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醫源于酒,看中醫大師如何解讀中藥與酒的關係

中醫跟酒的關係特別密切。 在中華民族傳統中醫學的發展史上, 有“醫源於酒”之說。 “醫”字正體字寫作“醫”, 下半部分的“酉”在古漢語中即代表酒, 而且酒 本身就是一味中藥, 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藥品之一, 中醫用酒治病的歷史也非常悠久。 我國最早的中醫經典著作《黃帝內經》裡有過這樣的句子:“自古聖人之作湯 液醪醴, 以為備耳”, 從這句話可以看出, 酒這種發酵的製品, 就是最早的中藥。

1月13日, 《中醫與健康》高峰論壇在酒都宿遷拉開帷幕。 國醫大師張大寧、國醫大師唐祖宣、首都國醫名師馮世綸、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文化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溫長路以及著名表演藝術家、健康養生專家朱晏在現場為大家講述了酒與中醫的不解之緣。

中華中醫藥學會學術顧問 溫長路:低溫成就健康物質


洋河的釀酒工藝和中藥工藝很相似, 中藥工藝講究8個字‘文火慢烹, 低溫浸泡’, 洋河工藝講究‘小火慢燉營養好’, 這兩種工藝都是為了讓有效物質發揮出最佳的價值。 酒中有大量的小分子成分, 而很多小分子成分怕熱, 包括核苷類、黃酮類等健康物質都不能高溫, 在熱的狀態下, 成分會被破壞。 採取這種慢速生產、低溫蒸餾, 可以提高酒在藥用方面的含金量, 減少酒中精華過度揮發, 保護酒中有效成分不受破壞。

我們總說, 要實現中藥養生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這個創造性轉化就是需要我們好好繼承, 創新性發展需要我們好好開拓, 洋河酒廠已經走出了成功的路子。

在中醫藥裡面, 酒從最早的中藥湯劑, 演變為中藥的輔料, 不管是在內用和外用上, 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