聯網的話, 可以資訊更透明, 更對稱。 實驗室更清楚瞭解需要我們提供什麼資源給它。 對客戶來說也是更良好的體驗。

貴州省儀器公共線上服務平臺

多舉並施完善共用激勵

為了激勵更多單位參與到共用平臺中來, 2014年起, 貴州省開展了針對大型科研儀器共用服務的評估和補助工作, 利用貴州省應用技術研究與開發資金, 三年累計補貼各儀器管理和使用單位1400多萬元。 不過, 趙陽坦言, 僅僅依靠“資金補助”效果並不明顯。 和全國其它地區一樣, 由於共用成果的利益分配機制不清晰, 實際參與共用服務的儀器操作人員很難得到直接激勵。

趙陽:原來這個補助是針對單位, 不會針對個人, 但實際上做事的是人。

這就帶來一個問題, 如果補貼給單位, 這中間就有一個脫節的問題。 如果儀器拿出去共用, 然後管理員又沒有給他明確這個服務的收益, 這樣很多人就不願意去做這個事兒, 就把它一起買了之後寧願放著, 因為他去做這個事的話他他付出勞動還要擔風險, 而且設備還有折舊。

為了解決利益分配的難題和補助金無法使用的尷尬, 貴州引入了簽訂《科技計畫項目(課題)任務書》的管理機制, 不僅暢通了資金合理使用的通道, 也為業務人員參與職稱評定時提供了重要依據。

趙陽:簽訂了任務書以後, 它裡面有一個經費預算欄目, 解決了他們之前反映的、資金無法使用不敢用的問題。 第二個, 他們在職稱評定的時候,

對於項目主持人或者參與人也能夠體現, 是一種榮譽, 也是一種成績的肯定。 今年回饋的情況來看, 他們很積極。

貴州大學實驗室與設備管理處處長何一萍介紹, 從學校內部出發, 他們也在探索建立內部考核等激勵辦法。 何一萍:因為當時申購儀器的時候都是以科研小組的名義申購的, 他就認為這台設備就是他們科研組的, 要讓它實現共用那是很難的。 我們為什麼要進行大儀設備的績效考核?我要看你在教學、科研、社會服務幾個方面的貢獻, 如果貢獻好的, 你的設備的維修維護、人員培訓、定編定崗等等都有所考慮。 通過這種手段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可供選擇的大型科研儀器名錄

看到共用成效, 更看到共用未來

如今, 貴州省20萬元以上的大型科研儀器設備已有3800多台在該平臺入網, 總價值達到了18.8億元, 通過平臺完成的服務訂單累計近3萬個。 何一萍舉例, 從學校來看, 儀器的使用率得到很大提高:

何一萍:以化學與化工學院掃描電鏡為例, 進入共用平臺之前, 每年的使用基時數600個小時左右。但是納入平臺後,每年能達到1200個小時,實際上就翻了一番了。

貴州省資訊技術創新服務中心大型科研儀器服務部部長秦廷鳳表示,下一步,他們還將推動貴州與上海、廣州等儀器資源富集地的跨區域共用合作。

秦廷鳳:比如說我們貴州省可能會有一些儀器設備是有限的,現在有些設備在貴州的區域內是沒有。那有這樣的需求,我們也可以通過我們平臺找到上海方面的資源,在公共平臺上也引入了上海這些比較豐富的資源。

不過,秦廷鳳也擔心,管理機制上的創新成為目前科研儀器共用工作需要突破的瓶頸。秦廷鳳說,高校和科研院所免稅購置的大型儀器對外開放管道受限;共用服務沒有明確的收費和經營標準、對政府財政的依賴性大;共用方式單一、無法開展租賃服務等等,這些都是下一步需要解決的。

對此,貴州省資訊技術創新服務中心主任汪明表示,他們正在探索新的管理模式,來擴大共用範圍。同時,將嘗試通過引入社會資本成立運營公司的方式,促進擁有科研儀器所有權、管理權、經營權的各方協作,實現針對政府、科研院所、創新企業、運營公司的多方共贏。

每年的使用基時數600個小時左右。但是納入平臺後,每年能達到1200個小時,實際上就翻了一番了。

貴州省資訊技術創新服務中心大型科研儀器服務部部長秦廷鳳表示,下一步,他們還將推動貴州與上海、廣州等儀器資源富集地的跨區域共用合作。

秦廷鳳:比如說我們貴州省可能會有一些儀器設備是有限的,現在有些設備在貴州的區域內是沒有。那有這樣的需求,我們也可以通過我們平臺找到上海方面的資源,在公共平臺上也引入了上海這些比較豐富的資源。

不過,秦廷鳳也擔心,管理機制上的創新成為目前科研儀器共用工作需要突破的瓶頸。秦廷鳳說,高校和科研院所免稅購置的大型儀器對外開放管道受限;共用服務沒有明確的收費和經營標準、對政府財政的依賴性大;共用方式單一、無法開展租賃服務等等,這些都是下一步需要解決的。

對此,貴州省資訊技術創新服務中心主任汪明表示,他們正在探索新的管理模式,來擴大共用範圍。同時,將嘗試通過引入社會資本成立運營公司的方式,促進擁有科研儀器所有權、管理權、經營權的各方協作,實現針對政府、科研院所、創新企業、運營公司的多方共贏。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