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哪些人晚上睡覺容易發生低血糖?應該怎麼處理及預防?

之前有讀者朋友留言問到:晚上睡覺的時候發生低血糖怎麼辦?

關於睡覺發生低血糖的問題, 今天做了一個全面的整理, 糖友們看完應該會更加瞭解怎麼應對。

造成低血糖的原因

引起低血糖的原因有很多, 其中比較常見的原因包括:

食物攝入不足或進食過晚;運動量大, 運動時間過長, 糖原消耗過多;降糖等藥物過量;未及時監測血糖, 也未及時發現低血糖的危險信號;腎功能減退, 降糖藥物降解慢;應用胰島素時間不合適或短效與中(長)效胰島素比例不當;大量酗酒;年老體弱者。

發生低血糖有什麼危害?

低血糖症是糖尿病的急性合併症之一。

老年人的機體反應能力差, 一旦出現低血糖, 無任何前區症狀, 很快進入嗜睡、昏迷狀態, 甚至出現癲癇樣抽搐;低血糖持續超過6小時, 腦細胞就會出現不可逆損傷, 從而導致腦死亡, 甚至猝死。

尤其是夜間發生低血糖症,

患者很快進入昏睡狀態, 在睡夢中, 頭暈、出汗等不適的狀況很難被發現, 如果不能及時做出相應的自救措施, 就會出現危險狀況, 死亡率更高。

夜間低血糖怎麼辦?

為了預防夜間低血糖的發生, 有些糖尿病患者選擇在睡前吃些甜點,

提前補充夜間糖分, 這樣做其實有造成夜間血糖波動的可能。

對夜間低血糖的高發人群來說, 應先到醫院做24小時動態血糖監測, 看看是否會出現夜間容易低血糖的情況。

如果診斷確切, 應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物進行預防治療。 如老年糖尿病患者, 應選擇降糖作用溫和的藥物, 同時血糖控制不要過嚴。

在夜裡要留意是否有出冷汗、發抖、抽搐等異常的情況, 一旦碰到這種情況, 首先要冷靜, 喝一些糖水, 同時快速檢測血糖, 以做到“心中有數”。

一般來說, 經過處理, 多數人低血糖的症狀可自行緩解, 如果出現神志不清等嚴重的反應, 應及時送醫院搶救。

哪些人晚上睡覺容易發生低血糖?

從臨床上看, 有三種糖友的發病幾率較大,

即老年糖尿病患者, 尤其是服用磺脲類降糖藥的人、血糖波動較大的1型糖尿病患者、睡前用中效胰島素的2型糖尿病患者(因為中效胰島素作用的高峰一般在注射後6~12小時, 所以在黎明前1~3時容易低血糖)。

所以, 並不是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都會發生夜間低血糖, 中青年糖尿病患者、非注射胰島素患者也不要為自己製造心理上的緊張。

如何擺脫低血糖?

想要擺脫低血糖, 首先要保持生活規律, 防止食物攝入不足及運動過量。

血糖監測要堅持做好, 最好是做到每週二次全天血糖監測, 包括早餐前、午餐前、晚餐前、早餐後2小時、午餐後2小時、晚餐後2小時, 必要時加淩晨3:00, 根據血糖波動, 及時調整降糖藥物用量。

老年患者如睡前血糖偏低, 小於5.6mmol/L, 要及時加餐, 同時減少降糖藥物用量, 防止低血糖。

當合併感冒、發燒、手術等應激狀態影響進食時, 要及時與醫生聯繫, 下調降糖藥物用量;當合併腎病、腎功能不全時, 要及時下調降糖藥物用量。

反復晨起高血糖時, 不要盲目增加降糖藥物用量, 要防止夜間低血糖後反應性晨起高血糖現象,要及時監測夜間血糖,合理調整降糖藥物用量。

一定要讓患者身邊的人知道患者病情,以及什麼情況下可能出現問題,及如何幫助患者。老年糖尿病患者為以防萬一,最好不要獨居一室。

最後提醒大家一點,一定要科學合理的應用降壓藥,不能偏信廣告,濫用自製降糖藥。

要防止夜間低血糖後反應性晨起高血糖現象,要及時監測夜間血糖,合理調整降糖藥物用量。

一定要讓患者身邊的人知道患者病情,以及什麼情況下可能出現問題,及如何幫助患者。老年糖尿病患者為以防萬一,最好不要獨居一室。

最後提醒大家一點,一定要科學合理的應用降壓藥,不能偏信廣告,濫用自製降糖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