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從野蠻生長向共建共治 共用經濟中國模式漸成型

催生逾60家獨角獸和准獨角獸公司 未來幾年料將保持40%高速增長

共用經濟“中國模式”日漸成型

編者按:共用經濟正深度重塑中國的經濟形態。 從工農業生產到老百姓衣食住行, 以物聯網為基礎的共用經濟正給產能過剩、產品過剩、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中國帶來新的發展機會。 但同時, 這種新業態也逐漸暴露出信用建設、管理滯後等問題, 資本的強力驅動讓共用經濟站上風口, 也導致其容易偏離社會需求遺忘“初心”, 行業內“燒錢洗牌大戰”屢見不鮮。

當前, 共用經濟正從野蠻生長走向共建共治。

《經濟參考報》即日起推出“重構共用新秩序”系列報導, 對於如何節制資本、避免新業態的劇烈波動, 如何培養企業家、勞動者和管理者部門適應共用帶來的新生產方式, 如何圍繞新經濟模式完善管理體制等擺在共用經濟面前的難題進行探討。

近五年來, 中國共用經濟呈現跨越式發展態勢, 其更新換代和創造新就業的速度引得全球矚目, 滴滴、ofo、運滿滿等代表企業的業務和運營模式領先全球。 依靠發達的線上移動支付技術和線下物流設施, 搭乘政府雙創政策和中國風投的快車, 共用經濟的“中國模式”正在成型。 一些共用經濟從業者和創投界人士認為, 屬於中國的共用經濟時代正在到來。

醞釀下一次變革

以中國電商、社交平臺為代表的移動互聯網和移動支付的崛起,

帶動了中國式共用經濟熱潮。 國家資訊中心統計資料顯示, 2016年我國共用經濟市場交易額達3.45萬億元, 同比增長103%, 這一增速位居全球之冠, 未來幾年將繼續保持年均40%左右的高速增長, 市場機構預測到2017年底, 我國共用經濟的交易規模將達到4.5萬億元。

中國共用經濟近年來實現了從無到有的跨越式發展。

投資了ofo、滴滴和餓了麼等知名企業的金沙江創投合夥人朱嘯虎說, 在過去的五六年裡, 中國抓住移動互聯網機遇, 在改造線下物流基礎設施、發展線上使用者交易和信用系統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 中國共用經濟正是站在這一肩膀上才獲得跨越式發展。

阿裡研究院2017年10月發佈的報告《創新飛躍的五年:10大關鍵字解讀中國互聯網》顯示,

自2013年電商零售額、2014年電商滲透率超過美國後, 中國電商發展便一發而不可收, 2016年零售額占全球的42.4%, 美國只占24.1%;以共用經濟為主體的中國獨角獸市值占全球43%, 僅次於美國的45%。

騰訊研究院《2016-2017分享經濟發展研究報告》也顯示, 分享經濟資本熱潮在2014年起步, 2015年井噴, 當年融資筆數增幅高達100%, 融資規模增幅近340%。 2016年融資筆數回落30%, 但融資總額仍保持3%的小幅增長。 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政策與經濟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李強治表示, 近三四年共用經濟融資增長態勢世界罕見。

在迅猛發展的同時, 我國共用經濟領域競爭日趨白熱化, 快速更新換代。

波士頓諮詢公司《解讀中國互聯網特色》報告認為,

中國互聯網用戶更草根、更移動化、更喜新厭舊, 由此帶來的中國互聯網行業特點是競爭容易迅速白熱化, 經濟活躍度高、波動性大, 企業存活率低、一夜成名現象較多。

朱嘯虎表示, 從全球看, 中國共用經濟快速反覆運算獨樹一幟。 在中國, 移動互聯網和共用經濟從資本寒冬到資本泡沫, 基本三年是一個週期, 三年足夠一家初創企業成長為巨頭, 並逐步抬高行業門檻, 而國外這個週期一般是七到八年。 現在共用經濟在衣食住行等各個領域基本都有巨頭誕生, 一些共用單車、共用充電寶風口上的企業經營不善釀成危機, 市場正在醞釀下一次變革。

挖掘“中國機會”

中國為何能在共用經濟領域彎道超車?專家和創投界人士認為,

一個重要原因在於, 發達的互聯網物流基礎設施和移動支付, 為共用經濟迅速發展提供堅實的物質載體。 同時, 我國移動互聯網消費者基數大密度高, 發展平臺型共用經濟規模效應突出。

據悉, 2016年中國移動支付總額達85000億美元, 相當於美國同期的70倍。 紀源資本GGV管理合夥人符績勳表示, 過去的經濟組織都是中心化結構, 互聯網企業是去中心化架構, 移動互聯網時代, 資訊埠隨時隨地可以接入, 共用經濟正是在這樣的基礎上發展起來, 提升了資產和實物利用效率。 相比發達國家普及的信用卡, 中國移動支付二維碼在全球率先普及使真正的端到端消費場景無處不在, 而且轉帳即時且免費, 使共用經濟真正完成了交易閉環。

從消費者基數的角度看,共用經濟平臺只有用戶數量足夠多才能實現規模經濟,降低搭建平臺的單位成本,擴大平臺廣告收益和溢出效應,實現平臺可持續發展。

波士頓諮詢公司《解讀中國互聯網特色》報告認為,中國共用經濟消費者不僅基數大,而且人均在移動設備上耗時更長,人均APP安裝量比美國都多,國人分享意願受移動支付影響而被激發,帶來旺盛的共用經濟需求。朱嘯虎說,在桌面互聯網時代美國用戶數比我們多,但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中國用戶數全面超越美國,而且偏年輕,願意接受新事物,再加上區域集中度高密度大,使得共用經濟APP在中國的規模效應突出,行業獲利和可持續發展前景都比西方更好。

此外,我國傳統產業效率較低,原供給難以滿足市場需求,存在較大的共用經濟改造空間。全國最大幹線物流車貨匹配平臺運滿滿公司研究院院長徐強表示,在運滿滿出現之前,中國的貨車司機一天24小時全在車上,非常辛苦,每年都要交給物流園區不小的一筆入場費,還要接受線下資訊不對稱帶來的利益損失。運滿滿等幹線物流共用平臺的成立,不僅幫助司機和貨主線上精准匹配,還幫助建立了完整的征信體系,徹底改造了幹線卡車貨運行業。

值得一提的是,政府對新技術新產業的鼎力支持,為共用經濟發展提供了最有效的落地環境。滴滴首席發展官李建華表示,近幾年政府實施的“寬頻中國”戰略成效非常顯著,美國無論是城區、郊區還和農村的寬頻和4G信號遠遠不如中國發達,中國發達的互聯網基礎設施使得共用經濟的資訊匹配更加便利。中國還是全球第一個、目前也是唯一一個從國家層面承認網約車合法的國家,美國只有個別州承認網約車合法。

李建華還表示,過去五年,政府雙創政策深入人心,大家都想創業、搞創新。“最近我跟一些國際投資人交流,他們普遍認為中國擁有全球最好的互聯網新技術、新產品投資環境,因為中國政府更擁抱新技術,又有強大的執行力,關鍵是中國市場又大,互聯網新技術試驗往往能夠回本,容易形成一個良性迴圈。”

風投助推繁榮

蓬勃發展的風投市場,緩解了互聯網和共用經濟企業的資金焦慮,同時給予其創業輔導和路徑規劃,成為其草創期的最重要助力。朱嘯虎介紹說,2009年互聯網行業低潮期時京東融資非常困難,直到上市才融資了12億美元,而現在滴滴不到三年時間融了四輪,總共融了138億美元,美團點評三輪也已經融了近100億美元。

中國風險投資伴隨中國移動互聯網的發展而快速崛起,目前規模已經僅次於美國居全球第二位,它們為共用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最重要的資金來源。

根據研究機構PitchBook的統計,2016年流入北京的風險投資為209億美元,流入倫敦和洛杉磯的分別僅為34億美元和39億美元;2016年中國對金融科技(Fintech)投資71.58億美元,超過美國的54.37億美元躍居世界第一;2013年到2016年,中國風投從23.34億美元上升至310.06億美元,美國從369.87億美元升至609.9億美元,中國占美國比例從6.31%提升至50.84%,在全球風投占比從6%提高到19%。

隨著風投規模興起的,還有人民幣風投和政府性創投機構。投資了途家、運滿滿等共用經濟企業的光速中國基金合夥人韓彥說,過去光速中國的創投基本全是美元基金,現在有了兩隻人民幣風投基金,近三年人民幣風投的發展方興未艾。他表示,現在中國市場的制度更加適宜創投和創業,“原來互聯網企業在中國大陸上市很難,現在深圳有了創業板和中小板,風險資本投入和退出(上市)都有人民幣和美元的雙通道,光速中國美元基金投的企業可以在中國上市,這大大減輕了我們的顧慮”。

韓彥表示,光速中國對於投資企業的政策是扶上馬走一程,A輪融資股權控制在30%以內,把剩下股權都留給初創團隊,同時向途家、運滿滿等所投共用經濟企業引薦創業人才、規劃市場路徑,進行專業的創業輔導。

騰訊研究院《2016-2017分享經濟發展研究報告》顯示,在風投等資本市場的助力下,中國共用經濟獨角獸(市場估值超過10億美元)和准獨角獸累計估值達6125億元。分享經濟企業成立時間平均2年以上,天使輪及A輪獲投占比八成。已經誕生獨角獸15家和准獨角獸49家,有8家企業已經上市掛牌。

“中國模式”可期

一些共用經濟從業者和創投界人士認為,在已經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基礎上,如果能夠抓住當前西方國家對待共用經濟普遍保守的機遇加快發展,中國共用經濟可能形成自己的模式,並在未來引領世界潮流。

中國的龐大人口規模和全面移動互聯網化(線上化)是最大優勢。共用經濟發展的必要條件是規模,只有規模足夠大才會有真正有效的商業模式,實現可持續發展。中國移動互聯網用戶已經超過美國與歐盟線民數總和,這是中國共用經濟發展的最大市場優勢。

《經濟參考報》記者在採訪中發現,中國企業擁有鮮明的當地語系化定制特色和迅速回應市場能力,在共用經濟“出海”過程中具備一定競爭優勢。與全球其他同類企業相比,這些是中國互聯網和共用經濟企業的獨特鮮明特點。中國共用經濟企業在海外擴張時更注重塑造市場環境、投資基礎設施,偏好進入與中國市場類似的市場(如使用者基數大、部分行業尚不成熟等),線上線下推廣並重,整體佈局行業生態。與美國互聯網企業相比,中企偏重應用驅動型創新,這使得其傾向於保留當地品牌和團隊,更注重貼近當地市場快速反應,當地語系化定制特色突出,也更容易為此開放自身平臺。

趙偉濱表示,支付寶在印度拓展業務過程中,投資當地的PayTM並輸出技術能力,現在PayTM用戶已達2.2億戶,支付寶借此獲取了印度消費者的核心資料,這使得其在印度與亞馬遜的電商和支付競爭中占得先機。

滴滴出行政府事務部總監淩亢也介紹說,優步當年在中國時就只設運營部門而沒有研發部門,滴滴在全球化過程中不追求控股當地企業,而是注重輸出技術能力,加強當地語系化人才培訓,加強當地研發能力,因而在東南亞和巴西等地,滴滴已經搶得先機。

中國智慧硬體領域的低價模組化和微創新是硬體基礎。創投機構創新工廠董事長李開複近期在麻省理工學院發表演講認為,中國未來將在實體世界智慧化方面超過美國,即把真實世界裡很多線下行為數位化方面中國將更加成功,因為中國製造的硬體成本低,共用經濟企業將因此獲益良多。以共用單車為例,騎行過程中,共用單車傳輸了很多GPS資訊資料,這些資料的傳輸依賴大量的感測器,中國感測器等硬體的價格要比美國低得多,模組化硬體組合成本低也使得中國在汽車電動化和共用化方面走在世界前列。

中國政府的開明和擁抱技術的態度是軟體保障。共用經濟平臺的特點是快速反覆運算與試錯,而且其參與主體自然人化給各國都帶來不少監管難題,但我國政府的開明態度是其未來發展的定心丸。

李建華表示,目前我國已經出臺了《關於促進分享經濟發展的指導性意見》,這比發達國家領先了一大步。

朱嘯虎表示,中國政府非常開明,總是“讓子彈先飛一會”,新聞門戶、線上視頻、電商、共用單車的發展都是如此,政府都是允許等一等看一看,等行業發展起來後再審慎監管,這種策略使得共用經濟的快速反覆運算與試錯特點得以最大限度發揮。

徐強表示,運滿滿的幹線物流線上車貨匹配也是全世界首創,優步和亞馬遜都紛紛學習和借鑒了這一模式,美國的同類企業用戶量只有我們的5%。目前運滿滿的越南版已經上線,中越憑祥和東興口岸每天有4000到8000輛重卡穿梭運貨,但往往返程都是空駛,未來發展線上配貨、多式聯運潛力很大,運滿滿就此提出建設跨境運輸智慧大腦,以此努力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輸出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

(本文由記者張萌、方問禹、楊紹功、陽娜、孫飛、張斌、周琳采寫)

使共用經濟真正完成了交易閉環。

從消費者基數的角度看,共用經濟平臺只有用戶數量足夠多才能實現規模經濟,降低搭建平臺的單位成本,擴大平臺廣告收益和溢出效應,實現平臺可持續發展。

波士頓諮詢公司《解讀中國互聯網特色》報告認為,中國共用經濟消費者不僅基數大,而且人均在移動設備上耗時更長,人均APP安裝量比美國都多,國人分享意願受移動支付影響而被激發,帶來旺盛的共用經濟需求。朱嘯虎說,在桌面互聯網時代美國用戶數比我們多,但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中國用戶數全面超越美國,而且偏年輕,願意接受新事物,再加上區域集中度高密度大,使得共用經濟APP在中國的規模效應突出,行業獲利和可持續發展前景都比西方更好。

此外,我國傳統產業效率較低,原供給難以滿足市場需求,存在較大的共用經濟改造空間。全國最大幹線物流車貨匹配平臺運滿滿公司研究院院長徐強表示,在運滿滿出現之前,中國的貨車司機一天24小時全在車上,非常辛苦,每年都要交給物流園區不小的一筆入場費,還要接受線下資訊不對稱帶來的利益損失。運滿滿等幹線物流共用平臺的成立,不僅幫助司機和貨主線上精准匹配,還幫助建立了完整的征信體系,徹底改造了幹線卡車貨運行業。

值得一提的是,政府對新技術新產業的鼎力支持,為共用經濟發展提供了最有效的落地環境。滴滴首席發展官李建華表示,近幾年政府實施的“寬頻中國”戰略成效非常顯著,美國無論是城區、郊區還和農村的寬頻和4G信號遠遠不如中國發達,中國發達的互聯網基礎設施使得共用經濟的資訊匹配更加便利。中國還是全球第一個、目前也是唯一一個從國家層面承認網約車合法的國家,美國只有個別州承認網約車合法。

李建華還表示,過去五年,政府雙創政策深入人心,大家都想創業、搞創新。“最近我跟一些國際投資人交流,他們普遍認為中國擁有全球最好的互聯網新技術、新產品投資環境,因為中國政府更擁抱新技術,又有強大的執行力,關鍵是中國市場又大,互聯網新技術試驗往往能夠回本,容易形成一個良性迴圈。”

風投助推繁榮

蓬勃發展的風投市場,緩解了互聯網和共用經濟企業的資金焦慮,同時給予其創業輔導和路徑規劃,成為其草創期的最重要助力。朱嘯虎介紹說,2009年互聯網行業低潮期時京東融資非常困難,直到上市才融資了12億美元,而現在滴滴不到三年時間融了四輪,總共融了138億美元,美團點評三輪也已經融了近100億美元。

中國風險投資伴隨中國移動互聯網的發展而快速崛起,目前規模已經僅次於美國居全球第二位,它們為共用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最重要的資金來源。

根據研究機構PitchBook的統計,2016年流入北京的風險投資為209億美元,流入倫敦和洛杉磯的分別僅為34億美元和39億美元;2016年中國對金融科技(Fintech)投資71.58億美元,超過美國的54.37億美元躍居世界第一;2013年到2016年,中國風投從23.34億美元上升至310.06億美元,美國從369.87億美元升至609.9億美元,中國占美國比例從6.31%提升至50.84%,在全球風投占比從6%提高到19%。

隨著風投規模興起的,還有人民幣風投和政府性創投機構。投資了途家、運滿滿等共用經濟企業的光速中國基金合夥人韓彥說,過去光速中國的創投基本全是美元基金,現在有了兩隻人民幣風投基金,近三年人民幣風投的發展方興未艾。他表示,現在中國市場的制度更加適宜創投和創業,“原來互聯網企業在中國大陸上市很難,現在深圳有了創業板和中小板,風險資本投入和退出(上市)都有人民幣和美元的雙通道,光速中國美元基金投的企業可以在中國上市,這大大減輕了我們的顧慮”。

韓彥表示,光速中國對於投資企業的政策是扶上馬走一程,A輪融資股權控制在30%以內,把剩下股權都留給初創團隊,同時向途家、運滿滿等所投共用經濟企業引薦創業人才、規劃市場路徑,進行專業的創業輔導。

騰訊研究院《2016-2017分享經濟發展研究報告》顯示,在風投等資本市場的助力下,中國共用經濟獨角獸(市場估值超過10億美元)和准獨角獸累計估值達6125億元。分享經濟企業成立時間平均2年以上,天使輪及A輪獲投占比八成。已經誕生獨角獸15家和准獨角獸49家,有8家企業已經上市掛牌。

“中國模式”可期

一些共用經濟從業者和創投界人士認為,在已經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基礎上,如果能夠抓住當前西方國家對待共用經濟普遍保守的機遇加快發展,中國共用經濟可能形成自己的模式,並在未來引領世界潮流。

中國的龐大人口規模和全面移動互聯網化(線上化)是最大優勢。共用經濟發展的必要條件是規模,只有規模足夠大才會有真正有效的商業模式,實現可持續發展。中國移動互聯網用戶已經超過美國與歐盟線民數總和,這是中國共用經濟發展的最大市場優勢。

《經濟參考報》記者在採訪中發現,中國企業擁有鮮明的當地語系化定制特色和迅速回應市場能力,在共用經濟“出海”過程中具備一定競爭優勢。與全球其他同類企業相比,這些是中國互聯網和共用經濟企業的獨特鮮明特點。中國共用經濟企業在海外擴張時更注重塑造市場環境、投資基礎設施,偏好進入與中國市場類似的市場(如使用者基數大、部分行業尚不成熟等),線上線下推廣並重,整體佈局行業生態。與美國互聯網企業相比,中企偏重應用驅動型創新,這使得其傾向於保留當地品牌和團隊,更注重貼近當地市場快速反應,當地語系化定制特色突出,也更容易為此開放自身平臺。

趙偉濱表示,支付寶在印度拓展業務過程中,投資當地的PayTM並輸出技術能力,現在PayTM用戶已達2.2億戶,支付寶借此獲取了印度消費者的核心資料,這使得其在印度與亞馬遜的電商和支付競爭中占得先機。

滴滴出行政府事務部總監淩亢也介紹說,優步當年在中國時就只設運營部門而沒有研發部門,滴滴在全球化過程中不追求控股當地企業,而是注重輸出技術能力,加強當地語系化人才培訓,加強當地研發能力,因而在東南亞和巴西等地,滴滴已經搶得先機。

中國智慧硬體領域的低價模組化和微創新是硬體基礎。創投機構創新工廠董事長李開複近期在麻省理工學院發表演講認為,中國未來將在實體世界智慧化方面超過美國,即把真實世界裡很多線下行為數位化方面中國將更加成功,因為中國製造的硬體成本低,共用經濟企業將因此獲益良多。以共用單車為例,騎行過程中,共用單車傳輸了很多GPS資訊資料,這些資料的傳輸依賴大量的感測器,中國感測器等硬體的價格要比美國低得多,模組化硬體組合成本低也使得中國在汽車電動化和共用化方面走在世界前列。

中國政府的開明和擁抱技術的態度是軟體保障。共用經濟平臺的特點是快速反覆運算與試錯,而且其參與主體自然人化給各國都帶來不少監管難題,但我國政府的開明態度是其未來發展的定心丸。

李建華表示,目前我國已經出臺了《關於促進分享經濟發展的指導性意見》,這比發達國家領先了一大步。

朱嘯虎表示,中國政府非常開明,總是“讓子彈先飛一會”,新聞門戶、線上視頻、電商、共用單車的發展都是如此,政府都是允許等一等看一看,等行業發展起來後再審慎監管,這種策略使得共用經濟的快速反覆運算與試錯特點得以最大限度發揮。

徐強表示,運滿滿的幹線物流線上車貨匹配也是全世界首創,優步和亞馬遜都紛紛學習和借鑒了這一模式,美國的同類企業用戶量只有我們的5%。目前運滿滿的越南版已經上線,中越憑祥和東興口岸每天有4000到8000輛重卡穿梭運貨,但往往返程都是空駛,未來發展線上配貨、多式聯運潛力很大,運滿滿就此提出建設跨境運輸智慧大腦,以此努力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輸出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

(本文由記者張萌、方問禹、楊紹功、陽娜、孫飛、張斌、周琳采寫)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