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春走基層】家是什麼:難舍的根 不解的愁

在我國, 春運被譽為世界上最大規模的人口遷徙。 而大部分人遷徙的目的地是這個被稱之為“家”的地方。 “家”是什麼?不同經歷的人可能會有不同的答案。 今天, 咱們一起去浙江的農村看看, 在那兒, 大夥心裡的“家”到底是什麼樣的?

坐落在浙西南松陽縣的橫樟村, 有著800多年歷史, 一半的村民常年在外打工。 每逢春節, 村民們陸續回家了, 村裡迎來了一年中最熱鬧的時候。

潘秀英:兒子媳婦在城市沒有這些土雞土鴨的, 買不到這些本地的東西。 哈哈, 父母就是這樣的。

養了一年的鴨子, 自己捨不得吃, 就為了等孩子回來, 在爸媽眼裡, 家裡的東西是最好的。

在村裡人的心中, 這條板凳龍是遠近幾個村子裡最好的。

在村裡, 一家有事兒大家幫, 這是他們的生活方式, 也是骨子裡認定的情分。 在他們心裡, 小家大家都是家。

在外打工20年的包明喜過去一年跑了四個省, 最遠去過西藏, 但不論多遠, 過年也要回家。

包明喜:老婆在家裡, 兒子在家裡, 有些事情我們在外面照顧不到, 看不見, 感覺自己回來心裡面就是踏實了。 最重要的是家, 家都不重要我們做來做去沒有什麼很幸福的家, 身體好, 一家大大小小都平平安安, 那就感到幸福了。

記者:家裡孩子回來嗎過年?

李美香:不回來。

記者:為啥呢?在外面忙。

李美香:在外面忙, 不回來。

記者:幾個孩子?

李美香:三個孩子。

記者:有幾個不回來?

李美香:都不回來, 一個女兒, 兩個兒子, 都不回來, 都在外面。

記者:都說過年要團圓嗎?

李美香:團圓要團圓了, 他們沒辦法了是吧。 小兒子在外面房子買起來了, 不能放在那裡空。 大兒子自己沒有車, 進來不方便。 總要理解一下, 他們出去賺錢很辛苦的, 兩個孩子帶起來。

孩子不回來, 這個春節, 家裡只有老兩口, 雖然冷清, 但媽媽留給孩子的依然是溫暖的笑,

笑容裡是家的理解和包容。 帶著理解和包容走出去, 不管多遠、多久, 這方水土, 這方鄉情, 始終牽引著在外打拼的人走回來。

包林偉:我在外面打工那麼多年, 20多年。 我每年回來的時候, 村口進來不是還有點路嘛, 我都不想坐車, 我都想下來走路回來。

記者:你走的那段路的時候你在看什麼,或者你在想什麼?

包林偉:看著,想著,聞著,這片土地的氣味挺好。

記者:是什麼味道?

包林偉:小時候的味道。

記憶中的味道,是家的味道,是始終抹不掉也除不去的烙印,是忘不了也解不開的鄉愁。一枝弱不禁風的嫩芽,成長為一棵獨擋風雨的大樹,對根的眷戀也愈加強烈。

包林偉:村裡發展好了嘛,這其實像我們在外面的人都感覺挺好的。因為這是我們的根嘛,鄉愁。

家是什麼,在橫樟村,家是一種畫面,描繪著風雨洗禮後的百年老屋;家是一種聲音,交織著鄉親們的每一句寒暄問候;家是一種觸動,激發著遊子們對故土的深情眷戀;回家,是團圓,是歷盡千辛後的釋懷,更是洗盡鉛華後的歸來。

記者:你走的那段路的時候你在看什麼,或者你在想什麼?

包林偉:看著,想著,聞著,這片土地的氣味挺好。

記者:是什麼味道?

包林偉:小時候的味道。

記憶中的味道,是家的味道,是始終抹不掉也除不去的烙印,是忘不了也解不開的鄉愁。一枝弱不禁風的嫩芽,成長為一棵獨擋風雨的大樹,對根的眷戀也愈加強烈。

包林偉:村裡發展好了嘛,這其實像我們在外面的人都感覺挺好的。因為這是我們的根嘛,鄉愁。

家是什麼,在橫樟村,家是一種畫面,描繪著風雨洗禮後的百年老屋;家是一種聲音,交織著鄉親們的每一句寒暄問候;家是一種觸動,激發著遊子們對故土的深情眷戀;回家,是團圓,是歷盡千辛後的釋懷,更是洗盡鉛華後的歸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