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體育>正文

2017中日韓一線棋手獎金收入對比 日本超過中韓

新奧杯柯潔奪冠

柯潔、樸廷桓、井山裕太。 這是中日韓三國圍棋的第一人, 也是三國圍棋獎金收入的第一人, 他們的獎金, 毫無疑問遠遠超出了同輩的其他棋手。

但是, 他們三人畢竟是職業棋手中的極少數, 更多的棋手們的獎金收入是什麼樣子的?說起來, 也就沒有他們這樣光鮮了。

其實, 一線棋手的收入也未必穩定。 很多我們耳熟能詳, 等級分也的確排在中國, 乃至世界前列的棋手, 在2017年的各項世界大賽, 國內大賽中, 並沒有能夠拿到任何冠軍或者亞軍的戰績, 這毫無疑問也會讓他們的獎金收入大幅縮水。 對於這些一線棋手而言, 圍甲聯賽, 而非國際、國內大賽, 將成為他們收入之中最重要的部分。 因此, 當我們撥開各項大賽的光芒燦爛, 去關注職業棋手們的真正生態, 我們就必須注意到, 職業聯賽究竟有著何等重要的意味。

但是, 由於圍棋並不是一個非常熱門的體育專案,

圍棋領域的商業開發, 圍甲聯賽的商業開發, 也都仍處在起步的階段。 圍甲聯賽能夠給職業棋手帶來的收入, 並未達到一個很高的水準。 當下, 一位職業棋手在圍甲聯賽中能夠拿到的獎金收入分為月工資收入和贏棋獎金兩大部分。 棋手每月能夠拿到的固定工資收入在1萬元左右, 一盤贏棋能夠獲得1萬元以上的獎金, 主將位贏棋2萬元以上, 此外還有月、年獎金不等。 按照這樣的資料, 我們可以認為, 一個在圍甲中正常出場的棋手, 憑藉圍甲獲得的年獎金收入, 至少應當在35萬元以上。 以今年圍甲15勝11負, 勝率57.7%的廖元赫為例, 如果按照上述的工資標準, 他可以獲得12萬元的固定工資, 因為主將位的5勝3負獲得10萬元的主將贏棋獎金,
因為普通台的10勝8負獲得10萬元的贏棋獎金, 再算上數額不等的月、年獎金, 35萬元的年獎金收入應該算是非常保守的估計了。

這樣的獎金收入, 對於在2017年最後一期等級分排行中排列在中國第30位的棋手來說, 顯然並不算高, 廖元赫2017年雖然戰績不錯, 但也並沒有冠軍頭銜入帳, 這樣的狀態, 也是絕大部分一線職業棋手的常態。 比賽雖然越來越多, 但能夠奪冠的, 說到底也不過就是那麼幾個人, 2017年的所有主流賽事中, 連笑包攬了天元和名人, 檀嘯捧起倡棋杯, 張濤拿下快棋賽, 柁嘉熹拿下阿含桐山杯, 範胤得到威孚房開杯, 柯潔獲得龍星戰, 楊鼎新衛冕西南王, 再算上國際比賽中, 柯潔的新奧杯,

檀嘯的春蘭杯, 辜梓豪的三星杯, 黨毅飛的LG杯, 說到底, 這一年裡有頭銜加身的中國棋手, 也不過寥寥十數人而已。 大多數職業棋手, 依舊要靠圍甲聯賽來獲得穩定的收入, 因此, 圍甲聯賽, 對於職業圍棋而言, 應當是商業開發的重中之重。

連笑九段

大多數一線棋手收入如此, 那更少部分的“頂尖棋手”呢?我們以廣受棋迷們歡迎的“玉面劍客”連笑九段為例。 2017年連笑憑藉對局累積升上九段, 成為丁偉之後又一位並非依賴世界冠軍直升的九段棋手, 雖然依舊缺了個世界冠軍頭銜, 但名人天元, 兩大頭銜王在手, 也稱得上是春風得意。 2017年年末中國圍棋等級分排行中, 他以2624分排序第7, 是毫無爭議的頂尖棋手。 連笑今年圍甲所屬隊伍是蘇泊爾杭州, 出場26次, 14勝12負, 其中主將戰7勝6負, 同樣按照剛才所述的獎金標準計算, 連笑從圍甲聯賽中收穫的獎金收入, 至少也有35萬元左右。 而在國內賽事中, 連笑獲得了名人戰冠軍(獎金30萬元), 天元戰冠軍(獎金25萬元), 同時, 他還作為農心杯中國隊一員, 獲得了農心杯冠軍(總獎金約300萬元人民幣),這樣來看,連笑2017年的獎金總收入,至少也在100萬元以上。

那麼,這樣的獎金總收入,和日韓一線棋手比如何呢?以同樣沒能收穫世界冠軍的韓國頂尖棋手,“皇太子”金志錫為例,金志錫2017年的獲得獎金2億韓元,約合120萬元人民幣,獎金數額在韓國排第四位。這樣來看,中韓頂尖棋手的獎金收入,大致應該是在一個水平線上的。而在日本,依照2016年的資料,一力遼2016年收穫了3522萬日元(折合200萬人民幣)左右的獎金,他在日本年獎金排行中排位第三,而之前的高尾紳路,總獎金更是達到5820萬日元,按照當時的匯率,折合人民幣超過300萬元,可見,日本頂尖棋手在獎金收入方面,還是要高於中韓兩國的。

2015年以來,我們在目睹著“圍棋熱”席捲中國大江南北,而這樣的“熱度”,只有真正反映到圍棋世界裡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上,才會對圍棋產生更多的正向助推,而棋手的收入,無疑是圍棋世界經濟效益狀況的重要證明。十三年前的2005年,常昊憑藉著474.3萬元的年度收入成為獎金王,但這是因為應氏杯的高額獎金,第二位的古力,就只剩下了78.3萬元。從這個角度看,頂尖棋手的收入當然是增加了,但增加的幅度究竟是否和社會大眾的收入增長速度一致呢?可能還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

圍棋世界裡,“獎金”和頭銜的競逐不會停止,我們也希望,頂尖棋手們,能夠在這些物質財富的激勵之下,下出更多的好對局。

(謝天舒)

獲得了農心杯冠軍(總獎金約300萬元人民幣),這樣來看,連笑2017年的獎金總收入,至少也在100萬元以上。

那麼,這樣的獎金總收入,和日韓一線棋手比如何呢?以同樣沒能收穫世界冠軍的韓國頂尖棋手,“皇太子”金志錫為例,金志錫2017年的獲得獎金2億韓元,約合120萬元人民幣,獎金數額在韓國排第四位。這樣來看,中韓頂尖棋手的獎金收入,大致應該是在一個水平線上的。而在日本,依照2016年的資料,一力遼2016年收穫了3522萬日元(折合200萬人民幣)左右的獎金,他在日本年獎金排行中排位第三,而之前的高尾紳路,總獎金更是達到5820萬日元,按照當時的匯率,折合人民幣超過300萬元,可見,日本頂尖棋手在獎金收入方面,還是要高於中韓兩國的。

2015年以來,我們在目睹著“圍棋熱”席捲中國大江南北,而這樣的“熱度”,只有真正反映到圍棋世界裡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上,才會對圍棋產生更多的正向助推,而棋手的收入,無疑是圍棋世界經濟效益狀況的重要證明。十三年前的2005年,常昊憑藉著474.3萬元的年度收入成為獎金王,但這是因為應氏杯的高額獎金,第二位的古力,就只剩下了78.3萬元。從這個角度看,頂尖棋手的收入當然是增加了,但增加的幅度究竟是否和社會大眾的收入增長速度一致呢?可能還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

圍棋世界裡,“獎金”和頭銜的競逐不會停止,我們也希望,頂尖棋手們,能夠在這些物質財富的激勵之下,下出更多的好對局。

(謝天舒)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