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累了的土地,請休息吧

深冬時節, 長沙縣北山鎮榮合橋社區, 3191畝治理休耕地上, 紫雲英、肥田蘿蔔、肥田油菜等作物長出新苗, 為灰黃的土地披上了一件綠衣。

這一連片耕地, 其中一部分為嚴格管控類重度污染耕地, 另一部分為安全利用類中度污染耕地。

如今, 它們都處於治理式休耕中, 通過深翻耕, 種植綠肥作物, 逐步減少土壤重金屬。

1月2日下午, 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杜家毫在北山鎮調研時強調, 要持之以恆做好耕地重金屬污染修復治理, 更好地傳承和維護湖南“魚米之鄉”的美譽。

湖南重金屬污染耕地的修復正穩步推進, 多項創新舉措走在全國前列。

耕地修復治理成效獲點贊

耕地污染防治尤其是重金屬污染修復日益受到關注, 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強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復, 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

2014年4月, 國家啟動重金屬污染耕地修復綜合治理, 湖南長株潭地區的170萬畝耕地成為首批試點。 長沙縣北山鎮, 即在試點範圍之內。

位於長沙縣北山鎮的休耕試點地。 長株潭重金屬超標重度污染區的試點, 初步規模為連年休耕10萬畝。

2016年5月, 國務院印發《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畫》, 簡稱“土十條”。 隨後, 農業部配套制定了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方案, 長株潭重金屬超標的重度污染區再次被納入試點, 初步規模為連年休耕10萬畝。 方案明確, 通過連續多年休耕, 同時採取施用石灰、翻耕、種植綠肥作物等措施, 以及生物移除、土壤重金屬鈍化等措施, 修復治理污染耕地。

土壤修復是一項非常複雜的系統工程, 過程十分漫長, 加上農作物的生長週期長, 在不同的時間節點需採取相應的技術措施。 任何一項技術不按時、按量實施到位, 就有可能前功盡棄。

為了讓廣大農民按照要求, 嚴格實施各項技術, 近年來北山鎮花費了大力氣。

“無線廣播、微信公眾平臺等天天宣傳撒石灰的要點, 農技人員上門定期指導, 縣農林局、鎮政府聯村幹部成立了指導監督小組。 ”榮合橋社區村民張國平說, 一開始農戶的積極性並不高, 但宣傳多了, 家家戶戶都開始行動起來。

對於休耕的土地, 政府給予農戶每年每畝1300元的休耕補貼。 張國平說, 補貼與原有的種植收益大致相當。

3年多來, 長株潭重金屬污染耕地修復治理試點工作,

得到有關各方的肯定。 全國人大、農業部、環保部等多次就該課題到試點地調研。

2016年下半年, 農業部組織專家對試點地區進行了嚴格檢測。 專家們認為, 在長株潭地區的19個縣域實施耕地品質的提升與重金屬污染的修復行動, 取得了明顯進展。

然而,土壤修復試點中,還面臨評價標準缺乏、資金不足、監測體系不健全等困難。

3年計畫修復治理91萬畝耕地

對於耕地污染修復治理工作,省政協也大力參與推動。

2015年4月,省政協啟動“加強我省耕地污染修復治理工作”課題調研,並在當年7月召開協商會。

針對試點面臨的困難,省政協委員、專家學者提出了發動社會資本廣泛參與,健全耕地環境監測網路和預警機制,完成耕地重金屬污染普查、分級管理等諸多建議。

2017年1月,省政府下發《湖南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簡稱《方案》),為全省土壤污染防治制定時間表、路線圖和任務書。

《方案》提出,到2020年,全省土壤污染加重趨勢將得到初步遏制,農用地、建設用地和飲用水水源地土壤環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91%左右,受污染耕地治理與修復面積達到91萬畝。

此外,《方案》中還明確了建設土壤環境品質監測網路,制定並完善土壤環境監測、調查評估、風險管控等地方標準,通過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帶動更多社會資本參與土壤污染防治等內容,呼應了委員們的意見建議。

《方案》實施一年來,省農委、環保廳、財政廳等部門採取了多項措施,改過去“單打獨鬥”為融合多部門、多學科的“協同創新”,“政府主導、企業擔責、公眾參與、社會監督”的土壤污染防治體系正逐漸構建。

截止目前,湖南共獲得土壤污染防治中央專項資金兩批,共計13億餘元。

湖南耕地修復出臺多項創新舉措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湖南耕地污染防治出臺了多項創新舉措。

省政府《方案》下發後,全省14個市州陸續出臺並發佈了本轄區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2017年6月,在省政府組織召開的全省環境治理戰役“夏季攻勢”動員大會上,各市州提交了《土壤污染防治目標責任書》(簡稱《責任書》)。湖南由此成為全國第一個簽訂省市兩級土壤污染防治責任狀的省份。

《責任書》明確,各市州政府是轄區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責任主體。同時,《責任書》確定了“轄區內土壤環境品質只能變好,不能變壞;農用地土壤污染面積不得增加,污染地塊數量不得增加”的目標要求。省政府每年將評估各市州政府上年度工作目標任務完成情況。

為了防止在修復的同時,土地再受到“傷害”,湖南將嚴格實施排汙許可制度,全面落實排汙企業主體責任,嚴厲打擊“無證”“超證”等環境違法行為。“邊污染,邊治理”的問題,有望得到解決。

2017年3月,湖南承擔全國有色金屬行業排汙許可試點。省環保廳成立了排汙許可證實施工作小組,制定《湖南省排汙許可工作方案》。歷時6個月,在湖南頒發了第一張全國有色行業排汙許可證。

另外,按照《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詳查總體方案》等的要求,湖南還全面啟動了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工作,編制完成了《湖南省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實施方案》。

2017年,湖南在全國率先完成農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詳查點位佈設工作,並於8月份通過了技術審核,湖南成為全國首個通過農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詳查點位佈設成果審核省份。這對於後續有效分類管理、風險管控提供了重要支撐依據,意義重大。

湘聲報記者瞭解到,目前,各相關部門正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和《湖南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部署下一階段工作,力求探索走出一條綜合考慮技術成熟度、經濟可行性、效益最大化的治理之路。

END

文|湘聲報記者 許望橋

責編|陳雲根

美編|黃惠子

然而,土壤修復試點中,還面臨評價標準缺乏、資金不足、監測體系不健全等困難。

3年計畫修復治理91萬畝耕地

對於耕地污染修復治理工作,省政協也大力參與推動。

2015年4月,省政協啟動“加強我省耕地污染修復治理工作”課題調研,並在當年7月召開協商會。

針對試點面臨的困難,省政協委員、專家學者提出了發動社會資本廣泛參與,健全耕地環境監測網路和預警機制,完成耕地重金屬污染普查、分級管理等諸多建議。

2017年1月,省政府下發《湖南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簡稱《方案》),為全省土壤污染防治制定時間表、路線圖和任務書。

《方案》提出,到2020年,全省土壤污染加重趨勢將得到初步遏制,農用地、建設用地和飲用水水源地土壤環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91%左右,受污染耕地治理與修復面積達到91萬畝。

此外,《方案》中還明確了建設土壤環境品質監測網路,制定並完善土壤環境監測、調查評估、風險管控等地方標準,通過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帶動更多社會資本參與土壤污染防治等內容,呼應了委員們的意見建議。

《方案》實施一年來,省農委、環保廳、財政廳等部門採取了多項措施,改過去“單打獨鬥”為融合多部門、多學科的“協同創新”,“政府主導、企業擔責、公眾參與、社會監督”的土壤污染防治體系正逐漸構建。

截止目前,湖南共獲得土壤污染防治中央專項資金兩批,共計13億餘元。

湖南耕地修復出臺多項創新舉措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湖南耕地污染防治出臺了多項創新舉措。

省政府《方案》下發後,全省14個市州陸續出臺並發佈了本轄區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2017年6月,在省政府組織召開的全省環境治理戰役“夏季攻勢”動員大會上,各市州提交了《土壤污染防治目標責任書》(簡稱《責任書》)。湖南由此成為全國第一個簽訂省市兩級土壤污染防治責任狀的省份。

《責任書》明確,各市州政府是轄區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責任主體。同時,《責任書》確定了“轄區內土壤環境品質只能變好,不能變壞;農用地土壤污染面積不得增加,污染地塊數量不得增加”的目標要求。省政府每年將評估各市州政府上年度工作目標任務完成情況。

為了防止在修復的同時,土地再受到“傷害”,湖南將嚴格實施排汙許可制度,全面落實排汙企業主體責任,嚴厲打擊“無證”“超證”等環境違法行為。“邊污染,邊治理”的問題,有望得到解決。

2017年3月,湖南承擔全國有色金屬行業排汙許可試點。省環保廳成立了排汙許可證實施工作小組,制定《湖南省排汙許可工作方案》。歷時6個月,在湖南頒發了第一張全國有色行業排汙許可證。

另外,按照《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詳查總體方案》等的要求,湖南還全面啟動了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工作,編制完成了《湖南省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實施方案》。

2017年,湖南在全國率先完成農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詳查點位佈設工作,並於8月份通過了技術審核,湖南成為全國首個通過農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詳查點位佈設成果審核省份。這對於後續有效分類管理、風險管控提供了重要支撐依據,意義重大。

湘聲報記者瞭解到,目前,各相關部門正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和《湖南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部署下一階段工作,力求探索走出一條綜合考慮技術成熟度、經濟可行性、效益最大化的治理之路。

END

文|湘聲報記者 許望橋

責編|陳雲根

美編|黃惠子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